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維安
【摘 要】本文對在實驗室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的預防污染問題進行了分析與闡述,重點介紹了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有關操作問題,對相關的滅菌方法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滅菌;組織培養(yǎng);預防污染
植物組織培養(yǎng)是高中生物的重要課程之一,更是植物生理學的一種新興技術,該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產(chǎn)與科研工作中,已形成自動化、規(guī)?;?、控制化的培養(yǎng)模式。盡管在植物培養(yǎng)方面的有關理論和技術已比較完整,但在污染預防方面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無菌操作與組織培養(yǎng)
在培養(yǎng)植物組織時,無菌培養(yǎng)與無菌操作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能否成功的關鍵。一方面要避免自來生物入侵實驗室,比如環(huán)境、衣服以及皮膚等方面的微生物污染。另一方面要避免微生物感染實驗者。實驗室要預防真菌與細菌孢子的入侵,需要做好實驗室內的清潔工作。在實驗前要認真選擇外植體,并對外植體進行滅菌處理。
二、外植體
在組織培養(yǎng)實驗中,預防污染尤為重要,特別是在高溫多雨季節(jié),由于這些季節(jié)空氣濕度大,微生物易滋生,無法采用一般的清毒措施對各種微生物進行有效控制。因此需要對外植體進行合適的選擇,比如健壯植株以及成熟的種子等,并嚴格進行滅菌處理。
1.外植體的選擇
在選擇外植體時,實驗者必須按照“易啟動、污染少”的原則。植物體每一個部位都對培養(yǎng)工作的成功有著約定作用,比如莖段、莖尖的表皮與組織、塊莖的花藥、鱗莖、葉以及花瓣等。所選擇的外植體應該是具有分生組織細胞并且不易污染的部分。同時,對外植體的應用,需要在無菌條件下進行預培養(yǎng),事先沖洗枝條再插入自來水或營養(yǎng)液中,形成外植體,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出現(xiàn)額外的污染。也可以將已經(jīng)成熟的種子在完成消毒處理后制作成無菌苗,將芽苗的子葉、胚根以及胚軸作為材料,也能夠對污染起到控制作用。另外外植體的采集工作也應在白天進行,相比于清晨,采集的外植體污染更小,因為外植體在陽光的照射下,細菌量會大幅減少。因此,在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實驗中,實驗者需要選擇表達能力強并且不易污染的外植體,以提高培養(yǎng)成功的概率。
2.外植體滅菌
外植體滅菌包含深滅菌與表面滅菌兩種方法。葉片、莖段以及莖尖材料一般采用表面滅菌的方法進行滅菌處理,可先利用自來水進行沖洗,用軟毛刷將表面的污漬除掉,再利用氯酸鈉、氯化汞以等消毒劑進行浸泡,對于部分莢果類植物,由于滅菌難度較大,可以用氯化汞溶液進行滅菌處理。外植體的種類不同,滅菌的方法也存在著各自的差異,比如對于草莓莖尖組織,相關的滅菌方法涉及到5個不同的操作種類,比如次氯酸鈉滅菌、次氯酸鈣滅菌、過氧化氫滅菌、新潔爾滅滅菌等,其中比較適用于高中實驗的滅菌方式為前4種,但此4種滅菌方法需要較長的滅菌時間,但無論對實驗者還是對接種材料來說都有著比較強的安全性保障。對于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則可以選擇比較傳統(tǒng)的滅菌方法,常規(guī)的滅菌方法即利用次氯酸鈉溶液對外植體進行長達30分鐘的浸泡,必要時可選用升汞溶液進行5分鐘的消毒處理。對于表面不光滑的材料,可以將少量表面活性劑溶于滅菌液中,以增大外植體與滅菌液之間的接觸面積,對消毒效果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3.不同滅菌劑之間的對比
酒精:使用濃度為70%~75%,操作容易,滅菌時間為0.1~3分鐘,滅菌效果較好;
氯化汞:使用濃度為0.1%~1%,操作較難,滅菌時間為2~10分鐘,滅菌效果最好;
漂白粉:使用濃度為飽和溶液,操作容易,滅菌時間為5~30分鐘,滅菌效果很好;
次氯酸鈣:使用濃度為9%~10%,操作容易,滅菌時間為5~30分鐘,滅菌效果很好;
次氯酸鈉:使用濃度為1%~5%,操作容易,滅菌時間為5~30分鐘,滅菌效果很好;
過氧化氫:使用濃度為10%~12%,操作最易,滅菌時間為3~5分鐘,滅菌效果較好。
三、組織培養(yǎng)中的各環(huán)節(jié)操作
組織培養(yǎng)中不規(guī)范的人工操作是出現(xiàn)污染的主要原因,需要通過人工手段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污染進行科學、有效的控制。產(chǎn)生污染的因素主要來源于培養(yǎng)工具與培養(yǎng)基,比如各種器皿、剪力以及鑷子等;超凈工作臺的各種過濾裝置在投入使用前沒有進行充分的消毒處理;實驗者自身沒有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來進行操作。對污染進行控制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培養(yǎng)器皿與培養(yǎng)基的滅菌
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種子材料、操作工具以及培養(yǎng)器皿進行消毒處理。主要滅菌方法可以分為物理滅菌與化學滅菌兩種,物理滅菌主要包含紫外線照射、烘箱干熱以及高壓蒸汽等?;瘜W滅菌主要包含次氯酸鈉、甲醛、漂白粉、新潔爾滅等滅菌方法。
2.特殊活性物質與激素的滅菌
部分外植體無法采用高溫滅菌的方法進行處理時,可以采用吲哚乙酸、赤霉素等生長調節(jié)劑。對于部分通過乙醚進行滅菌的干燥物質操作處理,乙醚的去除需求在低溫環(huán)境下進行,用無菌蒸餾水中進行多次沖洗,最后將外植體置于培養(yǎng)基中。
四、結束語
預防污染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成功的關鍵。作為高中生在組織培養(yǎng)實驗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實驗規(guī)范,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在進行操作前需要進行如剪指甲以及洗手等方面的處理,提高操作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