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鳳,張茂玲,周 艷,韓碧晴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婦科,廣東 廣州 510010)
腫瘤患者PICC相關感染因素與護理措施研究
李蘭鳳,張茂玲,周 艷,韓碧晴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婦科,廣東 廣州 510010)
目的 研究腫瘤患者PICC相關感染因素與護理措施。方法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腫瘤患者作為對照組,行PICC置管后對發(fā)生PICC相關感染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影響PICC感染的因素;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腫瘤患者作為觀察組,實施有針對性護理措施干預。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PICC相關感染和輸液種類、護理模式、導管留置時間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PICC相關感染與性別、導管置入長度和靜脈等因素無相關性;觀察組感染發(fā)生率(3.57%)低于對照組(21.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腫瘤患者PICC置管過程中,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干預,可以有效控制PICC感染率,促進患者及早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腫瘤患者;PICC;感染因素;護理措施
PICC置管十分方便,尤其對危重癥患者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PICC置管多由人工完成,所以,及時發(fā)現(xiàn)導管感染,給予護理干預和控制,可以控制導管感染率發(fā)生[2]。本次研究中將患者分成兩組應用不同的護理措施,并研究其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腫瘤患者作為對照組,再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腫瘤患者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行PICC置管。對照組女28例;年齡19~49歲,平均年齡(37.9±2.2)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0.2)年;PICC置管時間3天~1年,平均置管時間(185±27)天。觀察組女28例;年齡19~49歲,平均年齡(38.2±3.1)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0.3)年;PICC置管時間3天~1年,平均置管時間(190±26)天。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根據(jù)醫(yī)囑為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和健康教育。觀察組分析PICC感染因素后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具體為:①置管時機。當白細胞減少或處于骨髓抑制期時,有感染或潛在感染期時不可置管。置管時要對房間做好消毒,以紫外線對空氣消毒,堅持無菌操作。置管時對導管以肝素液進行沖洗,應用地塞米松稀釋液進行浸泡后,為患者穿刺置管操作,防止發(fā)生機械性靜脈炎。選擇糖皮質(zhì)激素為患者治療能抑制炎癥細胞和溶酶體酶的釋放,預防炎癥反應發(fā)生,而且,糖皮質(zhì)激素具有較好抗過敏作用。穿刺置管時選擇粗、直、瓣膜少靜脈,首選肘正中靜脈,防止屈伸時導管發(fā)生移位,能控制PICC感染發(fā)生。②導管固定。導管固定要選擇透氣指數(shù)3000無菌透明敷料,穿刺部位皮膚要保持干燥和清潔,盡可能減少局部發(fā)生感染。導管外露部分以施樂扣固定于前臂,防止導管發(fā)生移位,也能減少PICC相關感染發(fā)生。③封管。封管前以生理鹽水沖洗導管,再取肝素液1~2 mL進行封管處理,血液為低凝狀態(tài)下以生理鹽水進行封管。為患者輸注脂肪乳或化療藥物后都要以生理鹽水沖洗,防止導管壁附著藥液形成結晶,抑制血栓形成,降低細菌定植發(fā)生率。④健康教育。置管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定期為患者換藥,維護管道,指導患者在洗澡時、行動時要保護管道的安全,避免管道發(fā)生脫落。指導患者帶管期間要學會自我護理,出院后,護理人員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了解患者帶管情況,給予有效的意見,以此提高置管安全性[3]。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分析對照組PICC相關感染因素,其中調(diào)查項目包括性別、導管置入長度、導管留置時間、護理模式、輸注藥物等。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PICC感染發(fā)生率[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分析PICC相關感染因素
對照組28例患者均為女性,導管置入長度45 cm以下感染2例,置入45 cm以上感染3例;輸液TPN感染5例,輸液非TPN感染1例;導管留置60天以下1例,導管留置60天以上5例。PICC相關感染和輸液種類、護理模式、導管留置時間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PICC相關感染與性別、導管置入長度和靜脈等因素無相關性。
2.2 PICC感染發(fā)生率
觀察組感染發(fā)生率(3.57%)低于對照組(21.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PICC經(jīng)手臂血管給藥或營養(yǎng)物質(zhì),向患者的心臟血管供應,既安全又便捷,尤其對腫瘤危重癥患者診療作用理想,對不滿足置管指征患者則需要結合患者病情考慮,減少PICC置管時間,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感染發(fā)生率(3.57%)低于對照組(21.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觀察組在分析腫瘤患者PICC相關感染因素后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以明顯降低感染發(fā)生率,表明針對性護理措施具有重要應用價值[5]。為控制PICC感染發(fā)生率,改進護理措施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付秀珍.PICC致腫瘤患者相關感染因素及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4):230-231.
[2] 左明芳,左向東,王 莉,等.預防腫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措施探討[J].河北醫(yī)學,2014,20(11):1854-1857.
[3] 李雪君,衛(wèi)建寧.腫瘤患者PICC相關感染因素及其護理干預措施[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7):138-140.
[4] 王艷霞.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并發(fā)感染的預防及護理對策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5,28(7):95.
[5] 李 瑞.腫瘤患者PICC相關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20):236-237.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4.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