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賢之
1950年5月上旬,毛澤東收到在家鄉(xiāng)的堂兄毛澤連寄來的一封信,閱后心里焦慮不安,牽動了鄉(xiāng)愁。原來,毛澤連在信上說,這年春天,湘潭縣遭遇到嚴重干旱,韶山?jīng)_里不少農(nóng)田開裂,沒有水灌田,春耕生產(chǎn)受到很大影響。許多農(nóng)民家里沒有糧食吃,蔬菜也不多,日子難熬。
毛澤東夜不能寐,迫切地希望了解家鄉(xiāng)的實際情況。他決定先讓兒子毛岸英代父省親,回韶山了解實際情況并看望鄉(xiāng)親,于是促成了毛岸英的韶山之行。
毛岸英動身之前,毛澤東對兒子省親有諸多要求:先要跟他學習幾天韶山土語。不然一口普通話老百姓聽不懂。那時湘潭去韶山?jīng)_沒有公路,只有騎馬,毛澤東吩咐毛岸英在離家30里路的銀田寺就得下馬走路回去,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愛戀和對鄉(xiāng)親們的敬重。還有,到韶山下車伊始,不能在群眾面前指手畫腳,必須向群眾學習,甘當小學生,要與他們同吃同住,不能有任何特殊等等。
毛岸英謹遵父命,在銀田寺下了馬。當?shù)貏倓傁逻^一場透雨,道路泥濘,他穿著草鞋步行,高卷的褲腿上沾滿了層層泥花。天黑時分,毛岸英在湘潭縣副縣長毛特夫的陪同下到了韶山?jīng)_,聞訊趕來的鄉(xiāng)親們舉著火把來看他,大家紛紛問道:“你爸爸怎么不回來,我們好想看看他呵!”
毛岸英一邊握著鄉(xiāng)親們的手,一邊回答:“各位阿公、阿婆、伯伯、叔叔,我爸爸工作太忙,抽不開身,他也很想念大家。我這次回來就是代表他看望父老鄉(xiāng)親?!?/p>
毛岸英不負父親的重托,他在韶山參加村委會議,了解前段村黨支部如何組織群眾生產(chǎn)自救;看望烈屬,走訪群眾,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收集到許多資料。在毛澤連的陪同下,他還看望了本族長輩以及住在楊林的另一位堂叔毛澤榮,還翻山越嶺,到湘鄉(xiāng)縣唐家圫探望各位表伯、表伯母,征求他們的意見。
毛岸英在韶山雖然時間很短,但圓滿完成了父親交給他的各項任務,這也使毛澤東得到了不少安慰,排遣了堆積在心中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