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部分藥物“打架”的水果
水果有益健康,但某些情況下,水果也能和藥物“打架”,影響治療效果,應小心避免同時服用,至少和藥物間隔兩個小時。
降壓藥中的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保鉀利尿藥通過阻滯鈉通道,減少鈉離子的重吸收,同時抑制鉀離子的分泌,從而產(chǎn)生排鈉留鉀利尿作用。香蕉中含鉀較高,與保鉀利尿藥同服時,可能引起高血鉀。某些情況下,這會對心血管等系統(tǒng)產(chǎn)生抑制作用,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感覺麻木、肌肉麻痹、嗜睡乏力等現(xiàn)象。
此外,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諾酮類抗菌藥對礦物質(zhì)比較敏感。香蕉中含有較多礦物質(zhì),如鉀、鎂、鐵等元素,吃藥的同時如果再吃香蕉,可能降低這類藥物在人體的生物利用度。香蕉中含有的5-羥色胺也會降低胃酸水平,可能干擾喹諾酮類抗菌藥的吸收過程,影響藥效。
橘子富含檸檬酸、果膠、膳食纖維等,可緩解疲勞,并有利于胃腸蠕動,促進通便。但它同時也能促進肝臟對普伐他汀等降脂藥的攝取能力和利用程度,進而增加肌肉酸痛、乏力等不良反應的風險。
碳酸氫鈉、氧化鎂、復方氫氧化鋁等堿性藥物的起效機制為酸堿中和。吃了檸檬、山楂等較酸的水果,容易破壞堿性藥物,影響藥效。消化酶類物質(zhì)在堿性環(huán)境下(腸道)能發(fā)揮良好作用,但在酸性環(huán)境下(胃液)則容易被破壞。這類藥外面往往包上了一種物質(zhì),使藥物在胃液中不溶解,而在腸液中能被溶解、吸收,但一般不建議在服用這類藥期間吃過酸的水果。
柚子中所含的呋喃香豆素等活性成分會抑制人體內(nèi)一種代謝酶的活性,從而影響藥物代謝和排出體外。這可能造成藥物在體內(nèi)大量蓄積,引起藥效過強,加重不良反應,甚至造成中毒。首先,柚子會延緩地西泮(安定)、咪達唑侖等鎮(zhèn)靜安眠藥的代謝,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加重眩暈和嗜睡癥狀。服藥第二天,還可能有“宿醉”癥狀(如頭暈等),高空工作者和司機等人群用藥期間尤其要注意。其次,柚子會阻礙女性對避孕藥的吸收和利用,如果服藥期間吃柚子,可能造成避孕失敗。再次,柚子還可能誘發(fā)特非那定等抗過敏藥的不良反應,引起頭暈、心悸、心律失常等癥狀。因此,服藥物期間最好少吃柚子。
中醫(yī)認為西瓜性涼,正在服用溫熱型中藥(如人參、黃芪)的人若吃過多西瓜,會影響其藥性。
還需提醒的是,患者在服藥期間,哪怕是最常見的水果,最好也要和藥物間隔2小時以上,果汁也要少喝。這是因為,果汁中大都含有不少維生素C和果酸,一方面這些酸性物質(zhì)會導致一些藥物提前分解或溶化;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增加藥物如阿司匹林等對胃黏膜的刺激,重者甚至可能造成胃黏膜出血?!?/p>
(楊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