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論前沿: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
特約主持人:盧曉中(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主持人話語:2017年4月,《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旨在進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權,給高校松綁減負、簡除煩苛,讓學校擁有更大辦學自主權。
“放管服”改革,是這屆政府力主的簡政放權改革思路中的重要一環(huán)。而“放管服”改革,對于力求擴大大學自主權的高等教育領域而言,則更顯迫切,高等教育現(xiàn)代化治理也因而成為近年來學界熱議的話題。但是,必須認識到的是,對于此話題的探討,不應只是不顧現(xiàn)實國情地將西方治理理論的一些概念和話語簡單搬運過來,而是立足我國辦學實踐進行針對性和本土化研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和更具解釋力?!胺殴芊比荦R下改革思路也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隨著政府改革實踐的深入而逐步提出并完善的過程:2014年全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簡政放權,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2015年全國政府工作報告擴展為“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2016年全國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fā)展”。
從純粹的“放”,到“放管結合”,再到“放管服”三管齊下,體現(xiàn)了政府治理實踐的不斷探索和思路的漸趨成熟。而在高等教育治理中,“放管服”三者之間如何自洽并互補,從而構成更具科學性的治理體系,是在當前背景下需要著重關注的議題。因此,本專題的三篇文章,各有側重?!墩畽嗔吔缗c杰出人才培養(yǎng)》一文側重于如何合理地“放”:我國人才培養(yǎng)機制改革,迫切需要政府權力松綁;但政府權力并非一放了之,而更重要的是厘清政府的權力邊界,讓政府的歸政府,學術的歸學術,大學方有自身之場域邏輯?!栋l(fā)展型政府:高等教育治理的變革與轉型——一個新的理論視角與實踐進路》則側重如何科學地“管”。在改革開放后近四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實踐中,強大的政府支持和管制恐怕正是我們成為高等教育大國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種高等教育治理模式能否成為全能主義國家計劃體制和西方自由主義市場競爭模式之間的“第三條道路”,是我們能否走向高等教育強國的關鍵所在,研究者試圖從“發(fā)展型政府”的理論視角作出回答?!陡咝YY源配置的府學關系及其“放管服”改革》看似面面俱到地談論高校資源配置如何實現(xiàn)“放管服”,從而建構合理的府學關系;但其亮點之處在于所提出“服”之主張——在政府與大學的“放管”博弈之間,需要有作為“調(diào)節(jié)器”或“緩沖器”功能的“服”,比如作為第三方的高校撥款委員會,以及建立以質量和貢獻為核心的開放多元的服務體系平臺等。
進入“十三五”,我國高等教育即將步入普及化階段。然而,伴隨著高等教育體系的更趨龐大,高等教育領域的現(xiàn)代化治理必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尤其是如何真正地推進“放管服”改革,關系到未來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長遠目標,也期待能引起學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