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黎芝
摘要:《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十大能力要求歸根結底要在學生平時的解題中體現(xiàn)出來,許多時候學生覺得題目會解卻又解不對,這說明學生的解題能力還是不夠。從教十多年來,幾乎每次考試后都會聽到學生講自己因粗心丟了多少分,似乎如果不粗心,他們就可以考得更好,可是到了下次考試,同樣的現(xiàn)象還是重復出現(xiàn),下次的下次,依然如故。學生嘴里講的粗心真的僅僅是粗心嗎?筆者對學生粗心現(xiàn)象的根源進行挖掘,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糾正,以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關鍵詞:粗心;解題;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073
從教十多年來,幾乎每次考試后都會聽到學生講自己因粗心丟了多少分,似乎如果不粗心,他們就可以考得更好,可是到了下次考試,同樣的現(xiàn)象還是重復出現(xiàn),下次的下次,依然如故。有一個女孩子,分到班里時是第一名的,非常優(yōu)秀,可一個學期下來她的數(shù)學成績從來沒有冒尖過,每次丟了的都是基礎分,一次兩次,筆者也確實認為是粗心,可次次這樣,粗心已成了習慣了,不重視還改得掉嗎?還有,學生嘴里講的粗心真的僅僅是粗心嗎?
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學生的粗心根源進行挖掘,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糾正,以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一、挖掘學生解題中產生粗心的根源
1. 因學生個性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粗心。主要表現(xiàn)在:感知不正確、注意力不集中、解題隨便等
有較多的學生在看題、讀題的過程中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致使所感知到的表象很粗略、籠統(tǒng)、不夠具體,這樣就會把題中某些字詞的含義搞錯。比如:求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度數(shù),卻求成了底角;選出下列選項中不正解的答案卻想成了選正確的等。有些學生在解題時,總希望能很省事、很快得到結果,于是遇到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比較繁瑣時,就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xiàn)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認真審題,沒有耐心分析思考,選擇合理的解決方法,而是隨便解解就過去了,從而導致錯誤出現(xiàn)。比如,有一道幾何求角度的填空題,有學生看了以后覺得圖形很像直角,就直接寫了90°,根本沒有計算。
2. 因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粗心。主要表現(xiàn)在:基礎知識不扎實、解題技能未形成、習慣性思維定勢等
(1)基礎知識不扎實、解題技能未形成
數(shù)學解題總離不開運算,而運算最基本的要求是準確性??稍趯嶋H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許多學生會把運算不準確定位于粗心造成的。心理學研究指出,對錯誤原因的不正確解釋,對后繼學習的影響較大。其實,學生在運算中出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學生沒有把數(shù)學概念進行準確理解,沒有把數(shù)學公式和計算法則熟練地掌握。有些學生把數(shù)學運算看成體力勞動,思想輕視,不動腦筋,隨便應付,長此以往,運算能力自然就低了,解題中錯誤就多了。
比如:上周的周測中,有一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題目,本應是-b,學生卻寫成了-b2,看上去像是失誤粗心,可是試卷發(fā)下去后,學生還跑上來問是不是改錯了,卻沒想到是自己把公式記錯了。這才讓筆者明白學生真正的錯因。
(2)習慣性思維定勢
有些學生會做數(shù)學題目,但總不正確,或方法不對,普遍存在按原有的習慣性模式進行思維的特點。習慣性思維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當學生學習新知時,新舊知識間會形成思維定勢,但如果沒有對新知進行及時應用與鞏固,不注重新方法的應用,思維就會陷入困境,造成錯誤。比如:由于勾股定理a2+b2=c2在練習中經常運用,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習慣了這種表達方式和計算,一旦出現(xiàn)求直角邊的類似問題(a2=c2-b2),就會依然用加法,出現(xiàn)錯誤;當題中數(shù)據(jù)的單位名稱與問題中的單位名稱不一致時,學生會想當然地認為問題的單位名稱應該和題目中的一樣,導致單位寫錯。
3. 因學生學習習慣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粗心
(1)缺乏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學習心態(tài)
從筆者任教的兩個班的學生來看,有一半多的學生存在看錯題、寫錯字的情況,這都是因為他們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如:部分學生平時讀題不仔細,做題時不愛打草稿,不愿畫圖仔細分析等,造成題意不清,考試時不會在草稿紙上有效列出題中條件,不會有效畫圖等現(xiàn)象,從而造成解題錯誤。又如解題時偷懶,不按定理、法則詳細寫出步驟,幾步合成一步,丟三落四造成錯誤。
(2)缺乏解題后檢驗的習慣
平時的作業(yè)一般學生都不會檢驗,考試比作業(yè)要好點。其中一些學生學習過于自信,解題完成后從不檢驗;而有一些學生只想作業(yè)盡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檢驗;更有一些學生知道自己無把握全部正確,就依賴于學生間互相核對答案,錯了又不深思原因,直接修改答案。由于上述這些不正確的心態(tài),許多學生就養(yǎng)成了解答完題目后不檢驗的壞習慣。這也是粗心現(xiàn)象的溫床。
