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民慧
摘 要:教育除了給予學生知識上的積累之外,更重要的也是對一個教師思想品質(zhì)、做人做事方面的發(fā)展。有思想的教育者對待生活是樂觀健康的,并且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小學的教學到中學大綱的要求,都無不體現(xiàn)這一點。小學六年的時光是學生在求學路上重要的階段,六年對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小學教學在各方面都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面對商品經(jīng)濟帶來的沖擊及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在小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管理學呢?我認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滲透,就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還要努力創(chuàng)新班主任的工作事務,探索教育管理對班主任工作事務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關鍵詞: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教育研究與設計;思考與創(chuàng)新
一、在上課時,給學生“約法三章”,讓學生自覺主動遵守課堂紀律
現(xiàn)在的小學生,他們的思想都十分活躍,對于他們喜歡的課程會認真聽講,但是對于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或者面對那些他們“不害怕”的教師,在課堂上他們會肆無忌憚,不遵守課堂秩序。就拿體育課來講,他們認為體育課是在教室外面上的,就等于玩一樣。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端正學生的這種思想,在上課之前和學生“約法三章”,告訴學生在課堂上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當學生不遵守課堂秩序時,教師要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懲罰”。在做了這些準備工作之后,現(xiàn)在重點來了,可能在學生的心中,有一些學科不像語文、數(shù)學、英語,學生認為它們是副科,不會像對待語文、數(shù)學、英語那樣去對待,另一方面,他們認為副課就是大家玩的一節(jié)課,沒有什么壓力,這些固有的思想,都需要我們教師來糾正,讓學生知道學校安排這些課程的目的和意義所在,讓學生從心底里開始逐漸重視起各個學科的教學。
二、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讓作業(yè)少而精,采取“獎懲”制度
其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布置作業(yè)這個問題上也能體現(xiàn)出教育管理這個理念。一味注重課本知識,給學生傳授的知識過于枯燥無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了原有的興趣。在教師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教師總想的是布置的作業(yè)多,學生就能對今天的知識點有一個很深刻的認識,但是若每個教師都這樣想的話學生的作業(yè)就會變得很多,讓學生的負擔很重,學生每天放學之后有很多的作業(yè)要去完成。而小學階段學生并不需要有很多的作業(yè),當學生面臨著如此多作業(yè)的時候,首先他們會對教師個人產(chǎn)生厭惡,接著他們會對教師所講的課產(chǎn)生厭惡,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要根據(jù)自己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布置作業(yè),盡量少而精,采用“獎懲”制度,如果學生作業(yè)做得好就可以考慮給他們少布置一點;如果學生作業(yè)做得不好,教師就要考慮在給他補學科知識的情況下讓他們多做些作業(yè),這樣不僅能對學生的能力進行一定的訓練,學生也不會有過重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三、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讓學生講題、學生聽,達到學生互動的效果
雖然學校經(jīng)常強調(diào),教師是學生的好朋友、好伙伴,但是學生對教師還是有敬畏之情的,他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在他們眼里,教師都很兇,不能成為自己的朋友。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多和學生接觸,讓學生消除這種距離感。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好講的知識讓學生來講,這就是所謂的“學生教學生”,這種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也是實踐教學的一種方法,它讓學生用自己所理解的知識為大家講解,這種教學的好處是能讓學生提前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講,讓他們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講解這一知識點,其他學生更容易接受。在學生的理解中,理論知識沒有那么重,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講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講解的情況做出點評,讓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識。
在面對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這兩條道路時,作為教師的我
們,在注重理論研究的同時,還要就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教學管理,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是有趣的,讓學生慢慢地喜歡上這門課程,還可以讓學生把知識點學得活一點,不會僅局限于課本。在這個新時代,我們做研究的時候要多多注意實際的管理操作,這樣帶出來的學生才會靈活地運用知識,做新時代的合格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曹雁強.論小學教育管理中的創(chuàng)新[J].軟件(電子版),2016(5).
[2]王維平.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探索[J].神州(旬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