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秀山縣第一初級中學 呂蕓瑤
提高初中語文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重慶市秀山縣第一初級中學 呂蕓瑤
漢語作為母語,對于中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語言運用是否恰當可以體現(xiàn)出一個人文化素質的高低。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的平臺。通過語文作文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寫作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諦。本文調查并分析了當前初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條有效的可以提高初中語文作文課堂質量的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初中語文 作文課堂教學 策略
對于初中生的語言訓練,作文寫作是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然而遺憾的是當前初中生對于作文寫作沒有興趣,甚至是厭惡作文課?!白魑碾y,作文教學更難”,作文課不僅讓學生感到頭疼,也讓老師頗感無奈。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語文作文的課堂質量,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zhàn)。
首先,初中生在作文寫作中思想受束縛,寫作模式僵化,內容空乏煩瑣,沒有新穎之處。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過分強調作文的結構和思路;另一方面學生過分參考優(yōu)秀作文,對于所謂的寫作標準模板、萬能模板過于依賴,以至于束縛了學生的思考方向和思維模式。在這種過于使用標準模板的錯誤方法下,限制了初中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扼殺了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的靈感,不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和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
其次,初中生在寫作中運用的實例過于空泛,沒用典型性和新穎性。這種實例重復使用的作文不僅讓學生如流水賬一般記錄下來,也讓老師覺得枯燥無味,從而將該作文打入中等甚至差等的行列。并且這樣的作文似乎就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yè)而已,并沒有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到作文中去。
再次,初中生為了追求作文高分,盲目認為辭藻優(yōu)美是作文亮點所在。的確,一篇辭藻優(yōu)美的文章不僅吸引讀者的眼球,而且大大為文章增添了色彩。然而,過于追求辭藻優(yōu)美,忽視文章的內涵和實用性,沒有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思考方向,就會給人一種華而不實甚至矯揉造作的感覺,反而為該作文大大打了折扣。
1.為升學而作文觀念籠罩著師生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老師以及學生為了追求升學率,過分強調模式而忽視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教學方法的固定模式不僅妨礙了教師的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打擊了學生對作文學習的積極性。老師為了完成教學指標,將作文教學觀念強加給學生而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一味的輸入,沒有針對學生具體情況改變教學策略;而學生則是為了應付考試和為了升學,機械地接受老師強加給的知識,沒有用心去感受寫作的樂趣,是為了作文而作文,失去寫作應有的意義。
2.作文脫離生活實際,缺乏真情實感
寫作是為了記錄自己的真實狀態(tài),包括真實事件、真實感受等。但是現(xiàn)在的作文寫作大都缺乏真情實感,空洞無味。就比如說生活在鄉(xiāng)下的初中生,他們接觸到的事物有限,接觸到的社交范圍也只是局限于自己所在及其周圍的一些村莊,不如城市里的孩子那樣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機會多,當然感悟與城市同齡人相比也要少得多。因此,他們頭腦中的知識儲備少,運用起來也就顯得比較單調。另一方面,有些初中生雖然閱歷比較多,但卻缺少對生活的感悟,或者雖有感悟卻不知如何表達,導致作文寫作內容空虛,文章缺乏真情實感。
3.語文能力不足
常常聽到初中生抱怨,拿起筆不知道寫什么。這是他們對于生活不會選材,不知道該怎樣規(guī)劃整篇文章的布局。這也正是反映了他們語文能力的不足之處。學生不會靈活運用語言,更不會在繼承中進行語言創(chuàng)新。而且有的學生為了增添文章的文采,通篇運用名人名言,導致文章累贅,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學生在寫作借鑒他人成果時,不懂取舍,更不會加入自己的元素進行語言創(chuàng)新,這種死板、不知變通的做法也正是中學生語文能力的不足之處。
4.畏懼心理
由于生活的閱歷有限,語文能力有限,加上考試的重壓等,讓當前初中生大都厭惡作文,更有甚者恐懼作文。他們不知道怎么選材;不知道怎么開頭;不知道怎么突出中心思想;更不知道如何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等等,這種種憂慮自然而然的打擊了他們寫作的信心和興趣,所以每次作文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煎熬,越苦惱寫出的東西越無味,也就越增加他們的恐懼心理,這種惡性循環(huán)嚴重的制約了他們語文作文能力的提高。
因此,如何讓學生在三年的初中學習中,寫作能力能夠循序漸進呢?
1.細化各年級作文教學目標,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老師在上作文課之前,一定要做好備課工作。以語文新課改作文教學標準為依據(jù),結合語文課程作文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確定、安排好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好初中生的語言訓練,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每一堂作文課都教之有效、學之有用、用之有趣。在作文選材上,要啟發(fā)學生從生活入手。比如,對于剛進入七年級的學生,滿懷激情,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憧憬。那么教師可以將首篇作文主題確定為“我的新集體”“我的新同學”“真善美”和愛、成長等。相信在這些貼近生活的命題的啟發(fā)下,學生會有話可寫、有情可抒。隨著課程的進行,老師們也逐漸改變作文寫作的風格,比如學生們到九年級,語言風格更加成熟,所接觸的事務也更多,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感悟,談談對生活、理想、青春的看法等等,漸漸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2.以教材為綱,實施作文教學層級推進教學模式
針對新課改作文要求和語文教材大綱,結合初中學生特點,單獨構建有針對性的作文教學體系,引導他們更好地掌握初中語文寫作技能,并教導他們善于觀察,從生活入手,將生活引入到作文教學中。根據(jù)每一階段、每一年級的目標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各種專項作文訓練。從審題、擬題、開頭、結尾、立意、布局謀篇、寫作順序等方面有重點地訓練,使教學計劃具有可操作性,以滿足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需要。七年級以進行記敘、描寫類專項訓練和分解訓練相結合為主;八年級以抒情、說明類專項訓練和分解訓練相結合為主。九年級以論述類專題和綜合相結合訓練為主。
七八年級正是學生人生路上最燦爛的年紀,因而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釋放個性,展現(xiàn)自我。擺脫優(yōu)秀作文范文的影響以及萬能模板的束縛,打開想象的大門,讓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進去,使文章顯得靈動有活力,讓讀者感受到獨特個性的魅力,展現(xiàn)真正的自我風采。老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釋放自我的基礎上,要根據(jù)閱歷和對生活感受的變化,逐漸改變文章風格,將文章寫作能力逐級培養(yǎng),語言運作能力也更加成熟。
3.課堂教學有的放矢,一課一得
在以往的作文教學體驗中,都是老師先講本次作文的主題,然后是文章大致的結構安排,最后由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講解開始作文。這種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并且顯得枯燥無味,學生的思想被束縛住,也因此顯得沉悶,沒有興趣。在新課標的推廣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要不斷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多觀察周圍事物,感悟生活的真諦。改變老式的老師教學生聽的單向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增添各自的生活閱歷,拓寬視野。在小組討論交流后,由學生確定作文的結構安排,讓他們自由地發(fā)揮。在這種動態(tài)的有目的的教學方法中,必然會調動學生的學習作文的積極性,漸漸地消除作文寫作恐懼心理,在作文課堂中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要改變傳統(tǒng)的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觀察生活,釋放自我,放飛自己的思想,在作文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并能夠活用語言,靈活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寫出屬于自己的富有靈魂的好作文。
【1】李蓮蓮.作文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3(12)
【2】 陳紅梅.巧注活水,渠內清水常流——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思想深度的培養(yǎng)【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4(04)
【3】王鳳清.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J】.學苑教育,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