竅門評說
夏天蚊子咬后很癢,很多人都是涂抹止癢花露水、風油精等,但是嬰幼兒用這些總覺得不安全,請問有沒有更安全的止癢方法?
廣東廣州 蔣女士
點評:
對于蟲咬性皮炎,更加安全的辦法是抹蘆薈汁等天然植物汁液,特別適合小朋友。但是,對有些人可能效果不佳。這里推薦一個安全有效的止癢小妙招——鹽包法。
方法:取適量食鹽敷在皮損瘙癢處,然后用少量清水或者自己的唾液溶解食鹽。片刻后,瘙癢就會緩解。但要注意,水不能滴入太多,否則太過稀釋,止癢的效果就不明顯。最好是食鹽剛好溶解,而溶液不會向周圍流散,甚至留有小部分不溶解的食鹽,起到固定鹽液的作用。
因為外包的食鹽溶液濃度非常高,相當于一種高滲溶液,會通過皮膚吸收皮下的水分,可消除炎癥引起的腫脹;同時,部分鹽分也會滲透進皮下組織,從而達到改善炎癥,緩解瘙癢的效果。
對于蟲咬性皮炎,唾液也有很好的效果。雖然這個方法并非所有人都有效,但因為安全簡便,不妨一試。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皮膚科副主任醫(yī)師 徐文彬
進入盛夏,困擾我多年的汗斑又復發(fā),頸、胸、背、腋窩等出汗多的部位長了很多皮疹,尤其在出汗時奇癢難忍,痛苦不堪。想請專家推薦一個治療的方子。
山東 杜先生
解答:
汗斑,現(xiàn)代醫(yī)學稱之為花斑癬,是發(fā)生于夏季的一種淺表性皮膚真菌病。本病由熱體被風濕所侵、外感蟲邪而致,也可因汗衣濕漬,肌膚復受日曬、暑濕浸滯毛竅而成?;颊卟环劣命S瓜硼砂液外涂治療。
具體方法如下:新鮮黃瓜200克、硼砂100克。將黃瓜洗凈切片裝入容器,再放入硼砂攪拌后,放置三四個小時,過濾出黃瓜液裝入瓶內,放冰箱或陰涼處備用。清洗皮膚后,用消毒紗布塊浸黃瓜液涂擦患處,每日3~4次。一般連用7~10天可愈。
硼砂又名月石,為天然硼酸鹽制成的結晶。其味甘、咸,性涼,無毒,有清熱解毒、消腫防腐的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其能“治上焦痰熱、生津液、去口氣、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積塊結淤肉及口齒諸病等。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硼砂外用對皮膚有收斂、保護以及抑菌作用。黃瓜味甘、性涼,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水殺蟲、潤膚美容的功效。兩者合用治療汗斑,可起到解毒殺蟲、殺菌美膚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不要用手撓抓患處,并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衛(wèi)生。天熱出汗后,應及時用肥皂去除汗?jié)n和油膩,多用濕毛巾、濕紙巾等擦去汗液,經常洗澡保持患處皮膚干燥。
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主治醫(yī)師 郭旭光
我今年30多歲,一直不太注意身體,常食生冷辛辣食物,近幾年常有胃痛等情況。朋友給我推薦一個小方,具體如下:荔枝核、陳皮各66克,焙干、打粉,混勻,均分為11份。早晚各一份溫開水送下,服完為一個療程。請教專家此方是否有效。
湖南 徐先生
點評:
中醫(yī)常將荔枝核用于疏肝理氣、行氣散結、散寒止痛。陳皮是老百姓熟知的助消化、排積氣、增加食欲的一味中藥。該方劑具有解郁散寒、和胃止痛的功效,最好在飯前以溫開水送下,較適用于寒凝氣滯引起的肝氣犯胃型疼痛。
胃脘痛是中醫(yī)一種常見多發(fā)病,發(fā)病率可達人群的38.5%。臨床上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經常發(fā)生疼痛為主,此癥多見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患。胃脘痛在中醫(yī)辨證中,分為中虛氣滯型、肝氣犯胃型和胃陰不足型。肝氣犯胃型通常在青年人中多見。
