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君
做好信訪工作是我黨力行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具體實踐。傾聽民意是執(zhí)政黨執(zhí)政為民的先決條件。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群眾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我市城鄉(xiāng)建設取得了長足發(fā)展,但方方面面的矛盾沖突也逐漸增多,加之信訪維穩(wěn)工作體制機制不完善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導致群體性信訪事件時有發(fā)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全市經(jīng)濟發(fā)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如何做好信訪工作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亟需認真研究的重大社會課題。
1 信訪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從客觀上講,一是隨著我市改革的深入和對外開放的擴大,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調整,而我們處理新矛盾、解決新問題的機制尚不健全,加之社會各階層應對改革的承受能力還比較脆弱,反映到現(xiàn)實生活中,必然引發(fā)一系列社會矛盾。二是在尚不健全的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隨著我市各項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建設步伐的逐年加快,國家重點工程的實施,涉及的土地征用、拆遷安置等問題日益突出,信訪量增多是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必然反映。三是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按照依法行政要求建立的行政管理體制在運行中需要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政府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增強。四是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的加快,群眾自主意識增強,維權意識增強,正當訴求明顯增多。
從主觀上講,我們存在著認識不到位,責任不落實,追究不到人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一是部分領導干部對當前信訪形勢認識不清,對信訪工作過問不多,對群眾訴求重視不夠。二是工作責任不落實,對信訪苗頭視而不見,見而不管,有的問題雖有處理意見,但也不抓落實,不問結果。三是干部工作作風存在問題。有的不依法行政,執(zhí)行政策隨意性比較大,引發(fā)群眾不滿,導致集體上訪;有的對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該解決的沒有很好解決,不該解決的缺乏耐心細致的思想疏導工作;還有些干部的群眾觀念淡薄,發(fā)生上訪時指責群眾多,檢討自己少,工作簡單粗暴,把本可通過勸解化解的矛盾激化。四是協(xié)調配合不到位,敷衍推諉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導致群眾反映的問題難以落實。五是我們制定的有關信訪工作制度實施力度還不夠,責任追究不到人,致使信訪工作責任沒有完全落實。六是上訪人的過高要求或無理要求及“權大于法”的觀念沒有得到糾正,導致一些人重訪、纏訪、鬧訪。
2 做好信訪維穩(wěn)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一)在控制信訪源頭上下功夫
做好信訪工作,立足點在于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在矛盾和問題產(chǎn)生之后妥善加以處理固然重要,但在矛盾和問題產(chǎn)生之前就有效預防更重要。這就是做好所謂的源頭工作。源頭工作最重要的是緊緊抓住出臺政策、執(zhí)行政策及矛盾排查這三個方面。在出臺政策前,務必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堅持走群眾路線,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立足全局、立足長遠研究和制定各項政策措施,切實做到?jīng)]有兼顧各方面利益的政策不出臺、得不到大多數(shù)群眾支持的政策不出臺、與民爭利的政策不出臺、配套措施跟不上的政策不出臺,防止因政策措施制定不當而引發(fā)群眾上訪。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定期不定期的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及時發(fā)現(xiàn)和妥善處理苗頭性問題,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tài)。
(二)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
群眾來上訪,說到底是相信黨和政府能夠把他們反映的問題解決好。因此,要始終把解決問題,特別是把解決突出實際問題作為衡量信訪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來抓,通過解決上訪群眾的合理訴求,使更多的信訪群眾息訴罷訪。要嚴格依照法律和政策辦事,堅決維護法律和政策的嚴肅性,既不能隨意打折扣,又不能隨意開口子,真正把信訪工作納入規(guī)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三)在完善機制建設上下功夫
制度和機制是管長遠、管全面的,成功的經(jīng)驗需要制度和機制來鞏固,復雜的關系需要制度和機制來協(xié)調。提高信訪工作水平,不僅要靠熱情和干勁,更要靠制度和機制。要堅持創(chuàng)新機制與強化責任并重,構建黨政主導、社會參與、機制完善、責任落實、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新格局。一要健全完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督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聯(lián)席會議、聽證等制度,建立信訪問題終結機制,強化初信初訪處理,及時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二要堅持信訪工作“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把信訪工作績效考核納入干部管理體系,堅決完善追責制度。三要健全和落實分類解決的有關制度,對群眾提出的合情、合理、合法要求,應當而且能夠解決的,要盡一切努力,立即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要在說明情況、做好解釋工作的同時,抓緊制定方案,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分步解決;確實無法解決或者要求不合理的,要做好深入細致的教育引導和控制工作;對確因政策失當、決策失誤侵犯群眾利益的,要據(jù)實向群眾承認錯誤,及時糾正,盡快解決。
(四)在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
在處理信訪問題上,要堅持四宜四不宜。一是宜早不宜遲,盡量避免矛盾轉化升級。對群眾反映的應該解決而又能解決的問題,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及早加以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要及時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爭取使問題盡早得到解決。二是宜管不宜推,及時做好現(xiàn)場工作。對上訪者反映的問題,要認真研究,逐一加以解決,決不能層層批轉,要限期處理結案。不能把矛盾推向上級、推向社會或避難就易。三是宜導不宜激,堅持安撫疏導。接到不屬于本部門辦理的信訪案件,要及時引導和指導上訪者到規(guī)定部門和單位予以辦理;對不符合政策要求和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積極勸導,防止矛盾激化,反對草率行事、粗暴行政。四是宜散不宜聚,密切注視群眾上訪聚集的動向,切實做好上訪鼓動者、串聯(lián)者等“重點對象”的轉化工作,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