(3)缺乏類似題目的比較意識
部分學生在讀題時,由于題目簡單,不把題目讀完整,而固定認為問題應該是經常做到的問題,以至于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情況。比如:學過了二次根式的乘法運算后,學生遇到■時,許多學生會不假思索,立刻計算出■=■+■=5+12=17,這就說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缺乏比較意識,一味追求完成題目了事,缺乏對知識的歸納及橫向縱向的比較。其實,有效的比較能力是一種思維能力的體現(xiàn),通過對類似題目的比較、總結,可以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減少粗心現(xiàn)象,提升解題能力
1. 加強思想教育,改變對粗心的認識
學生在發(fā)現(xiàn)自己解題錯誤后,往往以“粗心”為由原諒自己。因此,要讓學生認識到粗心比無知更糟糕。因為不會的可以學會,不懂的可以學懂,而粗心容易讓人忽視。要讓學生明白,由于對“粗心”的忽視,粗心會一次次地在學習中出現(xiàn),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種慣性,想改就很難。更要讓學生明白,粗心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2.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學習態(tài)度端正與否對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減少粗心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就要先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由被動到主動,由模仿到內化,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學生解題時就要做到認真思考、全神貫注。對于態(tài)度不太端正的學生給予特別的關注,給他們列出學習競爭對手,通過對比,明白自己的優(yōu)缺點,努力改正自己學習上隨意、丟三落四的壞習慣。
3.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1)注意習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為什么課堂作業(yè)與家庭作業(yè)相比起來,因粗心而出現(xiàn)的錯誤要少一些,這是因為課堂內學習氣氛濃,大家都在做練習,注意力比較集中。在學校里專注的學習習慣也比在家里強得多。因此,要求學生周末在家做作業(yè)時,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邊做作業(yè)邊看電視或聽歌,學會做什么事情都要專注,只要養(yǎng)成專心致志的好習慣,就一定能克服粗心的缺點。
(2)聽課習慣。聽課要專注認真,耳朵仔細聽,思考要積極,筆要勤。對于教師講解自己不會的題,要注意在題目邊上標出關鍵步驟;對于教師補充的知識,要做及時的記錄;要特別關注教師對于解題思路的分析,學習尋找思路的方法。
(3)審題習慣。審題要細心,要舍得花時間,讀題時適當放慢速度,用筆尖指著題目進行默讀,用筆圈出關鍵的條件和自己有可能出錯的地方,以防萬一,由已知條件聯(lián)想到的一些結果,可以先在旁邊標出,以便自己尋找解題思路。一遍讀下來沒有什么感覺的話,可以多讀幾遍,注意理解,選擇合理的解題策略。
(4)解答習慣。解答時要在草稿紙上先嘗試,想好了整個過程后再進行解答,對于容易做錯的地方要特別注意,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驗算。在整個過程中,把握慢的度很關鍵,過快易出錯過慢效率低,把握一種平衡。
(5)檢查習慣。養(yǎng)成自覺檢查習慣,不僅可以看出解題過程和結果是否正確,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仔細、嚴格、認真的良好習慣。檢查時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檢驗方法。如:①正向檢查法。讓學生從審題開始,一步一步地檢查,看原題是否看準了,有無錯誤的理解;題目中已知條件是否都用上了,運用的概念,公式是否正確;計算是否準確,格式是否標準等。②反向檢查法。讓學生從答案往回,用相反的計算驗算。如:方程用代入法驗算。③重做法。讓學生把題迅速重做一遍,看看兩次結果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就對比一下,分析錯誤在哪一步,是什么原因,然后更正過來。
另外,還有觀察法、估算法、特殊值法等。對于一些有多種解法的題目,檢查時應該換一種方法來解更好。
4. 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概念、公式、法則、定理是學生解題的依據(jù)和基礎,基礎不扎實,是很難準確進行解題的。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知識發(fā)生過程的教學,使學生明確概念的形成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明確結論是什么、結論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在什么范圍內適用。對那些相關的知識、容易混淆的概念、公式、法則、定理等,還應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如列表、圖示等辦法進行比較、分析,弄清它們的異同。還要注意探討記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記憶。讓學生認識到基礎的重要性,懂得最容易的往往也是最容易出錯的道理。只有將基礎知識掌握牢固,明白其知識的來龍去脈,才能舉一反三、運用自如,不讓粗心乘虛而入。
粗心,真的不是學生口中講的兩個字這樣簡單。作為教師,我們要重視現(xiàn)象背后的真實原因,因材施教,因人而育,精心揣摩。切不可讓學生將解題錯誤籠統(tǒng)地歸為“粗心大意”“能力有限”等表面現(xiàn)象。認真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并積極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預防和糾正,必能促使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