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榮+孫靈泉
摘 要:“意象”是作為主觀客體內在的一種主觀感情和一種外在的物象統(tǒng)一,追求的是一種情與景的交融?!耙狻北磉_人的主觀感情,“象”說的是客觀的事物個體。而國外西方對“意象”的解釋卻與中國大相徑庭,它表達的是事物的表象,是一種感覺經驗重現(xiàn)的心理。
關鍵詞:工筆花鳥;意象美;以形寫神;形式美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重大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精神世界也同樣隨之得到變化與提升,在生活方式不斷革新的道路上,人們自身的價值觀念和審美取向也逐步發(fā)生變化。世人均有對美好事物青睞與追求的權利,可謂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如何對美進行辨識?這就牽扯到了審美取向的問題,這一名詞的大意就是人們對于一切事物美與丑、好與壞的判斷標準。從審美觀的角度來說,美是人類社會生存的產物,是人類心目中一種暢快輕松的情感。自然美,這里的美,是指真實客觀存在美的事物的美;還有一種美,即社會美,這說的是人類社會關系產生的美。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將自身對客觀事物的真切內心情感抒發(fā)于作品之中,是一種感情傾訴的表達方式。含有感情色彩的作品才是一副好的作品。這種審美觀念在當代工筆花鳥畫的發(fā)展進程中以多種形態(tài)方式呈現(xiàn)。
1 意象美的工筆花鳥畫
“意象”在中西方的藝術發(fā)展史上有不同的見解,《易經中》提到,“圣人立象以盡意”,這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說法。當時的“意”和“象”是分開來的,“象”只是作為“意”的一種補充解說,再者就是“意”和“象”的合二為一,是一種“天人合一”說法?!耙庀蟆笔亲鳛橹饔^客體內在的一種主觀感情和一種外在的物象統(tǒng)一,追求的是一種情與景的交融。“意”表達人的主觀感情,“象”說的是客觀的事物個體。而國外西方對“意象”的解釋卻與中國大相徑庭,它表達的是事物的表象,是一種感覺經驗重現(xiàn)的心理。本文中所講的意象美既是工筆花鳥畫家自身對事物美的一種主觀感情,也是作者內心世界跟客觀的景產生了共鳴,形成的一種“物我兩忘”的境態(tài)。中國的工筆花鳥畫的“意象”注重區(qū)別于西方對真實再現(xiàn)的嚴格要求,表達的是一種和諧現(xiàn)象?!皻忭嵣鷦印笔窃谥袊すP花鳥畫中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不管是構圖還是在意境的表達上都注重“遷想妙得”?!耙狻睂Α跋蟆碑a生著絕對主導地位,按照人的主觀情趣意識結合意象化的客觀形象來創(chuàng)造,人的主觀情感意識所占的比重稍微多一點。一幅作品的產生融合了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在內,意象也為工筆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提供更多的寓意,起到托物言志的作用,它是從生活中提煉而來的,又再次高于并服務于現(xiàn)實生活。
這種表現(xiàn)意象美的工筆花鳥畫作品在本屆美展相當普遍,江蘇喻慧的工筆花鳥畫就屬于意象美的杰出代表,她的工筆花鳥畫藝術啟蒙于父親喻繼高,再到陳之佛直追宋代工筆花鳥畫,畫風細膩、典雅。她在十二屆全國美展上的獲獎作品《天涯倦客》,將太湖石、仙鶴融入畫面,作者同太湖石間擁有一些心靈的對話,其承載著對生命永恒的寄語,將自己內心靈魂感悟運用畫筆描繪出來,創(chuàng)作出一幅深具意象之美的佳作,使得她這幅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勃勃生機的永恒深意。同時,這幅畫的命名“天涯倦客”,也明確提出了此幅花鳥作品的托物言志,深深地揭露了此幅畫的內涵,意象美在本幅作品中被完美地展現(xiàn)出來。另外,同為江蘇的李金國,其作品《古木吉禽》,畫面中古樸的老樹、金蟾、鹿籠罩于古舊高雅的灰調之中,畫面古香古色,細致的描繪,變化微妙,將宋代花鳥畫的意境融入其中,產生一種古樸高雅的婉約之美。還有賈俊春的《鷗鷺忘機》等均包含了深刻的意象美融匯其中。
