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戰(zhàn)輝
摘 要:精彩的提問是誘發(fā)學生思維的鑰匙,能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把握提問的“度”、時機和對象,讓精彩的課堂提問助力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1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118
在教學活動中,提問是一種師生間溝通交流的常用方法,促使了師生間對話的發(fā)生。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將提問策略熟練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發(fā)揮提問的實效,避免無效的提問,讓每一個提問都不可替代。本文將從幾個方面談一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種類
課堂提問主要指的是教師作為發(fā)問者,學生作為回答者,這樣一個方向的提問。其實,在教學中,提問要想真正發(fā)揮實效,還需要學生向教師發(fā)問,或者學生向教師的發(fā)問會成為教師提問的依據(jù)和參考。小學生的思維活躍,在課上總是有些奇思妙想,如果教師能以開放的態(tài)度促進學生發(fā)問,使課堂動起來,能夠更加明確學生的疑難所在,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總的來說,課堂提問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類就是促進鼓勵性的提問。這類提問需要教師給學生以鼓勵,讓學生自然地把疑問講出來,而不需要畏首畏尾。例如,大家對這個地方有什么疑問嗎?你們想到了什么?這樣的問題更加開放,學生也更加有話可說,促進了教師對學生的了解。
另外一類提問是純粹知識性的提問,往往是為了溫故而知新。教師可以提一些與新知識緊密相關的舊知識點,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圖式,促進新舊知識的整合,使得前后貫通。例如,在學習一個新的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單獨就其中的一部分來提問:“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個字念什么?是什么意思?”中國的漢字很多都有一樣的讀音,復雜的漢字往往是由簡單漢字組合而成,這樣一種提問能促進學生對以往所學漢字的回憶,并從中領悟到中國漢字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精髓。
還有一類課堂提問,旨在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德育功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運用啟發(fā)或引導的提問方法,促使學生對道德問題進行思考,增強他們在生活中處理一些道德事件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課文《狐貍和烏鴉》的時候,教師可以問:“你更喜歡狐貍還是烏鴉,為什么?”有的學生就會說更喜歡狐貍,因為他聰明,有智慧,而烏鴉太笨了。這時,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你喜歡和狐貍這樣的人做朋友嗎?”很多學生會說,不喜歡和狡猾的人做朋友。接著,教師進一步發(fā)問,“那么,我們在生活中需要一些物品時,是靠花言巧語去欺騙得到,還是靠自己的努力奮斗得到呢?”如此點撥,學生的心里便有了答案。
二、課堂提問的設計原則
提問積極作用的實現(xiàn)取決于問題的設計。問題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效率的高低。那么,如何精心設計問題呢?
(一)問題要有吸引力
所謂吸引力,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尋找答案。首先,提問的方式要讓學生能夠理解,并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加以描述;其次,提問要新穎,不走常規(guī)的思路,讓學生有出其不意的感覺,帶著好奇的心情探索并傾聽下去。
(二)問題要有寬度
所謂寬度,就是讓學生由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大問題引起學生的大塊活動,改變以前一問一答的簡單機械式問答,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間,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多用開放性的問題,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廣度,使其更專注地投入到問題的思考之中。
(三)問題要有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的問題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誘發(fā)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達到非說不可的境地。啟發(fā)的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思維的廣度和發(fā)散度。所以,教師要提前預設問題,促進學生的啟發(fā)思考,達到鼓勵思考的目的。
三、課堂提問的設計策略
(一)結合知識目標設計問題,梳理全課知識
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痹诮虒W中,教師應抓住最主要的內(nèi)容,并以它為綱領,做到綱舉目張。通常,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前,教師常常要先提出一個綱領性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學生認真讀完課文,而且有的時候還要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加以補充才能回答,這就使得學生的歸納總結思維得到了有效訓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如在教學《絲綢之路》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綱領性的問題:“為什么張騫開創(chuàng)的這條由西安通往羅馬的路被稱為絲綢之路?請你們陳述理由?!币牖卮疬@個問題,學生就必須通讀全篇,整體把握,把課文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針對語文思想方法設計問題,發(fā)展語文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邏輯分析的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的體會和結構的理解,大膽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形象地表達語言、篇章結構所表現(xiàn)的意義。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從文章的布局結構方面提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促進學生思考。例如,“你對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和結構有什么觀點”“你是怎么看待作者寫作中這樣一個開頭(結尾)的”等,這樣的問題能夠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抓住思維的發(fā)散點提問
發(fā)散思維又稱擴散思維、多向思維或輻射思維,它是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對同一個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從而找出不同的答案。這是對學生發(fā)散性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種啟發(fā)式鍛煉,主要培養(yǎng)他們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砸缸》時,很多教師都會這樣啟發(fā)學生:“你還能想出其他可以救出小朋友的方法嗎?”在這樣一個問題的啟發(fā)下,學生都非常踴躍地開動自己的頭腦,提出了各種奇思妙想。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促進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發(fā)展思維、技能、情感的重要手段。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做到恰如其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張耀奇.有效課堂提問的基本條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6):
91-93.
[2] 趙洋.影響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因素分析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4):219.
[責任編輯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