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巧蕊
摘要:本文著重分析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發(fā)展問題和發(fā)展條件,并結合筆者的教學應用來分析當前教師應如何挖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大數據”,為以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發(fā)展作參考。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大數據;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7)06-0102-02
● 大數據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與優(yōu)勢
1.大數據的應用現狀
當前的“大數據”概念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影響還比較小,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未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深度融合,一些“大數據”的應用也未能有效地在教育教學中鋪展開來,從而制約著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發(fā)展。
2.大數據的應用優(yōu)勢
“大數據”全數據模式下的總體信息處理能力,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中的信息鋪展面,并從樣本的研究轉向為系統(tǒng)化的總體研究。事實上,大數據的創(chuàng)新,將更為直接地剖析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和現象,深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1]
●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大數據
1.教學資源數據
面向“大數據”,信息技術教師教學時能夠更加靈活、全面地汲取互聯(lián)網信息,并通過開放的多樣信息庫,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數據。同時,教師利用“大數據”能夠建立起教育教學過程的數據信息分析,產生更為科學、全面的教育教學過程分析結果,形成自產型教學資源數據。這樣,教師在進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既有了外部信息資源數據進行支援,又有了內部自身的教學信息資源數據作為支撐。這能完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資源數據需求,產生更加有益于教學質量提高的信息鏈條。
2.學生信息數據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按照學生自身的學習信息構建學生信息數據,動態(tài)地呈現學生自身參與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即時性信息,這也是高中信息技術中所能夠利用的“大數據”。這一類數據不僅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狀態(tài)、學習問題,還能結合當前教師的教學進度、教學安排、教學內容等,進行科學的個體性調整,及時產生綜合全面的個體報告,讓教師能夠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的信息數據。
● 大數據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影響
1.利用大數據開展個性化、定制化教學
(1)個性化教學
“大數據”能夠構成基于學生信息數據的多維度動態(tài)化信息數據庫,在這一數據庫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接收到適合自身學習狀況的個性化教學方案,彌補當前自身學習的不足。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大數據”分析當前學生完成項目需求的具體情況來構建下一步的教學計劃,施行針對具體學生完成情況而設定的教學。
(2)定制化教學
“大數據”構建的數據信息庫,能夠基于當前的綜合信息給出較為精準的前瞻性判斷,也為定制化教學和教學引導提供了可能。這意味著學生在學習研究過程中的表現,被“大數據”技術進行積極主動的拓展性分析,并能夠結合具體的信息處理感應擬定相關的定制化教學方案。這解決了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固定標準、統(tǒng)一進度、時間有限、內容重復鋪設和教學的發(fā)展問題。
2.利用大數據實現優(yōu)質資源共享
(1)構建免費共享的學習資源庫
“大數據”一方面降低了資源庫建設的成本,另一方面引入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三網融合等技術,在建設構成學習資源庫時,就已經面向開源的數據源,構成了具有很高開放度的信息資源庫,并在應用信息、處理信息、反饋信息的過程中,實現學習資源庫的建設和拓展。這意味著在未來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整個教學過程也將作為學習資源數據庫,構成免費共享的學習效果、學習反饋、學習研究模式的學習資源庫。[2]
(2)實現多學科交叉的資源共享
“大數據”不只局限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更能夠將信息技術應用發(fā)散到多學科交叉的資源共享中。在進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大數據”的信息處理,能夠服務于多種綜合學科的信息處理問題,如應用于數學統(tǒng)計、幾何學圖形化處理、歷史資料信息索引等的建設,并在完成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大數據”結合多學科的信息資料和數據資料,完成這些多學科交叉的資源共享,實現綜合利用開發(fā)。
3.利用大數據打造學生成長和終身發(fā)展的平臺
(1)構建信息技術學習平臺
作為接觸開放信息技術學習的主要課程,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發(fā)展目標就是基于“大數據”構建信息技術學習平臺,擴展開源的信息技術學習在線課程內容,通過共享,實現更為全面、強大、綜合性高的信息技術學習平臺。
(2)展開網絡協(xié)調合作學習
“大數據”的信息技術應用為學生在線完成網絡協(xié)調合作學習提供了可能。今后,更為開放、全面、自主性高的學習模式將在開放性的網絡教育平臺基礎上得以實現,學生將可以擁有更多類型、高層次的網絡協(xié)調合作學習的機會。
4.利用大數據凝練學科核心素養(yǎng)
(1)凝練核心素養(yǎng)
信息技術學科核心信息素養(yǎng)由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核心要素組成。學生利用大數據創(chuàng)建的學習平臺,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養(yǎng)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索、不斷探究的良好學習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運用“大數據”來校對學生的任務解決能力,實時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2)實現教學評價
開放、全面、綜合性高的信息反饋,能夠促成師生更為全面、綜合地完成對教學活動的評價,通過“大數據”的信息鏈條,構成更加平衡的教學關系,使教學活動中的知識能力轉化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更為高效。
綜上所述,“大數據”在當前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具有應用優(yōu)勢,能夠豐富教學信息資源,并且有助于構建全面系統(tǒng)的學生信息數據?!按髷祿睂Ω咧行畔⒓夹g教學具有促進個性定制化教學、提高優(yōu)質資源共享、構建學生成長和終身發(fā)展的平臺的作用。利用大數據分析可以比較全面地生成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綜合表現方面的數據,進一步為教學活動服務。因此,教師應科學地施行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大數據”的挖掘和使用。
參考文獻:
[1]鐘榮丙.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的演進趨向[J].科技和產業(yè),2014(11):161-166.
[2]喬月音.大數據時代下電子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15(22):12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