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昕
摘 要 新聞人物專訪作為新聞報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了人們對于新聞人物生活的好奇心,進而讓受眾產生對新聞人物的親切感和認同感,是受眾最為喜歡的新聞報道形式之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受眾對個體的關注投入更多了,個體的成功和經歷,不僅可以展現(xiàn)新聞人物的生活軌跡,也可以從側面反應出當今社會的時代變遷。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新聞人物的整體形象,現(xiàn)階段的新聞人物專訪需要記者在進行采訪時挖掘出更多的新聞。文章就新聞人物采訪的流程以及采訪方式做了簡單論述。
關鍵詞 新聞;新聞采訪;人物采訪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4-0183-02
新聞報道的前提與基礎是采訪,通過新聞采訪,記者會獲得所需要的新聞素材,取得新聞報道的依據。然而新聞人物的專訪是記者帶有目的性的對受訪者進行專門的一對一的采訪對話,根據采訪對象的生活現(xiàn)狀、采訪對象的理想思想以及采訪對象的情感為主要內容,將采訪對象的獨特人生狀態(tài)和人生經歷展現(xiàn)給受眾,那么要想做好新聞人物的專訪,就要使采訪中既強調新聞性、政治性,同時又要強調其可讀性和趣味性。
1 新聞人物專訪的采訪特點
人物專訪是以記言為主,以對話的形式,由采訪者進行提問,以受訪者的話語為中心進行的訪談。在人物專訪中,采訪者的作用是向受訪者提出問題,在交談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有選擇的話題引導,不占有過多的話語權,就算是對受訪者的話語進行轉述也不能違背受訪者的原本意思。在進行訪談時要圍繞著采訪中心點進行雙向互動,采訪者要尋找出合適的采訪話題,注意提問時的內容選擇和語氣態(tài)度,嚴格避免出現(xiàn)尷尬局面。人物專訪是依靠采受雙方的感情交流,雙方互相討論的談話,同時采訪者在進行采訪時還要掌控談話全局和話題走向,突出采訪的新聞性和現(xiàn)實針對性。使專訪滿足新聞人物采訪的特定性,即特定的問題、對象、場合,只有抓住新聞采訪的特定性,才能將人物專訪的特色展現(xiàn)出來。
2 新聞人物專訪的流程
首先,明確受訪對象。進行新聞采訪的基本受訪對象必須是新聞人物,才有進行新聞采訪的價值。新聞人物指的是:最近一階段為社會做了突出貢獻,或者在某一領域獲得了較大的成就,身處重要職位或者關鍵的崗位上,這個人的行為和意志對社會有很深的影響,其言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的人,因為他們身上的某些特質或者受某些特殊原因的影響備受社會的注意。很多受眾都認為新聞人物就是名人,實際上新聞人物不等同于名人,而且名人專訪不是隨便就可以做的。要想做名人專訪需要看這個受訪者有沒有新的社會實踐活動,做的社會活動以及所做的新鮮事是不是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等,還要和社會焦點問題進行緊密聯(lián)系。例如,在采訪文學作家莫言時,采訪者就不能將獲得諾貝爾獎作為話題中心了,因為這已經是過去時了,失去了新聞的“新”了,應將這次人大會議中莫言所提出的教育改革觀念作為話題的中心進行采訪,而將諾貝爾得獎作為采訪背景。
其次,在進行采訪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做到對受訪者的資料掌握齊全,明確對受訪者進行采訪的主題。因為新聞人物專訪中,采訪者與受訪者接觸時間短,但卻需要挖掘出大量的新聞素材,所以采訪者需要在進行采訪之前對采訪對象的基本情況做到熟記于心,尤其是要了解受訪者的脾氣性格,這樣采訪者可以更好地把握采訪的節(jié)奏。如果對被采訪者的基本情況不了解,僅靠簡單的對話,提出一些沒有針對性的問題,會造成采訪重點的遺漏,耽誤雙方的時間,甚至還會使受訪者反感,造成不愉快的事發(fā)生。
在采訪的過程中要注重對背景材料的應用,豐富采訪內容;在確定采訪對象后要確定采訪主題,采訪前做好多種采訪問題預案的準備,因為采訪者與受訪者的談話時間有限,而且采訪對象的談話直接決定著談話時間的長短和采訪是否成功。采訪者只能在有限的時間進行采訪,在采訪之前進行提綱準備,需要做到言簡意賅,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語言提出具有深度和高度的問題,利用簡潔的方式提問,可以節(jié)約采訪的時間。
