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芳
摘 要:在我們的教學中,往往只重視課文本身卻忽略了課后題,常常在完成課文講解后,再把課后題作為作業(yè)匆匆?guī)н^。如果只對課后題作單純、簡單地處理,就辜負編者的良苦用心了,是教學舍本逐末的典型表現(xiàn)。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課后題,使其與課文教學珠聯(lián)璧合呢?下面,我就以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為例,談談課后題的有效利用。
關鍵詞:編寫意圖 把握習題 課后習題
一、明確課后習題的編寫意圖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每篇精讀課文后面都設置了幾道課后習題,這些習題就隱藏了文本的教學重點或難點。智慧的教師會在備課的過程中鉆研這些習題,借助這片“后花園”揣摩編者的編寫意圖,使其優(yōu)化自己的語文課堂。比如蘇教版三年級語文課,翻開書,你會發(fā)現(xiàn)每篇課文的后面有朗讀、背誦、默讀、復述,描紅、讀抄詞語類,閱讀類和隨文練筆類這樣幾個類型的習題。那么,編者為什么要這么安排呢?只要你認真的研讀,你就會發(fā)現(xiàn)第一類習題的編排是為了讓學生認認真真的讀書,培養(yǎng)良好的預習習慣、思考習慣及各種學習方法的指導;第二類習題描紅、讀抄詞語類習題是為了訓練學生用鋼筆扎實練字的基本功。第三類閱讀類習題是為了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語境理解詞語、句子,學習課文常見的構段方式,學習分析自然段,學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不斷的提高閱讀能力。第四類隨文練筆類習題是為了讓學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寫法等,以便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首先要通過整體的閱讀明確編者的編寫意圖,再通過每一篇課文的課后習題去細化編者意圖,這樣你的課堂才會與課文、與教學融為一體。例如蘇教版三年級第5冊《北大荒的秋天》課后習題5:“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弊屛覀兓氐秸n文中,這一自然段先概括介紹“原野熱鬧非凡”,然后通過大豆的“笑聲”,高粱的“演唱”,榛樹葉子的紅艷做了具體說明,使人對原野的熱鬧有了深刻的印象。這道習題就明白無誤地反映本篇課文的讀寫結合點在于運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來構段,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明白了編者的編寫意圖之后,在課堂教學中先透過這一段讓學生感悟這種寫法,然后遷移于寫的實踐,使其內化為能力。如果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就這樣認真揣摩課后習題,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篇課文要這樣教,在教學中才能真正做到講要講的內容,練需要練的項目,就不會泛泛而談,語無倫次,更不會一篇課文講下來,不要說學生不知學到了什么,連自己也不知講了些什么。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對我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在是利莫大焉。
二、把握習題運用的良好時機
對于一篇課文的教學而言,課后習題何時落實為好?這要根據(jù)題目內容而定,有的可以安排在整體感知、質疑問難板塊,有的可以安排在細讀文本的教學板塊,有的可以安排在總結升華的教學板塊,有的可以安排在課前預習時,有的可以安排在課后語文實踐活動中。怎么去把握習題運用的時機呢?
1.用提綱挈領性的課后習題引領課堂教學
在課后習題中,有些習題是提綱挈領的問題和感悟性的問題,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融入閱讀課堂中,作為研讀的主線,帶領學生主動地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上和語言習得上有所成就。比如蘇教版三年級《軍神》這篇課文,課后第4題:為什么沃克醫(y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這是一個統(tǒng)領全文的問題,我們就應該放在課堂中,從“軍神”入手引導學生從“求治——術前——術中——術后”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感受沃克醫(yī)生和劉伯承的態(tài)度,進而從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中感受稱之為“軍神”的原因。這樣圍繞課后“主問題”展開探究,可以避免教者的繁瑣提問、繁瑣分析,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成為研讀課文和習得語言的有效載體。
2.用朗讀類的課后習題深化課堂學習
蘇教版三年級精讀課文的課后習題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朗讀類的習題,有朗讀、講故事、復述課文、背誦課文、分角色朗讀等,這些正是引導學生積累良好語感,提高語言口頭表達能力的優(yōu)質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借助這些資源教給學生朗讀、背誦、復述、講故事的學習方法,用方法指導他們去運用,進而形成語文能力。比如我們在教《臥薪嘗膽》這篇課文的課后第一題:朗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走進故事情節(jié)、走近人物語言、走進人物內心,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讀出勾踐戰(zhàn)敗求和語氣的誠懇卑躬、吳王自傲時語調的夸張,勾踐忍辱負重時語調的深沉堅實,勾踐滅掉吳國是語調的上揚。然后引導學生理清故事敘述的條理“征服對方——戰(zhàn)敗求和——受盡屈辱——臥薪嘗膽——滅掉吳國”,接著引導抓住“兩千多年前、長江下游、萬般無奈、愿當奴仆、答應請求、穿、住、做、三年、白天、晚上、掛苦膽、轉弱為強、滅掉吳國”等詞語列出提綱,指導講故事。這樣學生就會在有層次的指導下,由“有感情地讀”轉化為“繪聲繪色地講”,深化了課堂學習。
3.用讀寫結合類的課后習題指導學生進行拓展性學習
在蘇教版三年級精讀課文課后習題中,有很多關于段的遷移練習題,如果利用好這一類習題,會有效的達到讀寫鏈接的目標,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走向有效的言語實踐。比如《石榴》這篇課文課后有這樣一道習題:品嘗一種水果,并仿照課文第四段寫一段話。在教學這一題時,我先采用“看、嘗、品、讀”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觀察石榴的子兒,嘗它的味道,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然后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寫石榴的子兒?再引導學生品析作者寫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使學生在輕松地氛圍中感悟到這種寫法。最后讓學生拿出自己備好的水果,這樣引導他們:要想寫好這段話,最重要的是要真實,要想寫得真實,必須親自去做一下。同學們,快快行動,把你嘗到的水果的滋味用你的生花妙筆寫出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你會覺得很幸福。這樣,使學生的讀寫結合實踐活動走向了更有效的學習。
結語
總之,課后習題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是教與學鏈接的一座橋梁。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效利用這座“后花園”,使其與精讀課文一道構成語文教學的靚麗風景,這樣,學生定會在課后習題這座“后花園”中樂學語文、會學語文、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