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永樂宮三清殿壁畫人物服飾研究

      2017-03-30 20:36呂靜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2期

      呂靜

      摘要:永樂宮壁三清殿壁畫是宋、金、元道教壁畫發(fā)展的高峰,壁畫中人物服飾的造型、裝飾均秉承了唐宋兩代的風格特征,壁畫中氣勢宏偉的群神朝拜圖更是古代皇家禮儀的輝煌再現(xiàn),它保存了前代優(yōu)秀傳統(tǒng),在壁畫藝術(shù)方面又有新的發(fā)展,這一道教壁畫的完整體系,是我們探索中國道教壁畫藝術(shù)的重要寶藏,也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宗教藝術(shù)品,對我們繼承中國繪畫藝術(shù)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guān)鍵詞:永樂宮;壁畫藝術(shù);服飾造型;宗教藝術(shù)品

      永樂宮壁畫生動的描繪了中國宋、元社會時期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上至帝王后妃,下至平民百姓,近千的人物表情自然,姿態(tài)萬千。在三清殿《朝元圖》中,更詳盡地展現(xiàn)了各種人物的冕冠、服飾、鞋履、器物、配飾等,三清殿壁畫中,八位主神都是帝后裝束,六位帝王著天子冕服,圣母著皇后飾五彩鳳冠,其他神仙按照等級身份不同著不同裝束,有韋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諸侯朝服,還有軟硬甲胄、道士服等等。

      一、冕服

      冕服,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禮服,凡是重大禮節(jié)皆戴冕,而服飾隨著禮式的輕重而變化。主要由冕冠、黑色上衣、紅色或黃色下裳、舄等主體部分及蔽膝、綬、佩等其他配件穿搭組成。冕服等級從高到低分為六種,主要以冕冠上“旒”的數(shù)量、長度與衣裳上裝飾的“章紋”種類、個數(shù)等內(nèi)容相區(qū)別,但都是黑色上衣配紅色下裳,即所謂的玄衣纁裳。

      冕服上繪有“十二章紋”。十二章紋樣分布在兩肩及前后襟上。十二章花紋是用畫與繡的方法施于冕服上。十二章花紋,紋飾的次序為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彝、藻、粉米、莆甫、獻。十二章花紋是寓意紋,是仰視俯察天地間萬物之象擇而用之于服飾上的圖案的源泉。統(tǒng)治階級將這些圖案視為階級的劃分,使本來是自然的美好的物象蒙上了濃厚的階級色彩。

      二、官服

      (一)朝服

      朝服為次于冕服的第二等禮服,是紅衣紅裳,內(nèi)穿白色羅質(zhì)中單,外系羅料大帶,并有緋色羅料蔽膝,身掛錦綬、玉、玉釧,下著白綾襪黑皮履。除這種朝服是統(tǒng)一樣式外,官職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來區(qū)別的。主要是在有無禪衣(中單)和錦綬上的圖案上作級別變化。穿朝服時必戴進賢冠,貂蟬冠,獬豸冠。

      (二)公服

      公服為次于冕服、朝服的第三等禮服。公服是古代官吏在衙署內(nèi)處理公務(wù)時所穿的一種服裝,相當于現(xiàn)在公務(wù)人員所穿的制服。公服分為兩檔:一至五品官公服,以單衣、裙襦、革帶、假帶、方心、紛、鞶佩和烏皮履等組成;六品以下,則不用紛、鞶是“從省”,和朝服相比,也無非是省去了蔽膝、佩綬佩劍等物。自唐代始按一定的服色區(qū)別貴賤。宋代承襲唐制,大體為三品以上官員公服用紫色,五品以上用朱色(即緋色),七品以上綠色,九品以上用青色公服。宋代公服其時常稱為常服,形制為圓領(lǐng)的大袖袍衫,下加橫襴,腰束革帶,與幞頭、靴等物相配穿用。地位較低的官吏,其衣袖較窄。

      (三)道士服

      道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其中法衣、花衣的樣式比較接近三清殿壁畫的推繪。法衣,又“稱仙洞衣”。對襟,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繡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臺、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風、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蘸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道服肥大寬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而且為直領(lǐng),以示瀟灑。道教神像冠服多是奇異而富有想象的播述,三清殿壁畫中的冠服更接近道士成儀之服。

      (四)后妃裝束

      壁畫中的兩位女主神,在形象方面言,基本上是一致的。她們均作后妃裝扮,坐于龍鳳椅上。以西壁女主神來說,頭戴運用瀝粉貼金技法繪制的金色龍鳳冠,冠左右兩邊各有數(shù)對龍鳳,冠左右下部的博上各垂有三串珠珞,冠前正中飾有一“坤”卦符號。素衣交領(lǐng),領(lǐng)緣上繡有金色鳳鳥(或為搖翟)紋樣,瓔珞串飾于胸前有一較大塊的鎖形佩件,外衣上還有甚多其他佩飾,右胸前有嬰兒圖案;肩部飾有披帛,披帛上有珠珮帶飾;下裳部分有蔽膝、素帶、組珮等。廣袖上的飾帶似從領(lǐng)部垂下,袖邊飾帶上同樣有鳳鳥紋樣,袖邊并加飾有象征天人羽衣的羽翼裝飾,與被傳為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中天王后的袖邊羽飾相同。

      永樂宮三清殿壁畫作為中國古代最高規(guī)格的道教壁畫,保存完整,人物眾多。壁畫中不同位置的神祗,其服飾亦有很大的差別和變化,體現(xiàn)了他們不同的等級與地位。永樂宮三清殿壁畫人物服飾嚴格、秉承元代上層社會的冠服制度,雖作了藝術(shù)的高度裝飾,但其華美服飾的背后,展現(xiàn)的卻是一個王朝“尊道重儒”、提倡文化兼容的治國思路與追求,為我們了解中國古代貴族的服飾文化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中國工藝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系.永樂宮壁畫服飾圖案[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4.

      [2]李凇.山西寺觀壁畫新證[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高春明.中國服飾名物考[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4]王遜.永樂宮三清殿壁畫題材試探[J].文物,1963,8:19-39.

      [5]耿紀朋.永樂宮三清殿《朝元圖》人物冠弁淺考[J].中國道教,2006,10:11-15.

      内乡县| 巴林右旗| 阜康市| 乳山市| 白水县| 江陵县| 江都市| 伊川县| 淮安市| 美姑县| 桂林市| 武城县| 西城区| 华亭县| 乌兰察布市| 晋宁县| 通许县| 乌兰察布市| 永登县| 临西县| 满洲里市| 色达县| 新竹市| 宁明县| 门源| 青龙| 宜川县| 大英县| 乐昌市| 保靖县| 辰溪县| 望奎县| 会昌县| 瑞安市| 黎城县| 芜湖县| 延边| 原平市| 万全县| 班玛县|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