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美玉
(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安徽 蕪湖 241000)
55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分診分析與護理效果分析
錢美玉
(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安徽 蕪湖 241000)
目的 對55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分診分析與護理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5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院對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診分析后再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觀察本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本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6.3%(53/55),同時,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高,達到了94.5%。結論 對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后分診分析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情況,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護理干預的效果較好,患者的滿意度高。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分診分析;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內科較為常見,是一種因持久而嚴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1]。如果沒有及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治和護理,可能會導致患者突發(fā)疾病而死亡,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縮短診治的時間,快速搶救,提升患者的生存率。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工作已經成為了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本文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5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分診分析與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并觀察護理的效果,詳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5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齡65~78歲,平均年齡(71.2±1.8)歲。所有患者在知悉此次試驗的目的后,均同意參與并簽署知情書,實驗可行。
1.2 方法
在患者送院時,及時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等,幫助醫(yī)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在后期的護理中,為患者準備每日必須的的藥物等等,并持病房的干凈衛(wèi)生,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接診過程中,要盡可能簡化接診的程序,并先搶救,后掛號繳費,盡可能縮短搶救時間;然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并根據檢查結果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初次評估,評估過程中還可通過患者的面部表情、身體基本狀況等來進行綜合分析,還要對患者家屬進行詢問,了解患者在家中的情況和疾病史,然后對患者進行心電監(jiān)護并再次評估病情。在分診過程中通過降階梯思維(在急診臨床工作的癥狀鑒別診斷時,從嚴重疾病到一般疾病,從迅速致命疾病到進展較慢疾病依次鑒別),縮短就診流程,提高搶救成功率和患者滿意度。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疾病的護理非常重要,確定好病情后,快速對患者進行供氧,并監(jiān)測氧壓和血壓,做好病情監(jiān)控,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護理。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護理人員要多陪伴患者,并適當讓患者放松心情,如果患者有較強烈的負面情緒,也要對其積極進行引導,避免患者態(tài)度消極,不能很好的接受治療,護理人員也要盡可能為患者提供幫助,向患者講述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樹立患者接受治療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的搶救情況,以及在護理完成后調查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較滿意、滿意、不滿意”四個指標,由患者自行表達,記錄各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度+較滿意度+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6.3%(53/55),另外還有2例患者搶救無效,同時,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高,達到了94.5%。其中,22例(40.0%)患者表示非常滿意,15例(27.3%)患者表示較滿意,15例(27.3%)患者表示滿意,不滿意為3例,整體的護理效果較好。
在臨床上,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為胸痛、急性循環(huán)功能障礙、心肺栓塞、頭暈、心慌、氣急煩躁等,有的還可能出現生休克、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況,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非常大的困擾[2]。老年患者還會受到更大的影響,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很可能會導致患者的病情不斷惡化,嚴重的還可能出現生休克、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況[3]。近年來,心肌梗死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并且有較高的致死率[4]。心肌梗死已經成為了臨床上廣受關注的一類疾病,雖說目前已經發(fā)現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療法——即心肌再灌注治療介入或溶栓治療等,但在療程結束后患者存在較高的急性心梗復發(fā)風險[5]。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分診分析和護理干預。在本次研究中,經過護理干預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率較高;并且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高,達到了94.5%(52/55)。
綜上所述,對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后分診分析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情況,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護理干預的效果較好,患者的滿意度高,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
[1] 黃偉英,江海濤.床邊檢測 BNP、 TnT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3(09):2566-2568.
[2] 毛祚燕.淺析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5,15(21):102-102,103.
[3] 陳曉莎.循證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4,18(02):134-135.
[4] 肖彩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護理過程中奧馬哈系統(tǒng)個性化護理的應用價值探討[J].飲食保健,2016,03(06):69-70.
[5] 彭耒萍.循證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2016,29(13):201-202.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542.22
B
ISSN.2096-2479.2017.24.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