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蘭
摘 要:本文介紹如何利用游戲,讓學生自覺、開心地進行室內(nèi)課廣播操練習。
關鍵詞:游戲;廣播操;室內(nèi)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2-0069-01
一、案例描述
又是下雨天。第三節(jié)課,我走進了六(2)班的教室,“ 同學們,這節(jié)課進行廣播操動作展示。”大多數(shù)同學聽了身體頓時矮了半截。“不過哪些同學展示,我們通過‘擊鼓傳花游戲來決定。鼓聲停,花在誰手中,誰就上臺來抓鬮。這里有十張小紙條,其中九張任務是高質量完成一節(jié)廣播操,還有一張是幸運大獎——唱歌,當一個同學在展示時其他同學做評委,對其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及表決,半數(shù)以上評委舉手就算通過,如果不滿半數(shù)午間就要接受課外輔導。今天老師特想欣賞到幸運兒的歌聲……”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樂了,有人竊竊私語起來,明顯對游戲有了興趣。游戲開始了,鼓聲由輕到重,由慢到快,“咚”,第一位幸運兒產(chǎn)生了。在大家一片幸災樂禍的笑聲中,只見高同學滿臉通紅地走上來,左看右看,終于抽了一張,打開一看,猛拍一下胸口,開心的看著大家好奇的眼神說“耶,第二節(jié)”。然后就大方地邊呼口令邊做起來,態(tài)度很是認真,評委們也停止了先前的笑聲,非常認真的觀察著她的動作,接著我請兩個同學進行了點評,并組織全體舉手表決,一切開始的非常順利。游戲繼續(xù),不知什么時候起,當有同學上臺抓鬮時,下面的學生會異口同聲的喊:“唱歌!唱歌!” 而抓鬮的同學都是小心翼翼地,只要不是“唱歌”,無一例外地都會很自然很認真地完成廣播操動作……為了保持學生參與游戲的熱情,期間我設計了兩次游戲方式的變化,變化一:當游戲進行到三次以后,一朵花增加到二朵花,同時從二個方向傳起,當鼓聲停時,持花的二人同時上臺抓鬮或者兩人先“石頭、剪子、布”,輸者上臺抓鬮;變化二:當課進行到最后十分鐘時,抽到廣播操任務的,做完這張鬮就清除,而抽到唱歌的,則放回繼續(xù),農(nóng)村的六年級學生大部分對單獨唱歌有點回避,這下又把氣氛推到高潮,學生都高度緊張地投入到游戲中……下課鈴聲在緊張的游戲中響起……當我課后請學生談談感受時,他們都七嘴八舌地插起話來:“很緊張”“太刺激了”“很幸運,我抽到了第四節(jié)……”
一球傳遞 二球傳遞
二、案例分析
1.巧用游戲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練習興趣。廣播操對于小學六年級學生來說,基本都能獨立完成完整動作。但是由于學生對每天一次的廣播操鍛煉積極性不高,主要表現(xiàn)為動作少規(guī)范,如動作有氣無力,動作不到位或節(jié)奏不合拍等情況。如何使學生從“被動”變?yōu)椤爸鲃印?,有效提高練習效果,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在本課中,利用小學生好玩游戲的心理特點,借用經(jīng)典游戲“擊鼓傳花”,實現(xiàn)了老游戲“新做,巧做”。
2.巧借游戲的娛樂性,激活學生參與熱情。在游戲任務中特地安排了“唱歌”作為“調味”,因為六年級學生處于青春早期,多數(shù)學生會出現(xiàn)不好意思或不愿單獨表演唱歌節(jié)目,這十分之一的概率,恰到好處地增加了游戲的緊張性、刺激性和隨機性。當某位學生懷著緊張忐忑的心情上臺抓鬮,只要打開看到“做操,第X節(jié)”的任務時,都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做操對他來說已經(jīng)是多么簡單的任務,理所當然都能主動地、輕松地完成任務,其余同學作為評委在觀摩或點評時,本身也是一次學習改進的機會。
3.巧設游戲的競爭機制,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小學生對單一的活動持久性較差,為了讓學生始終保持游戲的熱情,我在活動中,巧妙的設計了三個梯度的變化。第一梯度:一朵花,十張鬮,目的是讓學生先進入到游戲狀態(tài)中;第二梯度:二朵花,排頭排尾同時傳遞,避免了花在這一側時,另一側的學生處于消極觀望狀態(tài),目的是增加難度,增強游戲的緊張度,讓更多的學生同時參與到游戲中;第三梯度:逐漸增加“唱歌”的概率,進一步增強游戲的刺激性,掀起游戲高潮,目的是逐步營造緊張、刺激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
廣播操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