2 以形寫神的工筆花鳥畫
“以形寫神”原本是東晉顧愷之對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而提出的,指的是畫家在作品上不僅要外在形體刻畫上逼真,還需要注重內在精神實質方面的發(fā)展。他對于人物畫的描繪特別注重畫面人物的內在思想活動與人物外在形體動作、姿態(tài)方面的一致性,以達到“形神兼?zhèn)洹?,畫面中的一切形體的刻畫均是為了達到通神的效果。宋代工筆花鳥畫家開始注重對現(xiàn)實物象的“傳神寫照”,寫實風氣盛行,特別在意“師法自然”,探尋的是一種物境美、自然美。對花鳥形象運用藝術手法進行真實生動的創(chuàng)作,使做出來的物品形象引發(fā)人們的贊美之情。寫形是表現(xiàn)手法,而最終目的是為了抒情。
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塑造客觀物象,畫家們在形體的塑造上或選取局部進行特寫或增添事物的色彩關系,總體來說就是為了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主題。我們再看楊開明的作品《嶺南情》,他在的這幅作品中運用了西方的光影明暗變化,表達出深深的空間感和厚重真實的效果,運用攝影里聚焦鏡頭對果實進行特寫,同時也將畫家對嶺南深深的懷念愛戴之情融于其畫面之中,細膩真實的描寫深深抓住了人們的視線,這些元素的相互綜合最終使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美感。宋濤、方紅《鄉(xiāng)土情深》作品中,同樣光線的引入,“弱化線條,注重明暗的渲染”,對牛面部神態(tài)和水的精細刻畫,飲水的場景生動形象,使畫面處處充滿生活氣息等這樣的作品還有很多。
3 形式美感的工筆花鳥畫
形式是一幅作品運用外在的形態(tài)來表達內在的意蘊,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對中國工筆花鳥畫在形式上的創(chuàng)作形成極大沖擊,畫家們開始更加注重繪畫的形式語言表現(xiàn),以形式美來豐富畫面以達到完美的視覺效果,花鳥畫形式美的呈現(xiàn)直接表現(xiàn)出一幅作品的內涵和反映此時的時代精神。中國繪畫大師吳冠中在“八五新潮”中曾指出,形式是美術作品呈現(xiàn)的唯一方式,人的一切思想都靠它來體現(xiàn)。歷代藝術家對畫面形式的構成及形式美積極追求,任何審美活動都是依靠感性形式來表現(xiàn)的。
繪畫的形式美主要體現(xiàn)在點、線、面、形體、空間、色彩等元素的合理搭配組合,形成有韻律、生動感人的形式,它是一種從具體美中分離出的抽象的富有感情的形式呈現(xiàn)出一定的審美價值。畫家通過線條的粗細、虛實、剛柔、長短、轉折、頓挫、急緩等來生動地表達物象的特征,線條豐富的表現(xiàn)能力為畫家作品提供了鮮活的生命力。構圖上借鑒西方點、線、面等繪畫元素的合理搭配平面構成原理,追求創(chuàng)意至上。色彩上吸收西方色彩構成加強了明暗、冷暖及色調的整體性與對比性等,變化和統(tǒng)一始終貫穿在構成法則之中,形成一種韻律。
本屆美展中李俊的提名獲獎作品《醒》,在畫面組織上采用滿構圖的方式截取竹林的中間部位將竹、葉、鳥雀合理安排于作品上,對人的視覺效果造成一定的沖擊力。畫中竹竿的粗細、疏密排布富有鮮明節(jié)奏韻律感,畫面中竹竿的線、鳥的點、成片竹林的面等形成平面構成,在色彩上灰色的竹竿、黃色的竹葉、藍色的鳥色彩搭配鮮明,對比效果強烈,運用了色彩構成,竹竿上的色墨相融,呈現(xiàn)渾然天成的肌理效果等形成鮮明的現(xiàn)代形式美感。整幅畫面宛如一群跳躍舞動的精靈一般,處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給人帶來一種韻律美的愉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