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里,總能看見他步履匆匆的身影;辦公室里,總能聽到他循循善誘的話語。他肩負著教研室主任與班主任的重任,一次又一次地迎接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不管接手的是優(yōu)秀班級還是不盡如人意的班級,經過他的管理,都會有長足的進步、跨越式的發(fā)展。再苦再累自己扛,再難再重不言說,他就是用熱情、勤奮書寫師者風范的甘肅省第三屆“隴原名師”獲得者——通渭縣第一中學教師陳治國。
傾心投身教學 孕育芬芳桃李
“我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是深受父親的影響,苦難的童年生活讓我同情每一個窮人,我希望他們能通過受教育改變命運?!标愔螄f道。
1986年6月,陳治國考入甘肅省隴西師范學校,就是在那兒扎下了獻身教育事業(yè)的“根”。 而他的父親也是一位教師,一輩子在老家窮山溝的小學里教書。在陳治國小時候的記憶里,父親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點著煤油燈批改著從學校里背來的學生作業(yè)。那時候家里還很困難,陳治國的母親常年種地,他們弟兄三個年齡都還小,給母親幫不上什么忙,父親為了學生也很少回家,貧寒瑣碎的家庭生活,讓他的母親常嘮嘮叨叨,抱怨不已,但他的父親卻從沒有發(fā)過脾氣,依舊默默地教他的書,批閱他的作業(yè),以一個教師特有的和善與寬厚,經受著生活的磨難與重壓。
陳治國回憶道,他的父親常常在他們吃飯的時候,給他們講學校里學生的故事。有一次陳治國的父親說一個學生的母親去世沒多久,這個學生輟學了,是自己把家里賣豬的錢拿去替這個學生繳了學費。當時母親聽了后,就抱怨父親不該騙她說把錢弄丟了!而父親只是吃著飯,默不作聲。當母親說完后,父親深情地說道:“誰讓我是老師呢!”接著他說, “忠不過媒,孝不過義,”父親撫摸著幾個孩子的頭自言自語地說,“爸爸就干的是這義的事情!”這種樸實中蘊涵的偉大和高尚,深深地感染著陳治國。
多年后,陳治國成了一名鄉(xiāng)村教師,他更加明白了父親所講的 “義”的內涵,這就是人間的“大義”和“真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就是用這種最樸素的情感譜寫著人間最真摯的“大愛”。就是這個無形的“諾言”,一直牢牢地刻在陳治國的心里,支撐著他在近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始終如一地耕耘、奮斗!
或許是父親的潛移默化,或許是這種無形的力量,讓陳治國在初中畢業(yè)時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也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教師隊伍中。1990年,陳治國從隴西師范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了老家的什川中學,擔任的是初三的化學老師。
什川地處通渭縣西部,那里山大溝深,十年九旱,收成匱乏,學校里的好多孩子念書都十分艱苦?!懊慨斂吹竭@種現象,我就不由得想起父親給我講的那個學生的故事,于是我在心里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教好這些娃娃,讓他們有個好的出路,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标愔螄f道。
于是,年輕的陳治國加班加點,起早摸黑,潛心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與老師們切磋,與學生們溝通,通過不懈努力,第二年陳治國所帶的初三班級化學成績在甘肅省初中會考中名列全縣第一,有5名學生被師范和中專學校錄取,被縣一中錄取的學生就有18名。這一下子在他們那個名不見經傳的鄉(xiāng)下中學引起了轟動,第二年附近的學生都紛紛轉到什川中學就讀。
經過短暫的五年教學,陳治國又一次感受到,在這樣落后、貧窮的地方當老師,就得有吃苦的精神,只有吃得了苦,才會使你得到回報。1995年,陳治國考入甘肅省教育學院化學系繼續(xù)深造,1999年畢業(yè)后,他的工作又上了一個臺階。他被分配到通渭縣第一中學擔任高中化學教師和班主任。
古老的通渭一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人才輩出。能到通渭一中當一名教師,是陳治國許久以來的心愿。當陳治國準備去通渭一中報到時,已是滿頭白發(fā)的父親深情地囑咐他:“娃,我教了一輩子學,我認準一個‘理,學生是老師的命根子!沒了學生就沒了老師,沒有學生的好,就沒有老師的好!”
“我的父親雖說不是一個有名的教師,但他的這些用平凡人生感悟出的哲理永遠是我作為一名教師的座右銘,激勵著我對教育事業(yè)矢志不渝,真情付出。”陳治國說道。
帶著父親的期望,懷揣著一顆赤誠的心,陳治國走進了牛古河畔這所被全縣人贊譽的名校,也邁入了他人生之旅的又一次干事創(chuàng)業(yè)時代。
刻苦耐心細致 狠抓班級管理
在多年擔任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陳治國經常從小處著眼,從學生關心的事情入手尋找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如沐春風般的教育,同他們促膝談心,解決他們生活、學習上最關心的問題,使自己成為學生們真正的朋友。
陳治國一直擔任班主任,其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自通渭一中在2005年初、高中分開后,學校的生源發(fā)生了變化,有一部分本縣學生到周邊縣上學,這一情況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學校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于是,怎樣在學校培養(yǎng)“尖子生”和提高高考二本學生的上線率,吸引優(yōu)秀生源,成了學校每一位教師所肩負的重任!
