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晰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
大學生感戴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
——基于心理資本中介效應研究
馬 晰*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中國夢”思想的提出,我國逐漸開始加大教育文化的力度,而在這個過程中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就是加大力度的重中之重。感戴這一思想就是中華優(yōu)良品質(zhì)的具體體現(xiàn),它屬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范疇,因此研究大學生感戴可以說是順應趨勢的。心理資本是個人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zhì)。應對方式是指在個體面臨問題時所采取的解決方法,面對突發(fā)狀況個體所立即采取的措施不可能是憑空想象的,肯定是于內(nèi)心深處某種品質(zhì)的一種體現(xiàn),極大地可能是與感戴和心理資本有關。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
感戴是由西方詞語gratia演變而來的,它的意義是感謝、恩寵、仁愛。感戴概念的界定還沒有統(tǒng)一,大致總結為感戴是個體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予的恩惠在內(nèi)心的認可,并意欲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懷和行為。
心理資本也是積極心理學的相關內(nèi)容,它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相對長期的過程。定義為“個體表現(xiàn)出積極狀態(tài)的心理因素,是一種與積極組織行為有較高吻合度的心理能量,已經(jīng)超越了社會、人力資本,是個體資本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對于有效提高個體競爭力發(fā)揮重大作用?!?/p>
應對方式的概念界定對應對的概念不盡相同,但大致概括為:“機體對自身面臨的情境改變所做出的適應改變”。
(一)研究被試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太原市五所高校抽取500名大學生為研究被試,通過發(fā)放問卷的形式,實地調(diào)查大學生的感戴、心理資本、應對方式的情況。施測時主試需要解釋清楚指導語,且每次保持指導語相同,讓被試依次完成大學生感戴量表、積極心理資本量表和大學生應對方式問卷。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490份,有效問卷477份,有效率達到95.4%。
(二)研究工具
1.大學生感戴量表
采用的是馬云獻和扈巖于2004年編制的大學生感戴量表。量表的題目是極其簡單的陳述句,結果以自我報告的形式呈現(xiàn),評分標準使用的里克特的五點計分法。該量表共含有14道題目,由四個分量表組成,分別是密度分量表,感戴深度分量表,感戴廣度分量表以及感戴頻度分量表,有4個反向計分的題目。該量表有很好的信效度。
2.積極資本量表(PPQ)
使用的是張闊在2010年制定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該問卷包括有26個題目,分為四個維度:樂觀、韌性、自我效能、希望。5道題目為反向計分題。評分標準使用的是里克特式七點量表,各維度的α系數(shù)都大于0.7。
3.大學生應對方式問卷
應對方式的測量采用是國內(nèi)學者解亞寧于1995編制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含有20個項目,有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兩個維度。采用四級評分的方式,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和各個維度的信度系數(shù)都達到了0.8以上。
對于發(fā)放問卷所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后,用SPSS17.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果。
感戴、心理資本和應對方式的關系模型分析
首先進行感戴和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
表3.1 感戴對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
感戴對應對方式的回歸方程為:應對方式=22.369+0.232*感戴,即a=0.219,表格中知t=4.898,p=0.000,小于0.05,結果顯著。進行第二步。
第二步是感戴和心理資本的回歸分析。
表3.2 感戴對心理資本的回歸分析
感戴對心理資本的回歸方程為:心理資本=66.305+1.158*感戴,即b=1.158,表格中可知t=10.530,Sig.=0.000,小于0.05,結果顯著。繼續(xù)進行。
最后進行感戴和心理資本對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
表3.3 感戴和心理資本對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
可得回歸方程:應對方式=14.822+0.100*感戴+0.114*心理資本,即c=0.114,它所對應的t值為5.973,Sig.=0.000,表明c顯著。
綜合以上的結果分析b、c都達到了顯著水平,所以說中介效應存在,也就是說感戴通過心理資本這一中介變量對應對方式產(chǎn)生影響。
得出路徑分析圖,如圖3.1。
圖3.1 感戴、心理資本及應對方式的路徑分析圖
(一)討論
1.大學生感戴、心理資本及應對方式的整體水平
通過SPSS17.0的分析結果顯示,被調(diào)查的大學生的感戴總分分布屬于正態(tài)分布,分數(shù)主要集中在50-60之間(滿分70)。說明能夠體驗到感戴之情且懷有感恩之心的大學生在整個群體中還是占有大部分的,他們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整個世界。但顯示有4.2%的大學生感戴水平極低,所以說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感戴教育也是必須的。
對心理資本這一問卷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整體得分趨于正態(tài)分布,大多數(shù)的得分都高于平均分,說明調(diào)查被試群體的心理資本大部分處于正常水平。心理資本包含有樂觀、韌性、自我效能和希望,個人認為是心理健康的一種體現(xiàn),反應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屬于正常水平。
對應對方式的測量采用的是我國學者解亞寧于1995年編制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調(diào)查結果也同樣顯示,整體得分趨于正態(tài)分布,說明調(diào)查大學生的應對方式的得分幾乎都處于正常水平。應對方式有積極和消極之分,說明目前大學生都可以在解決問題時優(yōu)先選擇積極的解決辦法,多年的受教育經(jīng)驗與經(jīng)歷的積累給大學生提供了不少的借鑒。大學生的人格已經(jīng)基本形成,對自身的認識也逐漸清晰,會更加明白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時所考慮的問題也會更加全面,不僅是對于問題本身的考慮,更多的是對后果的考慮。所以基于這些方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不斷加強,應對方式也在不斷的改進。
2.大學生感戴、心理資本與應對方式的關系
之前假設心理資本在感戴與應對方式之間是一個中介變量,感戴通過心理資本來影響個體的應對方式。通過中介效應檢驗也印證了這個假設,證明了心理資本的確在感戴與應對方式之間擔當著一個中介的角色。
3.本研究的不足
沒有相關明確理論,只能根據(jù)一些理論提出自己的假設;應該擴大樣本的研究范圍及數(shù)量;研究方法單一;本人具備的理論基礎是有限的,所以極有可能對本文的結果分析并不是十分詳盡與透徹。
(二)建議
各大高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感戴教育,不只是理論上的空洞演說,要有更加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應該給學生提供更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從而培養(yǎng)更強的心理資本;家庭作為孩子第一個接觸到的小型社會,父母同樣應該更多的教育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懂得感恩,樂于回報,從小形成優(yōu)良品質(zhì),以有利于日后的成長;大學生個體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有意培養(yǎng)自己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鍛煉自己的韌性,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從而可以增強自己的心理資本,在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感戴體驗,使得自己面臨問題時能夠更好的解決。
[1]李健寧.結構方程模型導論[M].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
[2]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3]馮林.積極心理學:校園普及版[M].九州出版社,2009.
[4]王振宏.初中生自我概念、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17(3):22-27.[5]鄭國娟.心本管理背景下心理資本的嵌入[J].經(jīng)濟管理,2008(15):6-10.
[6]Benkhoff B.Disentangl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The dangers of the OCQ for research and policy[J].Personnel Review,1997,26(26):114-131.
馬晰(1995-),女,漢族,山西臨汾人,山西師范大學,心理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B
A
1006-0049-(2017)08-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