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粗糧有講究
粗糧的“粗”,是相對精米白面等細糧而言。粗糧主要分為三大類:比如谷物類的玉米、小米、紅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麥、燕麥、養(yǎng)麥等;還有雜豆類的黃豆、綠豆、紅豆、黑豆、蠶豆、豌豆等;此外還有塊莖類的紅薯、山藥、馬鈴薯等。
為什么要常吃粗糧?
延緩血糖上升:粗糧和細糧都含有熱量和糖分,吃后其實都會升高血糖。但是,粗糧里面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的結構特性使得糖的釋放沒有細糧那么快速和猛烈。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將部分精糧換做粗糧,對控制血糖有一定的效果。
補充B族維生素:粗糧中B族維生素的含量高于細糧,中國人的飲食結構里面B族維生素的攝入量不太夠,吃粗糧可以補充我們缺乏的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可以幫助維持心臟、神經系統(tǒng)功能,維持消化系統(tǒng)及皮膚的健康,參與能量代謝,能增強體力、滋補強身。
緩解便秘:膳食纖維是腸道的“動力小能手”,能促進腸胃蠕動及增大糞便體積,而它主要的來源就是果蔬和粗糧。這個好處延伸下,吃粗糧也有利于排便哦。
幫助減肥:由于現(xiàn)在人們吃的多,動的少,攝入的能量普遍偏高,肥胖的人群逐漸增多。而粗糧富含纖維,纖維有微孔結構,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油等,可以干擾蛋白質、糖和脂肪的消化與吸收,利于減肥,也利于預防高血脂。
吃粗糧的八個誤區(qū)
1.覺得一種好就天天吃。很多人吃粗糧選擇品種過于單一,覺得一種好吃就一直吃,其實這樣不利于營養(yǎng)均衡。其實就是本末倒置了!
正確吃法:粗糧的類型很多,可以把粗糧融入到三餐中,合理搭配。比如,大豆優(yōu)質蛋白含量高,還含大豆異黃酮;燕麥含有葡聚糖,有利血脂和血糖控制;豆類嘌呤含量較高,對痛風者不利;玉米膳食纖維含量高,老人難消化。
2.突然大量吃。長期吃細糧的人不建議突然大量攝入粗糧,會引起消化不良,胃脹氣甚至腹瀉。如果想改變飲食習慣,就要慢慢去適應,從少到多至少需要兩周的時間讓胃腸道去適應。
正確吃法:沒有吃粗糧習慣的人,可以開始按照7∶2∶1的搭配進食,也就是70%精米或精面,20%粗糧以及10%的大豆加上雜豆。慢慢地,把這三樣改為到3∶2∶1或者1∶1∶1的搭配比例。3∶2∶1的比例適用于絕大部分人。所以千萬不要為了健康用力過猛,到時候難為了自己的胃。
3.多吃粗糧,卻不多喝水。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來溶解。所以,日常飲食中添加粗糧的人要喝更多的水以潤滑膳食纖維,否則就像吃了一堆石頭,導致難消化,有便秘的可能哦。正確吃法:愛吃粗糧,就得愛上喝水。每天喝1200~3000毫升白開水能更好地幫助膳食纖維發(fā)揮作用,排除體內垃圾。
4.粗糧吃的越多越好。粗糧吃太多,不僅影響消化,還會影響某些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甚至導致營養(yǎng)不良。而且粗糧中的纖維素還具有干擾藥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藥和抗精神病藥的藥效,所以隨意吃粗糧反倒影響健康了。正確吃法: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50~150克全谷物和雜豆,中年人尤其是有“三高”、便秘等癥狀者,長期坐辦公室者、接觸電腦較多族、應酬飯較多的人,可適量增加粗糧攝入。
5.用粗糧制品代替粗糧。市場上的粗糧制品有很多,比如全麥面包、麥麩餅干、紫薯餅干、南瓜面包等。但是,作為高纖維產品,如果能口感出眾、粗而不糙,大部分肯定是用大量油脂起到“潤滑”作用。吃多了粗糧制品反而會攝入大量油脂。正確吃法:吃粗糧制品不如直接吃粗糧來的好。既然講究健康,就用天然健康的烹飪方式,還原粗糧最根本的味道,比如蒸、煮等做法都是不錯的選擇。
6.人人吃吃粗糧。很多人知道吃粗糧好,于是從老人到小孩全家都增加粗糧的攝入量,其實并不是人人都適合,對于消化慢的人群,嚴重者會在胃中形成“石頭”,堵塞腸道。具體哪些人群不適合下面我們會解釋。
7.通過粗糧降血糖。剛剛我們已經提到,粗糧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生糖指數(shù)較低,但它并不能降血糖。有的糖友以前吃一個饅頭,改成粗糧后就吃兩個窩頭,飯也比原來多吃半碗,結果不僅血糖沒控制好,人還胖了起來。正確吃法:粗糧雖然GI低,但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食用后血糖雖然上升較慢,但進入體內的糖類物質并沒降低。若不控制食量,血糖負荷增加,仍不利于血糖和體重控制。
8.選擇太花哨的粗糧。有人粗糧做很”花哨“。比如油炸制作玉米餅、紅薯餅等,油炸后糧食中的B族維生素等營養(yǎng)會有所損失;做玉米餅時會加入大量的油脂、糖等來改善其口感,反而讓粗糧成了高能量食物,失去了其本身的營養(yǎng)特點。用紅豆做豆沙餡,反復煮后去掉豆皮,反而會失去很多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應該用整粒的紅豆一次煮爛后碾碎制作成餡。正確吃法:吃粗糧做法可以簡單點,采取蒸煮等方式,減少油炸、油煎及反復加工等。
(文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