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輝,徐梅香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臨床護理路徑在ICU大面積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
祁 輝,徐梅香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ICU大面積腦梗死患者中的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月~5月在我院ICU診斷為大面積腦梗死的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和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對比兩組護理前后偏癱肢體功能、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結(jié)果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后Fugl-Meyer評分與Barthel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臨床護理路徑用于ICU大面積腦梗死患者時,可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偏癱肢體的康復功能。
臨床護理路徑;ICU;腦梗死
美國杜邦公司提出“臨床護理路徑”的管理模式,目的是通過建立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流程降低不斷上升的醫(yī)療成本[1]。有學者指出將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腦梗死患者中,不僅可以減少護士文書時間,還能規(guī)范腦梗死患者護理計劃,幫助患者早期康復[2]。因此本文擬收集我院ICU診斷為大面積腦梗死的患者,分析臨床護理路徑的價值。
選取2017年1月~5月在我院ICU診斷為大面積腦梗死的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23例(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和對照組22例(接受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男16例,女7例,年齡38~94歲,平均年齡(73.52±6.73)歲;對照組男15例,女7例,年齡58~95歲,平均年齡(76.74±7.15)歲。兩組人員性別,年齡無差異。
1.2.1 對照組
參考腦梗死常規(guī)護理進行,如遵醫(yī)囑進行輸液、給藥,健康教育,生命體征監(jiān)護,康復鍛煉,維持重要臟器的功能等。
1.2.2 研究組
給予臨床護理路徑:(1)臨床護理路徑文本:參考腦梗死病種及我院ICU科室特點,結(jié)合循證醫(yī)學理念,制定“腦梗死臨床護理路徑表單”,以住院時間為橫坐標,將各項護理工作按計劃性、順序性繪制縱坐標。(2)小組成員及培訓:由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組成。培訓內(nèi)容為講解臨床護理路徑實施目的、方法。(3)入院第1天護理:①向患者介紹醫(yī)護人員,陪護制度、病室環(huán)境等.②評估患者生命體征、執(zhí)行醫(yī)囑。③對患者講解護理路徑表。④執(zhí)行醫(yī)生開出化驗項目的申請單,給予患者輸液、發(fā)放藥物等基礎護理。(4)入院第2天護理:①合理調(diào)配一日三餐,保證營養(yǎng)供給,吞咽障礙者給予鼻飼管留置。②取得家屬的理解與配合,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及康復指導工作。(5)入院第3天護理:①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給予定期生理鹽水棉球擦拭口腔;給予患者翻身拍背,預防肺部感染;更換尿袋,進行會陰護理以預防泌尿道感染;合理擺放肢體。②康復訓練的指導。(6)入院第4~6天護理:①對于恢復口腔吞咽功能者,進行吞咽功能訓練,同時指導患者進食。②肢體被動與主動運動。③遵醫(yī)囑進行用藥指導。(7)入院第7~9天護理:①視病情拔除鼻飼管、導尿管。②加強主動鍛煉:直腿抬高、上臂外展、內(nèi)收等。③在家人幫助下,健側(cè)肢體保持站立,患側(cè)肢體行下地部分行走訓練。(8)入院第10~15天護理:進行系統(tǒng)科學的健康教育,保證患者了解自己病情,掌握早期康復鍛煉方法。(9)入院第16~20天護理:①督促患者行日常生活能力和肢體功能的訓練,評估患者恢復狀態(tài)。②做好出院健康教育。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Fugl-Meyer評分與Barthel評分。兩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Fugl-Meyer評分:分為上肢和下肢評分,總分100分。Barthel評分:根據(jù)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分為0~100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前Fugl-Meyer與Barthel評分分別為(41.23±12.71)分、(34.25±7.15)分、(40.98±11.58)分、(35.14±8.01)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后Fugl-Meyer與Barthel評分分別為(67.58±19.64)分、(55.26±8.52)分、(56.94±15.87)分、(47.36±7.02)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與對照組住院時間分別為(18.52±4.26)d,(21.34±5.97)d,住院費用為(3.64±1.25)萬元,(4.22±1.94)萬元,兩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常規(guī)護理中護士不僅每日要處理大量護理文書,還要為患者進行病情變化、輸液、論文書寫等任務,這就造成護士與患者溝通時間減少,健康教育不夠完善,導致護理差錯事故的發(fā)生[3]。
臨床護理路徑是以住院-手術-術后為時間軸設計的護理計劃,涉及內(nèi)科、外科、營養(yǎng)科、康復科、藥劑科等多科室。目前,眾多研究證實臨床護理路徑在疾病中具有正面價值,如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胃潰瘍患者時,可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患者住院費用[4]。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Fugl-Meyer與Barthel評分,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之,臨床護理路徑用于ICU大面積腦梗死患者時,可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偏癱肢體的康復功能。
[1]潘哲毅,徐利民,陳國軍.論臨床路徑理論、實施及其意義[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3,30(1):29-32.
[2]趙紅梅,趙 越,張海澄,等.醫(yī)院實施臨床路徑的難點與突破口探討[J].中國醫(yī)院管理,2013,33(1):43-44.
[3]任 慧,王 敬.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5B):23-25.
[4]馬 悅,漆 波.臨床護理路徑在ICU大面積腦梗死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4):145-146,149.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6.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