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玲,王 小
(安康市中醫(yī)醫(yī)院,陜西 安康 725000)
?內科護理?
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
艾美玲,王 小
(安康市中醫(yī)醫(yī)院,陜西 安康 725000)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6月~12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1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聯(lián)合實施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腹痛、腹脹、口苦和惡心等臨床癥狀評分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腹痛、腹脹、口苦和惡心等臨床癥狀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的更為明顯(P<0.05)。結論 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可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應用推廣。
健康教育;慢性胃炎;臨床應用效果
慢性胃炎指的是因多種原因導致的胃粘膜萎縮性病變或慢性炎癥,臨床癥狀主要包括慢性出血、胃痛、黑便、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困擾[1]。本研究主要探討了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6月~12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1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齡29~76歲,平均(57.24±12.19)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13.38±4.74)個月;其中糜爛性胃炎7例,淺表性胃炎36例,萎縮性胃炎12例。對照組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齡29~78歲,平均(57.38±12.28)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13.75±4.13)個月;其中糜爛性胃炎6例,淺表性胃炎37例,萎縮性胃炎12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內容主要包括藥物護理、飲食護理、環(huán)境護理、病情監(jiān)測和身體護理等。觀察組聯(lián)合實施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首先對患者的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生活習慣以及職業(yè)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詢問,并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程度、身體條件等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進行評估,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干預;從慢性胃炎的發(fā)病原因、藥物服用方法、適量體育鍛煉、飲食指導以及低血糖處理等方面制定具體的健康教育的方案;定期請醫(yī)療專家為患者講解關于慢性胃炎相關的知識;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慢性胃炎的發(fā)病機制、危險因素、臨床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免費發(fā)放健康教育資料,耐心接受患者的咨詢。
觀察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的腹痛、腹脹、口苦和惡心等臨床癥狀評分情況。其中,0分表示患者無任何臨床癥狀;1分表示患者經過提示能意識到出現(xiàn)臨床癥狀;2分表示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意識癥狀,但不會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3分表示患者具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并且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
采用SPSS 16.00軟件,計數(shù)資料行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對照組腹痛、腹脹、口苦和惡心癥狀評分分別為2.72±0.43分、2.84±0.37分、2.54±0.32分、1.93±0.24分;觀察組各項癥狀評分依次為2.75±0.52分、2.83±0.42分、2.53±0.31分、1.92±0.25分。干預后,對照組各項癥狀評分依次為0.54±0.17分、0.76±0.14分、0.85±0.16分、0.92±0.13分;觀察組各項癥狀評分依次為0.38±0.07分、0.25±0.09分、0.36±0.07分、0.57±0.08分。兩組干預后的腹痛、腹脹、口苦和惡心等臨床癥狀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的更為明顯(P<0.05)。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疾病。慢性胃炎的發(fā)病機制主要與濫用藥物、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生活環(huán)境、嚴重臟器疾病和飲食不節(jié)等因素相關[2-4]。慢性胃炎具有病程遷延、易反復發(fā)作的臨床特點,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5]。如果慢性胃炎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或幽門螺桿菌根除未徹底清除,極易進展為胃癌而危及患者的生命。為預防患者的病情由于受到客觀環(huán)境或主觀因素的改變而出現(xiàn)惡化,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給予健康教育[6]。本研究結果表明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可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其原因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慢性胃炎的認識程度,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可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應用推廣。
[1] 胡利英.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療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s1):43-44.
[2] 崔梅花,魏 紅,雷曉燕,等.含復方尿囊素四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療效[J].中華消化雜志,2014,34(5):297-301.
[3] 周紅梅,封木忠,查國華,等.綜合護理干預在改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0(26):85-87.
[4] 陳冠林,羅 琦,陶雙友.胃黏膜組織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β在慢性胃炎脾胃濕熱證患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0(6):811-814.
[5] 魏岳斌,楊小蘭,程善廷.加味吳茱萸湯聯(lián)合西藥對脾胃虛寒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3,21(5):272-273.
[6] 王曉鴿,唐旭東,王 萍,等.科學健康教育指導提高慢性胃炎臨床防治效果的方法及意義[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22(22):3214-3218.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8
B
ISSN.2096-2479.2017.3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