臨床治療胃脘痛的基本方多用白芍、炙甘草、雞內金、佛手、麥芽等。荔枝核是荔枝的干燥成熟種子,有較好的理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多用于厥陰肝經寒凝氣滯所致的疝痛、睪丸腫痛等小腹疼痛,對女人氣滯血淤導致的經前腹痛和產后腹痛也有一定療效。寒凝氣滯導致的胃脘疼痛,常表現(xiàn)為胃脘隱隱作痛、不思飲食、泛吐清水、畏寒肢冷、大便稀溏,饑餓時痛甚,飯后稍減,胃痛時輕時重,數年不愈。陳皮作為一味常用中藥,味辛苦、性溫,具有通氣健脾、燥濕化痰、解膩留香、降逆止嘔的功效。以陳皮為主要成分配制的中成藥,如川貝陳皮、蛇膽陳皮、甘草陳皮、陳皮膏、陳皮末等,均是化痰下氣、消滯健胃的良藥,適合胃部脹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的病人。
當然,胃脘痛的病人,首先要到醫(yī)院做胃鏡等檢查,明確自己胃痛的病因和分型,不可擅自調理用藥,以免貽誤病情。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科主任醫(yī)師 胡隨瑜
為大家推薦一個能生發(fā)的方子:準備等量的桑葉、側柏葉,一起加水煮,沸騰后去渣,用藥水洗頭,堅持使用一段時間,長則三四個月,短則一兩個月,即可生發(fā)。
重慶 陳先生
點評:
從中醫(yī)角度來看,夏季頭發(fā)干、掉發(fā)嚴重,多因風熱引起。側柏葉苦寒,入肝經,主藏血,發(fā)為血之余,故能涼血烏發(fā),常用于血熱脫發(fā)或須發(fā)早白等。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可明目長發(fā)、止消渴。建議用該方洗頭時,最好配合用指腹按摩頭皮,可促進頭部血液循環(huán)。
點評:
中醫(yī)認為,人的頭頸部經脈多,穴位龐雜。久臥藥枕,可利用睡眠時頭部的溫度,緩慢持久地刺激經穴,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藥枕對于老幼體弱、身體免疫力較低者、服用藥物有困難等人群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長期使用,可促進和改善人體微循環(huán),對防治失眠、感冒及較輕微的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感冒是寒邪或熱邪入侵體內引起的。該方中,許多藥物含大量揮發(fā)油或磁性成分,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膚黏膜,起到消炎殺菌、鎮(zhèn)靜止痛、擴張血管、醒神健腦等作用。如藿香、白芷、薄荷、冰片等,都是氣味芳香的藥物,睡覺時氣味辛香升散,通過呼吸系統(tǒng)進入血液,發(fā)揮其治療作用。
由于藥效緩慢,藥枕需長年使用且保持干燥。為了防止藥性揮發(fā),晨起可用塑料袋扎緊,放在陰涼干燥處,睡前再拿出來。5天晾曬一次,但不宜暴曬。使用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皮膚瘙癢、紅疹等過敏現(xiàn)象,應立即停止使用。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科主任醫(yī)師 胡隨瑜
(摘自《生命時報》《老年報》)
其實,現(xiàn)代人脫發(fā)多由內因引起,比如不少女性為了減肥,經常吃素甚至不正常吃飯,這會導致營養(yǎng)攝入不均,引起脫發(fā)。另外,平日工作壓力大、長期精神緊張、情緒低落等情志問題也會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暢,引起脫發(fā)。因此,建議大家平時均衡飲食、少熬夜、規(guī)律作息、平和心態(tài)。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
中醫(yī)科主任 于景獻
家里有老人,免疫力較差,我聽人說可自制藥枕。方法是:蒼術150克,白芷100克,防風60克,菊花、薄荷各50克,辛夷20克,藿香、細辛各15克,山柰、冰片各10克。把藥研為細末,用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布袋裝好,并置枕頭上,每天枕著睡覺,每月?lián)Q藥1次,連用3個月。
陜西 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