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波
摘要:在滑輪和滑輪組的教學中,我們不能光讓學生記住定滑輪不省力可改變用力方向,動滑輪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這些結(jié)論。應(yīng)讓學生學會物理原理,掌握解決滑輪和滑輪組問題的方法。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關(guān)鍵詞: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杠桿平衡原理;受力平衡;機械效率。
【分類號】G633.7
滑輪和滑輪組是常見的簡單機械,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較多的應(yīng)用。在教學中,我們應(yīng)讓學生根據(jù)物理原理,應(yīng)用各種方法解決各種滑輪和滑輪組的受力問題。
滑輪和滑輪組得通過繞著的繩子施力,繩子軟而能彎曲,其張緊時才產(chǎn)生拉力。同一條繩子拉緊時,繩子中的每一小段都處于張緊狀態(tài),拉力都相等。繩子是滑輪和滑輪組的重要附件,它將滑輪和施力物體聯(lián)系起來。在分析滑輪與滑輪組所受力的作用時,應(yīng)認識繩子的特征。
分析和解決滑輪和滑輪組的受力問題,通常有三種途徑。
第一途徑,將滑輪看成是特殊的杠桿,滑輪組看成是組合杠桿?;喓突喗M受力運動會發(fā)生轉(zhuǎn)動。轉(zhuǎn)動的滑輪的受力可以通過杠桿平衡的原理進行分析。教材將定滑輪當成是動力臂和阻力臂相等,都等于滑輪半徑的等臂杠桿,因而定滑輪不省力也不費力,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動滑輪是動力臂等于滑輪的直徑,阻力臂等于滑輪的半徑的省力杠桿。對于滑輪組,如何應(yīng)用杠桿平衡的原理,教材沒有涉及??赡苁且驗閱栴}較復(fù)雜。其實,如果我們能啟發(fā)學生用杠桿平衡原理解決滑輪組的受力問題,對于學生認識物理規(guī)律,應(yīng)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很有好處。
例如圖1所示的常見滑輪組,動滑輪下面掛鉤掛著重G的物體,繞滑輪組的繩子一端掛住動滑輪上掛鉤,另一端繞過定滑輪施力于動滑輪右邊的B點,不計滑輪所受的重力,所施繩端的拉力F多大?
將圖1變化一下,動滑輪視為杠桿,如圖2所示在動滑輪轉(zhuǎn)動向上運動過程中,可認為與滑輪左側(cè)的繩子相切點A是杠桿的支點,動滑輪下掛鉤D所受的阻力等于重物受到的重力G,作用于動滑輪的動力 有兩個:一是作用在B點的拉力F,二是作用在上掛鉤C點的拉力F,阻力G的阻力臂等于滑輪半徑R,動力F的動力臂為直徑2R,動力F的動力臂為半徑R,根據(jù)杠桿平衡的原理,有F×2R+ F×R=GR。繩子的特征是同一條張緊的繩拉力處處相等,故F=F。于是我們可求得F=G/3。這樣計算拉力F有點繁瑣,但能使學生認識到用杠桿平衡原理能解決滑輪組的受力問題。
第二途徑,根據(jù)力的平衡解決滑輪和滑輪組的受力問題。如圖2所示,分析動滑輪的受力情況:動滑輪下掛鉤D受到重物對它的拉力作用,在重物勻速提升時,拉力等于重力G。動滑輪A、B、C三點分別受到三股繩子的拉力作用,這三股繩子是同一條繩子繞在滑輪上,同一條繩子拉力處處相等均為F,所以三股繩子拉住動滑輪的力總共為3F。不計滑輪和繩的自重,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平衡,故有3F=G,可算出F=G/3。
用這個方法能簡捷找到答案,還可以解決較為復(fù)雜的滑輪組的問題。如圖3所示的滑輪組,大箱子重G=100N,人重G=500N,不計滑輪和繩的自重,人用多大拉力可使大箱子勻速上升?
將大箱子、人、A輪和B輪一起考慮,整個體系受到向下的總重力G+ G =1500N,共有四股繩子向上拉住這個體系,其中a、b、c三股繩子是同一條繩,拉力相等,記為F1。d段繩子拉力為F2,它與e段屬同一條繩子。再考慮B輪處于平衡狀態(tài),有2 F1 =F2 的關(guān)系,可列方程3F1 +F2= G+ G,將2 F1 =F2代入,可得到F1=( G+ G)/5=300N。人所用的拉力F1小于人受到的重力,人可以將大箱子連同他一起勻速拉上。用力的平衡這條途徑能解決較為復(fù)雜的滑輪組問題。
第三條途徑是通過功計算滑輪和滑輪組的受力。由于額外功 的存在,一般的機械,效率η總小于100%。如果將機械看成是理想機械,額外功為零,效率η=100%.從機械效率的角度分析滑輪和滑輪組的受力,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對于圖1所示的滑輪組,若滑輪和繩子的質(zhì)量可以忽略,又沒有摩擦損耗,機械效率為100%,這種情況總功等于有用功。將滑輪組右邊的繩端豎直向上拉動,是動滑輪和重物升高h,有用功W用=Gh。使動滑輪升高h,與輪相連的三股繩子都得縮短h,施力的繩端得上升3h高度,所做的總功W總=3Fh。根據(jù)W總=W用,有3Fh=Gh,即得F=1/3G,這個結(jié)果跟前面兩條途徑計算的一樣。
用計算力做功的方法及研究滑輪和滑輪組,還能解決機械效率η<100%的問題,例如由于滑輪和繩有質(zhì)量,并不能忽略機械運動時的摩擦力,滑輪組在提起所受重力為G的物體時,效率為η=80%。算一下作用于繩端的拉力該多大?
根據(jù)上力的計算,有用功W用=Gh,總功W總=3Fh,由效率公式η=W用/W總=Gh/3Fh=G/3F=80%可算出作用于繩端的拉力大小為F=G/3η=0.42G
三條途徑都能解決滑輪和滑輪組的問題。學習物理不僅是為了認識物理世界,更重要的是用學到的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在滑輪和滑輪組的教學中,不能光讓學生記住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方向,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這樣的結(jié)論,應(yīng)讓學生學好物理原理,應(yīng)用物理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不僅能解決滑輪和滑輪組的問題,還能解決常見的輪軸、定動滑輪等機械的應(yīng)用問題。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參考文獻
[1]中學物理教師手冊編寫組?!吨袑W物理教師手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