也正是在這時,學校加強了高三的教學,把成績最差的一個班交給了他,當時這個班的學生平時模擬考試成績大都是300分左右。在將近一百人的班級里,成績上了400分的還不到一半,面對這樣一個基礎薄弱的班級,每位老師都沒有信心。但陳治國卻沒有泄氣,他暗下決心,自己不能放棄,作為班主任的他,就是大家的“主心骨”。于是他拼命地干,和任課老師溝通,和思想開小差的學生反復地談心。
“由于通渭的學生大都是農家子弟,家庭條件困難,學生們到鄰縣的中學補習,要背著沉重的鋪蓋,還要自己準備半年的洋芋和面,每一次往返的車費就花去一百多元,一學期開銷很大,這讓我看到后深感痛心!面對這種不景氣的現狀,到底怎樣才能挽留住這些‘背井離鄉(xiāng)的學生呢?顯然,空頭的說教是蒼白無力的,只有拿出實績來才是唯一出路?!标愔螄f道。
新學期伊始,有個鄉(xiāng)下學生由于家境貧困,報到后沒錢交書本費,影響了正常學習。陳治國發(fā)現后馬上替他補繳了書本費,領來課本親自交到這位學生手中,并鼓勵他一定要好好學。他不經意間的舉動,感動了這位學生,也感染了全班同學。很多學生自此更加刻苦、勤奮了,有不少學生只有在他的提醒和督促下才會放下書本走出教室活動。
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08年的高考中,陳治國所帶的高三(四)班二本上線人數為43人,600分以上的就有3人,所帶班級的理綜平均分為198.97分,分別超過全省平均分5.88分,超過全市平均分9.26分。在 2009年高考中,陳治國所帶學生賈文娟、杜豐宇以623分、603分被大連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等名牌大學錄取,并進入全市前50名。這些都在社會上引起良好的反響,為學校贏得了聲譽。
陳治國常常在想:一個班主任,首先要具備的是什么?他覺得最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感和慈母般的人格魅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火熱的愛心,一切都無從談起。愛是一種能力,寬容是一種美德。在陳治國眼里,學生沒有好壞之分,教育重在育人。
學生張曉強,有一次在數學課上睡覺,老師說了他兩句,他竟然揚長而去,這讓數學老師十分生氣,影響了整個課堂教學?!爱敃r,我就想請家長來學校,可是我仔細一想,張曉強的父親在山西打工,家里常年只有他的母親。于是,我就從縣城搭乘了一個三輪車,走了十幾里的山路,才來到張曉強的舅舅家,我和孩子舅舅一起在附近網吧里找到了張曉強。我心里清楚,這時候發(fā)火批評只會使事情變得更遭。于是,我平心靜氣地和他聊起家庭情況,談家長的希望,談老師的良苦用心,最終讓張曉強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數學老師道了歉。事后,張曉強像變了個人似的,學習積極性高了,還主動向數學老師及其他任課教師問問題。在2007年高考中,他以總分584分的成績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錄取。這件事時時提醒我:對于犯錯誤的學生,要講究寬容,要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和時間,特別是處理上要寬容,促成學生的自省?!?/p>
探索教研教改 提升教學水平
作為學校教研室主任,陳治國盡職盡責,全力當好教學教研的“領頭羊”。除了積極地召開定期的教學研討會外,還撰寫了數十篇教學論文,并發(fā)表在省級重點刊物上。
在課堂教學上,陳治國采用能讓學生主動掌握知識、啟發(fā)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能的教學方法。2011年9月輔導的學生董雪梨、陳嫣莉在全國高中化學奧賽(甘肅賽區(qū))中榮獲一等獎;2011年4月所輔導的陳淵等學生在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榮獲甘肅省科學競賽項目三等獎;他自己的作品《新課改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優(yōu)化》在“曉鈴杯”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榮獲科技輔導員項目一等獎;2011年10月他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酸堿中和滴定》在甘肅省教科所組織的“甘肅省數字校園杯”多媒體課件評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多年來,陳治國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完成了省、市級專項課題2項:2007年立項的市級專項課題《學生學習困難的類型、成因及對策研究》于2009年11月通過定西市教科所鑒定結題,2009年申報立項的省級重點課題《化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策略與評價研究》,經過3年的研究于2011年11月通過甘肅省教科所鑒定結題。在2012年參與申報的省級重點課題《學校與家庭合作教育實踐研究》,經過2年研究于2014年11月通過甘肅省教科所鑒定結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27年的從教經歷中,陳治國從不說自己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但如果把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過程看作是一場接力,那么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將手中的那一棒,完成得是如此的出色。他的價值在27年的平凡工作中得到了極大的體現,而他也在這樣平凡的工作中收獲了無數的幸福。如今,他將一如既往地奮發(fā)、向上,因為他還在時刻準備著迎接他手中的下一棒。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