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
西寧市南川西路小學 青海西寧 810012
小學英語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效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小學生由于剛剛開始學習英語,所學知識內容的有限,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的發(fā)展,不利于一定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師在小學階段就應該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說,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解決閱讀教學的問題思路和路徑。
中高段的學生對語音是比較敏感的,一旦讀得不準,形成習慣,改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例如,許多高段的學生都有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如:閱讀時唇動和低聲讀、用手指著所讀內容、不斷回讀、腦袋擺動等,這些都直接影響閱讀速度,進而影響閱讀效果。因此,應在實際教學中盡量使用標準的錄音,讓學生模仿,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標準地道的語音、語調。針對中高段學生采取主動參與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因為現(xiàn)今的閱讀教材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極有利于將知識化難為易。
在日常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尤其是中低段學生對掌握單詞的拼讀感到困難,因此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方法。針對中低段學生所采取的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并產生要閱讀的興趣。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詞組的含義與用法。
閱讀之前,教師應提出一兩個指導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其目的是給學生的第一次閱讀確定一個目標或任務,實現(xiàn)對閱讀過程的監(jiān)控。接著再拋出一些細化的問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后,生生間或師生間展開交流、討論,來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學生跟讀錄音,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yǎng)語感,加深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提示,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也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技巧。具體來說,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妨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閱讀是對書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類型和不同內容的課來選擇不同的導入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使他們覺得英語課好學,易學,產生興趣。再進入課文的閱讀,帶著目的去讀,學生就感覺比較自然了,也有了親切感,學習起來自然更容易接受。
理解教材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辯證過程,學生對閱讀對象有了感性認識,給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礎。閱讀理解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對課文進行多層次的閱讀。我們可以先布置任務,這些任務應該是分層次的,讓學生帶著具體任務去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求答案,由淺入深的進入學習,學生完成起來會更有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能適時的啟發(fā)學生根據上下文或運用構詞法知識來猜測詞義。
學生在理解教材后,為了牢牢記住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需要做多種形式的訓練。這也是閱讀的延伸部分,我們要幫助學生觀察和提取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具體事實和信息,而后引導他們將這些信息重新組織,完成相關話題的表演和討論等,讓他們對知識點所適用的情景有初步感知。
總之,閱讀是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體現(xiàn),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我們只有通過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策略,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方法,英語教學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所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還需要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在實際的教學工作與科研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和完善閱讀教學的策略。
[1]王玉華.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J].江蘇教育研究,2009(33):37-38.
[2]劉建清.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9(10):4-7.
[3]孫娜.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常見問題淺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版,2015(3):6-10.
[4]和秀隨.淺議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問題的設計策略[J].神州,2017(27):41.
[5]羅燕蝦.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及完善對策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5(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