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飛
課堂表演是指在課堂上把課文內容通過游戲、演一演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活動,為學習語文而服務。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表現(xiàn)欲強,對萬事萬物都充滿了新奇,他們喜歡表演、渴望表演,總是希望能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及時地表現(xiàn)出來,因此,課堂表演這種“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筆者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堂表演以彰顯教學魅力,談幾點體會。
激發(fā)興趣,以趣促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使學生想學、樂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我們每個老師所關注和追求的。正如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弊寣W生表演這種較為直觀、形象、生動的情境創(chuàng)設,為低年級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課堂實踐看,表演這種學習方式特別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他們有著強烈的表演欲望,表演可以很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動腦,大膽想象與創(chuàng)造,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
低年級教材中有許多不同體裁的課文,它們都有很強的故事性、形象性和表演性。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這種簡單的讀書方式,學生十分喜歡。朗讀時,學生個個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角色,用心體會角色的形象,力求表現(xiàn)出人物特點。學生在角色中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得興趣盎然,可謂“百讀不厭”。
化難為易,促進理解
低年級語文教學重難點在于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字、詞、句,并能正確、靈活運用語言文字。在課文中有許多詞語、句子學生們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如果讓他們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意思來卻有困難。那如何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某個詞語意思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呢?課堂表演則是促進理解的一種很好的形式,不妨讓學生采用“表演”這種生動的形式來對詞語進行最好的詮釋。
如教學課文《春筍》中“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這句話。理解“喚醒、沖破、掀翻、冒出來”等動詞時,筆者讓學生表演邊讀邊做動作,一個個扮演小春筍,先蹲在自己座位旁,閉上眼睛正在泥土中睡覺的樣子,讀到“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睜開惺忪的眼睛,抬起頭,一副睡醒很舒服的樣子;讀到“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時,學生們雙手合并向上用力沖的樣子,再張開雙臂做出使勁掀翻石塊的動作,最后一個接一個地站起來。這種群體表演,形象地揭示了詞語的意思,使學生更深刻、有趣地理解了詞語的含義,也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深入感悟,提升情感
表演源于課文又貼近學生的生活,它要求學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變成文本中的角色,設身處地地去觀察、去經(jīng)歷、去感受,對人物行為進行表情的模仿、思想情感的揣度。表演的靈魂是情感。學生在參與中深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升華人物的情感體驗,促進智育與德育的和諧發(fā)展,促進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的全面提升。
如《孔繁森》這篇課文,在教學孔繁森深夜去醫(yī)院獻血的情景這一段落時,為了讓學生從孔繁森的感人事跡中感受孔繁森無私奉獻的精神,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來表演孔繁森深夜來醫(yī)院獻血時的情景,你就是護士或者孔繁森。表演之前,筆者抓住“請求”“再三懇求”“勉強”這些詞語,引導學生們思考討論護士和孔繁森之間會怎樣的對話?孔繁森是怎樣的請求?護士會怎么說?護士拒絕孔繁森后,孔繁森又會怎樣的再三懇求呢?在老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之下,學生反復揣摩,表演得至真至情。
孔:“您好,護士。我想獻血,可以嗎?”
護士(搖搖頭):“大爺,您這把年紀了身體又這么瘦,不適合獻血的?!?/p>
孔:“沒關系的,小姑娘。別看我瘦,我身子骨硬著呢,就獻點血嘛,沒大礙的。”(邊說著邊卷起袖子)
護士仍拼命地搖頭說:“大爺,您不適合就是不適合。”
孔(懇求的語氣):“小姑娘,實不相瞞,我是急需要錢用啊,家里有三個孩子等著這錢上學呢。你就幫幫忙吧!”
護士勉強地答應。
通過孔繁森與護士的對話表演,學生的語言不僅得到了發(fā)展,孔繁森為了藏族孩子,無私奉獻的感人形象深深印刻在學生腦海中。
展示自我,培養(yǎng)能力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立足于促進學生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工作、生活打好基礎。
表演過程,是學生在閱讀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的表演,提升了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在表演中,學生的口頭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語言表達和非言語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眾多的對話場面,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的表情,貼切的語氣,還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表演的過程,也是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過程,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鍛煉自己,心理素質會明顯增強。
實踐證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表演,學生學得趣味盎然,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城東鎮(zhèn)南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