最后,采訪者在平時需要增加自己的知識量。記者是一個對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的職業(yè),因為記者在采訪時會面對來自各個領域的人物,當記者在對自己沒有涉足過的領域進行采訪時如果對這個領域不了解的話在采訪中容易造成無話可談的局面,只有在平時增加知識面才能保證與采訪者進行愉快的對話。在傳統(tǒng)的采訪中,記者通常是采取對答式的提問,而人物的專訪也就變成了答記者問了,采訪者要善于為采訪制造輕松的談話氣氛,要善于去觀察,對采訪的過程具有掌控能力,在傾聽受訪者說話時,根據受訪者說話的內容提出問題,適當追問通??梢允故茉L者愿意主動的去談。避免出現(xiàn)冷場,要盡量與受訪者進行互動。現(xiàn)場的互動包括語言和行為同時互動,語言互動是指尋找興趣點進行談話,行為互動是指為受訪者提供一個舒適自在的采訪環(huán)境,使受訪者感到放松,同樣在輕松自在的狀態(tài)下記者才能更好地進行采訪,體會受訪者的內心感受,得到受訪者的信任,從而進一步的提高采訪效率。
3 新聞人物專訪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用專業(yè)話語(內行話)進行提問。當采訪者在對受訪者進行采訪時,如果運用白話進行采訪,在開口的那一刻就被識破,給受訪者帶來不專業(yè)的感受,用外行話進行提問很難被受訪者認同,進行深層次的采訪也就更難了,會阻滯采訪,對采訪造成障礙。身為記者在采訪時要做到有條理、層次感強的提問,當面對的受訪者是不善言辭的或者提出的問題屬于敏感話題受訪者不愿意去談論,那么就得由記者運用恰當?shù)牟稍L技巧去引導采訪對象,除了語言上的引導之外還可以借助故事、道具等等,要用真誠的態(tài)度去打動受訪者。采訪者在對受訪者進行觀察的同時,受訪者也在捕捉著采訪者的一言一行,在提問的語氣以及交流時的眼神做到真摯,如果受訪者感覺到不友善的意圖,那么在回答問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戒備心理。
第二,掌控好采訪的節(jié)奏。在談話的過程中盡量做一個如同現(xiàn)場觀眾的傾聽者,在談話開始對于熟悉的或者有過交流的受訪者可以使用簡單直白的開場,但是較多情況下,記者在進行采訪開場時會采用寒暄式的開場將氣氛營造得較為融洽,再進入正式的采訪,取得最佳的采訪效果。在受訪者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可以先和受訪者談論其他輕松的話題,緩解受訪者緊張的情緒,打破這種緊張的氣氛再進行采訪,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要運用采訪技巧將問題巧妙的拋出去,使受訪者接住話題,激發(fā)受訪者主動談論的興趣,記者在這時就盡量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在傾聽的過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適當?shù)臅r候要與受訪者進行眼神上的交流,人的注意力除了用眼看用耳聽還有用心去感受,一個人用心傾聽的狀態(tài)很容易被說話者察覺,當受訪者察覺你對他的談話有興趣,可以使他更有繼續(xù)說下去的動力,達到一種較為默契的狀態(tài),并使采訪更加成功。
第三,記者在進行采訪談話時需要掌控整個談話的方向,在采訪中盡量使談話的內容圍繞著自己事先準備好的話題,在談話中圍繞主題搜尋有用的素材。與受訪者進行談話時需要在腦中形成新聞的大體脈絡,在談話的同時進行素材的篩選,做到談話結束,人物專訪的大體結構也能基本完成,通過記言形式進行整理使新聞新鮮出爐。采訪者進行提問時盡量多使用商量的、探討性的語氣,避免使用生硬的審問的口氣,。營造良好的討論氣氛,做好與受訪者之間的溝通,突出人物專訪中受訪者的主體地位。
4 結論
新聞采訪工作對記者提出較高的要求,記者掌控著采訪的全過程。采訪工作是一個繁雜的系統(tǒng)工作,所以記者要是想做好對人物的專訪就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在采訪過程中應注重技巧的運用,與受訪者進行互動,掌控采訪的節(jié)奏,需要有較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等,只有擁有了這些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采訪工作,做出成功的新聞人物專訪。
參考文獻
[1]包丹虹.人物專訪中的新聞專業(yè)主義[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版,2014(3):129-132.
[2]李揚.淺談新聞人物的采訪[J].記者搖籃,2015(1):15-16.
[3]于艷新.淺析新聞人物專訪的流程[J].中國報業(yè),2013(11X):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