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興中小學 杜 欣
運用電教手段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興中小學 杜 欣
電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已是屢見不鮮,它新穎生動,感染力強,是一種模擬性啟發(fā)性的教育手段。由于它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可以打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定,能夠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事物、感受事物的全過程,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虛為實,使枯澀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深奧的道理明顯化,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深化記憶。因此,它對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了如下的電教手段:
質(zhì)疑能力是現(xiàn)在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能力,但并不是很容易培養(yǎng),要讓同學們形成多問為什么的習慣,運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很有必要。
例如,在教學《四個太陽》一課時,我以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手段,以品詞析句的理解訓練為中心來組織教學。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以自身的感觸來體會一下冬季的寒冷,說一說感受,引出“凍僵”的感受,進而對這個詞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時空中徐徐升起一輪紅紅的太陽,讓學生在此情境下說出自己的感覺,進一步理解小作者畫紅日的美好的心愿。這時我又以課件的形式向?qū)W生演示炎炎的夏日,烈日當頭,說出你的感覺,課件又演示,空中的紅日被綠綠的太陽所取代,讓學生說出感受。從動態(tài)的課件演示中,學生輕而易舉的理解了文中的主線,省去了教師繁雜的講述,還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使學生能主動去學習。
兒童有天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師要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電教煤體,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
識字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容易把漢字和拼音分離,再加上隨著學習內(nèi)容的不斷增加,生字量也不斷變大,學生容易記錯和失去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對此,我們可以利用電教手段,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學習生字和生詞,不僅更加通俗易懂,還能激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如《家》一課的識字教學,本文共有八個生字(兒、土、子、云、泥、種、家),我們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采用如下步驟:
(1)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字的音、形、義。
(2)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組詞、造句、說話的練習。由于學生剛剛接觸拼音字母的大寫,多媒體的直觀介入,學生很快就能把大小寫一一對應,熟練掌握。
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最大功能就是能把抽象的概念,難以觀察的景象,跨越時空的事物,不易實現(xiàn)的實驗,通過動畫、錄像、投影的形式,進行信息處理和圖像再現(xiàn),在顯示屏或屏幕上,進行放大,縮小,動靜轉(zhuǎn)換,達到聲情、圖文并茂,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在短時間內(nèi)參與活動,使學生獲取直觀動態(tài)信息,在腦中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理解概念、為理論記憶奠定基礎,同時降低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以來,古代詩歌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這些詩歌語言精煉,意境優(yōu)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學生年齡小,經(jīng)驗少,知識面窄,對詩歌中所描繪的社會背景、人物、時代等感到疏遠,因而古詩教學一直是小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古詩教學中采用電化教學媒體并合理地運用,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如古詩《題西林壁》中讓學生體會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蘊含的哲理,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很大,但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始終難以理解、體會。而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就能解決這一難題。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理解詩意,在學生大致說出詩的主要意思之后,播放課件,畫面上:詩人在山中及各個方位不斷變換畫面,看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在配上原詩的畫外音,學生就能根據(jù)畫面概況出詩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也不同,進而引導學生體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使他們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比羰チ伺d趣,喪失了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難免成為“念經(jīng)和尚”——有口無心,這樣的課堂就會變?yōu)橐惶端浪?。興趣是學生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主觀傾向性,這種傾向是以愉快的情感體驗為基礎的。由有趣——樂趣——志趣逐級發(fā)展。教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可以而且應該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并在創(chuàng)新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三年級課文《香港之夜》一課之前,我首先提出:這是一篇什么類型的課文?你打算怎樣學懂這篇課文。學生提出用“我來當導游”的形式來學習。先由學生小組合作寫出解說詞,最后派代表當導游為大家介紹,配上香港夜景的畫面,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并使他們的智慧得到了啟迪,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培育。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作為教師有責任緊跟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的步伐,在課堂上努力學習、掌握、應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給課堂注入無限生機與活力,努力培養(yǎng)全面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