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之人更長壽
醫(yī)學家經(jīng)研究,得出一個可靠的結論:“神情專注的人最多長壽。”比如書法家,他們就屬于“神情專注”的一個群體,但凡卓有成效的書法家,一般都比平常人壽命更長。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分別活了77歲、88歲、85歲,都屬于高壽之人。近代書法家吳昌碩活了83歲,齊白石老人活了94歲,被人們稱為書法家、詩人、考古學家和文學家的郭沫若先生雖然經(jīng)歷了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卻依然活了86歲高齡。近代,被人們尊為“百歲書法老人”的更是大有人在:江西書法家夏征農(nóng),從74歲起主編《辭?!?,編到100歲;山東已故辛亥革命老人孫墨佛也是一位百歲書法家;同出生于山東的另一位百歲書法老人武中奇,曾經(jīng)擔任中國書協(xié)江蘇分會主席;最長壽的老年書法家,可能要數(shù)上海的蘇局仙老先生,他活了110歲……
在練習書法時,必須專心一志,摒除雜念,聚精會神,氣沉丹田,心手合一,神至筆至,幾乎把整個心事都傾注在“書法”上,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分心,其整個過程和演練氣功殊途同歸。而練習氣功可以使人延長壽命,是不爭的事實。
古人贊賞“寧靜致遠”,認為不寧靜就不能高瞻遠矚,要學習就必須靜下心來。當一個人傾注于一項喜歡的事業(yè)時,他自然也就沉浸在一種愉悅的情緒中。因為他熱愛這項事業(yè),他才會全力以赴地去做,盡心盡力地去做,心平氣和地去做。在他全情投入的過程中,很自然地處在一種寧靜致遠、物我兩忘的至高境界。這種境界可以使人樂以忘憂,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以及抵抗病痛的能力。
由于神情專注者都具備一種鍥而不舍的實干精神,有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頑強毅力,所以,他們一旦認準了方向,就會一鼓作氣勇往直前,“每天挖山不止”,自然也就比普通人更容易達到奮斗目標。正因此,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也比普通人要多得多。而成功帶給當事人的喜悅和成就感,也正是促使他們健康長壽的有利因素。
當然,書法家僅僅是神情專注者的一個代表群體,那些盡自己所能一心辦實事,從事其他專注工作的群體人士,同樣也可獲得長壽,如作家、科學家、政治家、企業(yè)家等,他們中都不乏活了八九十歲甚至年過百歲的長壽老人。
(梅承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