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
摘 要:在快速跑教學中用跳繩為器材,設(shè)置限制進行擺臂、高度和速度、步幅、步頻等四種輔助練習方法,優(yōu)化學生快速跑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快速跑成績,發(fā)展學生的踝關(guān)節(jié)靈活性、髂腰肌和腿部力量等。
關(guān)鍵詞:快速跑;跳繩;限制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2-0074-01
一、限制擺臂
1.限制前擺:甲乙兩人前后站立,甲將跳繩栓于兩手臂肘關(guān)節(jié)處,甲以肩為軸,前后擺動手臂。乙兩手抓住另一端繩頭,同時給予甲向前的阻力。兩人練習若干次后交換(圖1)。
2.限制后擺:甲乙兩人面對面站立,甲將跳繩栓于兩手臂肘關(guān)節(jié)處,甲以肩為軸,前后擺動手臂。乙兩手抓住另一端繩頭,同時給予甲向后的阻力,兩人練習若干次后交換(圖2)。
3.限制前后擺臂:甲乙丙三人一組,甲乙站在丙(練習者)前后,甲乙抓住拴好的跳繩,給予丙前后方向的阻力,丙克服阻力做前后擺臂的完整擺臂練習(圖3)。
動作要求:練習者以肩關(guān)節(jié)為軸,手臂必須在兩個平行的面進行運動,克服前后兩人給予的阻力;輔助人設(shè)置阻力方向要穩(wěn),力道適中。
練習意圖:克服前后不同方向的限制力進行擺臂練習,增強擺臂時力量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擺臂的正確方向。
二、限制高度和速度
1.高抬腿:甲乙兩人前后站立,甲將跳繩對折兩次放于乙腹前,乙做原地高抬腿練習,每次大腿要盡可能觸碰到腹前的跳繩,從而實現(xiàn)對高度的限制(圖4)。
動作要求:甲要努力使大小腿折疊的同時抬高膝蓋;乙給予甲的限制力要適中。
練習意圖:強化途中跑時大小腿折疊后大腿上抬的動作,同時鍛煉髂腰肌的力量,增大步幅。
2.阻力跑:甲乙兩人前后站立,用多股跳繩拴于甲腰間,乙抓住繩頭并給予甲一個向后的阻力,甲克服阻力蹬地向前。限制速度的同時,提高甲的蹬地力度(圖5)。
動作要求:甲身體適當前傾,腿蹬地時要將支撐腿蹬直,擺動腿膝蓋盡力向前;乙給予甲的限制力要適中。
練習意圖:主要增強踝關(guān)節(jié)和大小腿蹬地力量,從而增大步幅。
三、限制步頻
將跳繩按40cm或50cm、60cm的間距橫向擺放,讓學生在繩間進行小步跑、高抬腿、側(cè)身跑、后踢腿跑等步伐練習(圖6)。
動作要求:除了動作規(guī)范之外,還要做到“快”。
練習意圖:旨在提高快速跑中的步頻,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協(xié)調(diào)性,從而提升學生快速跑的速度。
四、限制步幅
將跳繩按160cm或170cm、180cm的間距橫向擺放,根據(jù)學生的身高初步分組,嘗試練習,然后挑選適合自己的距離進行分層練習,最后挑戰(zhàn)更遠距離的步長練習(圖7)。
動作要求:在行進間的練習中要體會重心的平穩(wěn),不可做成跨步跳躍,要盡力讓自己增大步幅跑。
練習意圖:行進間體會步幅的改變,同時加深步幅改變之后對快速跑的整體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