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芳仲(單位:北京市三帆中學裕中校區(qū))
做孩子溫暖的朋友
文/殷芳仲(單位:北京市三帆中學裕中校區(qū))
也許我們都曾強迫孩子,都曾對孩子施以冷暴力、打罵等等手段。也許有很多家長也知道打罵等強迫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但是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建議大家讀本書——美國預防學會主席、著名的行為學家和心理學家安東尼·比格蘭的《溫暖的孩子》,“培養(yǎng)我們與孩子相處的能力”。
這本《溫暖的孩子》,是作者用40年的研究體會嘔心瀝血寫就。這本書重在告訴你我:請扔掉那些老掉牙的與孩子打交道的思路方法,把孩子真正放在“滋養(yǎng)型”環(huán)境里,將他們培養(yǎng)成陽光快樂的溫暖孩子。
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關于如何與孩子相處。在這方面,一般人不是太隨便,就是太不隨便:自己家孩子每天見到,急起來哪有工夫斟酌一句話該說不該說?又或面對孩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一個處理不當讓孩子有心理陰影(多見于年輕父母)。事實上,大多數(shù)家長問題在于,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在缺乏對孩子了解的基礎上,為了錯誤的目標用錯誤的方式對待孩子。
文中所謂“溫暖的父母”,也是說“做一個恰到好處的父母”,就是有分寸地、盡好做父母的責任與義務,要很好地給孩子成長空間、多引導教育孩子,少束縛壓抑孩子。做老師的雖然更多的責任是教授知識,也應該有一顆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的父母心。所以,我認為,老師、家長都應該積極努力,去做孩子“溫暖的朋友”。
就我個人閱讀感受而言,我很喜歡“溫暖”一詞,像春天的和煦陽光,夏日的習習涼風;那就是古人云“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說的就是這個“恰到好處”。
《溫暖的孩子》一書向我們打開一扇窗,給我們一個全新角度去了解孩子的行為,認識孩子的內心。我深深體會到,越是知道更多認識孩子的知識,就越能對面對的活潑少年更多一份包容和理解——在我們看來有些討厭的“熊孩子”,也只是有著錯誤信念和行為后果鏈條的一個一個小可憐罷了。
蘇格拉底說:“一個人之所以犯錯,是因為無知?!?/p>
讀《溫暖的孩子》過程中,你我會收獲許多快樂——學習最大的樂趣和成就感,就在于知道更多正確的事,做更多正確的事,去影響那些因為無知而犯錯而痛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