淺談過程性寫作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江蘇省張家港中等專業(yè)學校 孫 潔
英語寫作教學一直是中學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一部分中學教師對寫作訓練的意識還存在較大誤區(qū),他們認為寫作只是一種鞏固和練習的手段,對于寫作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指導。教學上的處理仍然停留在“結果教學法”(Product-focused Approach)這樣一個簡單乏味的模式:教師命題——學生寫作——教師批改。在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寫作的內容和寫作的過程往往被忽視。此外,由于教師批改作文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學生往往不能及時得到反饋并調整自己的內容和方法,在這種缺乏寫作知識指導和系統(tǒng)訓練的寫作模式下,學生提不起寫作的興趣,其寫作技能常處于殘缺狀態(tài)或者機械模仿層面。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
寫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多方面的語言知識和綜合能力的運用。在英語寫作教學中,需要精心設計寫作教學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并在體驗中樂學、愛學和善學。“過程寫作法”(Process-focused Approach) 是以交互理論(Interaction Theory)為基礎的教學法。它將學生視為寫作主體,提倡將寫作活動滲入到寫作過程的每個步驟。注重訓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累積的能力,同時提高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以及與他人溝通交流的交互能力。過程性寫作教學法包括寫前、寫時和寫后三個階段。寫前階段包括寫前討論(Brainstorming)和構思(Planning ideas);寫時階段包括撰寫初稿(Drafting),完成連詞成句及成文的過程;寫后階段包括修改(Editing)、定稿(Finalizing)、展示(Displaying)、評價(Evaluating)和反饋(Giving feedback)等環(huán)節(jié)。與傳統(tǒng)的“結果教學法”相比,“過程教學法”有明顯的改革:反饋貫穿于寫作過程始終,教師的指導滲透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頭腦風暴,從文章構思到最后成文,從學生的再修改、展示、評價等環(huán)節(jié)看,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是多層面、多角度的。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口頭表達訓練和聽讀訓練,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聽說讀寫綜合能力。教師的指導促進了教與學的進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逐漸掌握了寫作技巧。
1.教材資源巧利用
由于中職學生學情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學情,要讓我們的中專學生在寫作課上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必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資源,教材是日常英語學習中最常見的載體,學生有了足夠的準備性知識輸入,在寫作課上才能得心應手,此外,對于中職教師來說,結合教材資源進行過程性寫作教學也是最簡單且易操作的。筆者在教授江蘇省職業(yè)學校文化課教材英語《Book 2 Unit 1 What a wonderful time》時,有效整合了Warming-up和Writing 這兩部分,因為這個單元是和旅行經歷有關,本單元的寫作命題也是寫關于旅行經歷的記敘文,筆者結合Warming-up部分的圖片導入,讓學生口頭描述幾幅人們外出旅游的圖片,然后給學生一個描述的要點框架:People+V.+Place+Way+Ti me+Feelings,這樣的提示給學生減輕了口頭描述的難度,同時也為接下來的記敘文寫作教學埋下伏筆。在學生發(fā)言后,進一步指導學生描述自己的旅行經歷,除了需要描述剛才提供的要點外,還需增加一些細節(jié)的東西,如sights, sounds, smells, tastes等等來豐富整個描述。有了上面的鋪墊,就可以布置本單元書本上的寫作任務,此時學生不會再對這個寫作任務一籌莫展,無從下筆了。
2.寫作環(huán)節(jié)分三步
(1)寫前搭設“腳手架”
首先,寫前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意識,讓學生就寫作的話題進行討論,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積極參與到寫作活動中來。寫前的討論和構思主要依托于學生的小組討論,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會更主動地采取資源策略進行信息查找收集、整合信息資源。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寫作的焦慮程度遠低于個人獨立進行寫作構思時的焦慮程度。只要話題恰當,教師適當指點,學生按照寫作的自然步驟逐漸了解寫作的規(guī)律和進程,掌握寫各類文體的基本方法,最終真正學會寫作。
(2)寫時技巧要點撥
在寫時,教師只需給出一些基本的寫作框架和寫作模板,引導學生依葫蘆畫瓢去完成。并提醒學生注意三點:在表達準確、句子連貫的基礎上, 盡量使用較復雜的語法結構和較高級的詞匯;恰當使用過渡詞或過渡句,使文章結構緊湊;適當?shù)刈儞Q句型結構和所用詞匯,盡量避免重復和單調。
(3)寫后修改得提高
過程性寫作比較合理的地方在于對寫作的評價與反饋比較及時且可操作。在寫作訓練中,教師很難做到每個學生的習作全批全改,過程性寫作教學中采用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既可解放老師,也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當然,放手讓學生自評、互評并非意味著讓教師做“甩手掌柜”。在兩輪修改后,教師仍需將學生的作文收起來再次批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同時挑選出優(yōu)秀的作文展示給學生看,以便學生得到進一步提高。
【結 語】
西晉文學家陸機在《文賦》里曾說“恢萬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White 和Ardnt (1991)在《過程寫作》(Process Writing)一書中把此句作為開篇語,認為陸機所謂的“萬里”“億載”即寫作過程,“津”即融合寫作本質和寫作方法為一體,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溝通信息的寫作目的。由此可見寫作過程的重要性。過程性寫作教學是一種讓“教師樂導”“學生樂寫”的寫作模式,順應了英語新課程標準中關注過程,促進發(fā)展的新理念。只要教師善于發(fā)掘教材,合理指導寫作環(huán)節(jié),做到“說中導寫、讀中學寫、用中練寫”,定能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親身參與體驗,掌握發(fā)現(xiàn)寫作的策略及技巧,從而切實提高自身寫作水平,真正做到“下筆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