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于2013年陰歷開春,精心舉辦銅鏡展覽,展品自西漢至清代涵蓋1800余年間中國鏡,遴選展出不同階段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之作153件。展品中有三件“和式鏡”風格獨特,題材新穎,工藝精湛,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現(xiàn)試加探討,以饗讀者。
團鶴徽柄鏡
圓形柄鏡,低直窄緣,平板式短柄,鏡面大而柄短。粟粒狀地紋,鏡背正中飾浮雕圓形飛鶴紋,左側(cè)鑄有“天下一藤原清久”款(見圖1)。
這是一件由日本鑄制的銅鏡,日本稱“和鏡”,依據(jù)是:一是該鏡具有日本鏡的基本特征,低直窄緣,粟粒狀地紋(日本稱砂目地),淺浮雕工藝。二是唯一的團鶴紋是日本和鏡特有的“紋章”圖案,筆者稱之為“徽標”?!盎铡敝笀D案,“標”是單個漢字標記[1]。三是鏡上有日本制鏡工匠銘款。鏡面廣而柄短是江戶晚期特點,藤原清久是江戶后期的工匠[2]。
和鏡上徽標,起始于日本平安時代(796—1181年)貴族在自家牛車上刻制的識別標記,日本稱“紋章”。這件團鶴徽柄鏡當初流入中國,后被安徽博物院入藏。它與王綱懷先生贈予清華大學(xué)的鶴徽蓬萊紋柄鏡同屬18世紀日本制鏡[3]。中國仿制江戶鏡中的松菖雙烏鶴徽鏡上團鶴設(shè)置在鏡紋上方[4],稱“和式鏡”,說明中日銅鏡文化交流的史實。
花卉紋雙鶴鏡
圓鏡,低平素緣,菱甲紋龜鈕,甲緣披毛,鈕孔似鼻,淺浮雕工藝,緣鈕間雙線弦紋環(huán)分區(qū)。內(nèi)區(qū)鈕上方兩只相向飛鶴,龜鶴口啄相接。內(nèi)外區(qū)分別環(huán)飾花卉圈紋,其間有少數(shù)無圈花卉點綴。鏡徑10.2厘米,為元、明時期仿制日本鏡(見圖2)?!剁R里乾坤》原稱“龜鶴多壽紋鏡”。
雙飛鶴鈕龜口啄相銜是日本鏡紋特征之一,始于鐮倉時代(1185—1334年),至室町、桃山時代繼續(xù)沿用,《和鏡》中收錄有梅花散雙鶴鏡、菊花流水雙鶴鏡、蝴蝶散雙鶴鏡等[2],相當于中國南宋至明初。受宋鏡龜鶴齊壽吉祥寓意紋飾的影響,采用龜鈕雙飛鶴風格分別與花卉、竹葉紋等組合。配飾不受界環(huán)約束,自由散飾,內(nèi)外區(qū)連貫,或被弦環(huán)紋所壓。日本鏡用同一紋樣單元散飾作鏡紋,稱為“散”。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菊花散雙鶴鏡”和鏡風格濃郁,但工藝遜色[4],《百鏡解讀》87頁同紋彩色鏡圖,顯現(xiàn)匕形鏡緣,龜鈕身長,工藝粗獷,兩者是宋、元時期仿制鏡。
雙銘菊花柄鏡
圓鏡平板式直柄,低平窄緣,素地,雙線弦紋環(huán),主紋淺浮雕折技菊花一株,三朵菊花錯落開放,枝端孕蕾,綠葉舒展,生意盎然。上方有“天下一”銘款,左上隅圓形方格陽文“薛奇亭造”印記。鏡徑9.3厘米,柄長8.1厘米(見圖3、圖4)。
明代薛奇亭造柄鏡,用菊花作主紋,堪稱一枝獨秀,奇在同一面鏡上既有日本鏡慣用的“天下一”銘款,又有中國鏡匠“薛奇亭造”印銘。日本鏡上的“天下一”銘文起始于桃山時代(1576—1614年),織田信長為鼓勵手工業(yè)生產(chǎn),以幕府公許制形式于“天和”二年(1682年)賜予為宮中制鏡的京都青次家“天下一”榮譽稱號[2]。銅鏡上的“天下一”款由此產(chǎn)生,相當于清康熙年間,在江戶時代被廣為應(yīng)用。中國鏡使用工匠印銘,盛行于明代,素鏡有柱狀印鈕銘及鏡紋空間綴印。這件中日銅鏡文化合璧的創(chuàng)新菊花紋柄鏡,體現(xiàn)了兩國文化交流融會的例證。
中國早年的漢唐鏡輸往日本,被皇家權(quán)貴們紛紛珍藏。三國東吳工匠東渡日本制鏡,促進了日本三角緣神獸鏡的生產(chǎn)與發(fā)展。唐代富麗堂皇的銅鏡被日本平安時代效仿,早期的仿唐藤原鏡,如吉林趙家屯金代遺址出土的“雙鳳瑞花鏡”[5],有明顯的唐鏡遺韻。日本國立京都博物館久保智康先生認為該鏡是11~12世紀初從日本輸入中國。后期仿鏡演變成輕巧小型花鳥紋“羽黑鏡”。日本“和鏡”以“大和繪”繪畫風格,浜洲花鳥為題材,保持平安時代以來傳統(tǒng)繪畫樣式和性格制造的銅鏡[2]。而“和式鏡”是由中國仿制的日本“和鏡”樣式鏡及借鑒“和鏡”紋樣或銘款,與中國銅鏡文化工藝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新型鏡種[6]。本篇“團鶴徽柄鏡”是日本制造江戶時期銅鏡,“花卉紋雙鶴鏡”是中國仿制“和式鏡”,而“雙銘菊花柄鏡”是借鑒和鏡文化因素,用中國當時銅鏡型制工藝相結(jié)合而成的創(chuàng)新之作,它是新出現(xiàn)的另一個鏡種,十分稀少,應(yīng)予珍視。
總體而言,日本鏡傳入中國的時間較晚,處在明清制鏡業(yè)衰落壽終之際,對它認識不夠,也是中國研究銅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鏡著中偶有涉及,因缺乏參考依據(jù),時有誤讀并不見怪,時下正在不斷提高認識之中?!?/p>
注釋:
[1]孫立謀.江戶鏡上“徽標”解讀[J].收藏,2008(10).
[2]中野正樹.和鏡.鏡師記表.
[3]王剛杯.清華大學(xué)藏日本和鏡[M].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11.圖54.
[4]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歷代銅鏡紋飾[M].石家莊: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1996.圖417.
[5]張英.吉林出土銅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13.
[6]孫立謀.中國造“和式鏡”研究[J].中國銅鏡,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