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皚
摘要:作為高校的主要產出指標,論文對衡量高??蒲兴降拇硇允俏阌怪靡傻模粋€學校的科研水平又從一個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其辦學水平的高低,本文選擇了科研論文為民辦高職院??蒲兴降牧炕笜?,從全校人均科研成果與二級學院人均科研成果的相關性角度來探討民辦高職學院科研資源分配的問題。
關鍵詞:二級學院;資源分配;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2C-0068-05
一、研究的現狀及意義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階段,民辦高等職業(yè)教育的規(guī)模迅速擴張,其中民辦高等職業(yè)教育占了很大比例,這一問題引起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并針對民辦高職學院展開了一系列研究,通過對國內研究成果的梳理我們根據研究角度不同對民辦高職教育研究成果做以下分類:
1.高等職業(yè)教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這類研究主要涉及高等職業(yè)教育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研究以及改革創(chuàng)新的思考與探索。王玲玲提出通過公辦職業(yè)院校的轉制、創(chuàng)新校企合作機制、組建職教集團等手段構建“一主多元”的民辦職業(yè)院校的辦學格局。[1]夏季亭提出民辦教育政策應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新趨勢,按照民辦高等教育生存與發(fā)展的市場化規(guī)律,分類管理,自主管理,從而促進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2]
2.民辦高職院校的內部管理研究,這類研究主要探討我國民辦高職院校內部的管理問題,具體包括民辦高職院校的領導、師資建設、課程與專業(yè)設置、學生學習與管理、教學管理與質量評估、運行機制等問題。宋愛蘋等認為績效考核模型的構建是提高民辦高職教育的水平的一個有效途徑,并構建了以師德、教學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工作態(tài)度為變量的績效考核指標。[3]
湯向玲提出通過青年教師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目標激勵以及福利薪酬體系的完善來解決民辦高職院校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4]梁中環(huán)以教育研究方法論、系統(tǒng)論、現代教育管理學、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為研究基礎,針對目前民辦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構建適合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5]
3.民辦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研究,如李栗燕、孟繁超和劉耀彬通過中外民辦教育法的比較研究指出,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規(guī)定不具體、不全面以及缺乏可操作性等弊端,并提出了完善我國民辦教育立法的若干建議。[6]王利明從民辦高校法人與董事會、投資者與高校自身、民辦高校舉辦的方式和享有的權利等角度論述了《民辦高等教育法》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內容。[7]
4.民辦教育的產權問題,該類研究主要涉及產權改革與其利潤和成本關系的研究。例如潘懋元等提出隨著民辦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其產權問題會日漸突出,產權關系不明確、歸屬不清晰會有礙民辦教育的發(fā)展,因此需要加大推進民辦教育立法工作的力度,加強產權保護和教育主權的獨立性。[8]宋京從民辦教育的非營利性和營利性的角度對產權關系的劃分做了初步的探討。[9]
通過梳理總結民辦高職教育研究成果發(fā)現,鮮見有關民辦高職學院科研資源分配相關的研究,本文將以專業(yè)建設產出中的重要量化指標——科研論文為切入點,從二級學院人均科研成果與學院人均科研成果相關性角度研究民辦高職學院資源分配的選擇問題,為進一步探究民辦高職院校的科研資源分配方法提供理論基礎。
二、模型的假設與構建
(一)基本假設觀點
1.假設民辦高職院??蒲姓撐臑槲ㄒ缓饬靠蒲兴降淖兞?。高校的科研水平產出統(tǒng)計變量并不止科研論文一項,教育部科學技術司編制的《高等學??萍冀y(tǒng)計資料匯編》中的科技產出指標包括:出版科技專著數量、發(fā)表學術論文數、鑒定成果數、成果授獎數、專利數和技術轉讓合同及收入,由于高等職業(yè)院校在各方面條件的制約,成果鑒定、專著數量、授權專利和技術轉讓合同及收入等這些方面是極少的。以2014年《匯編》中廣東省4所國家級示范院校的情況為例(如下表1)。
表1 國家級示范高職院校科研產出情況
公辦高職院校中的國家級示范院校尚且如此,民辦高職院校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選取民辦高職院校科研論文為唯一變量衡量科研產出有其現實意義。
2.假設人均科研成果的產出與院內專業(yè)建設投入的大小有直接關系,當二級學院占整個學院的規(guī)模與權重較大時,學院在專業(yè)建設資源投入上一定會做出相應的傾斜與側重。
3.假設當二級學院占整個學院的規(guī)模與權重較大時,由于各種資源分配向該二級學院重點傾斜,應推導出該二級學院對全院的科研產出的貢獻率較大,所以理應出現二級學院的人均科研產出與全院的人均科研產出存在高度的正相關的分析結論。
(二)模型的構建
1.以基本觀點中的三個假設為前提條件,在選擇占整個學院規(guī)模和權重較大的幾個二級學院為研究對象的基礎上,通過計算學院整體人均科研水平與二級學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關系數比較兩者發(fā)展趨勢的相關程度,從而判斷其發(fā)展的合理性。(具體模型如下圖1)
2.民辦高職院校資源分配合理性的判別標準。
判別標準一:當學院整體人均科研水平與二級學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關系數滿足R>0.7且P0.05時,結合二級學院的權重規(guī)模大的模型約束條件可以推導出,從科研角度看該學院的規(guī)模和資源投入合理的。
判別標準二:當學院整體人均科研水平與二級學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關系數滿足0.4R0.7且P0.05時,結合二級學院的權重規(guī)模大的模型約束條件可以推導出,從科研角度看該學院的規(guī)模和資源投入較為合理,后續(xù)發(fā)展有待觀察。
判別標準三:當學院整體人均科研水平與二級學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關系數滿足R<0.4且P0.05時,結合二級學院的權重規(guī)模大的模型約束條件可以推導出,從科研角度看該學院的規(guī)模和資源投入合理化水平低,需做適當調整。
判別標準四:當學院整體人均科研水平與二級學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關系數滿足:R0時,結合二級學院的權重規(guī)模大的模型約束條件可以推導出,從科研角度看該學院的規(guī)模和資源的投入與其目前的產出要求不相適應,亟需對該學院進行改革調整,考慮重新組織頂層設計和修改發(fā)展規(guī)劃。
三、模型的實踐與檢驗
(一)數據的提取依據與方法
我們選取了廣東省內辦學歷史較長,辦學質量得到社會及政府公認的民辦高職院校N為研究對象,根據前文構建模型的約束條件,我們選取該校中占整個學院規(guī)模和權重前五位的二級學院分別為X1,X2,X3,X4,X5,每個二級學院論文數量的總和等于該學院各專業(yè)發(fā)表論文總和,那么二級學院論文總和除以二級學院總人數就可得到二級學院人均論文產出。同理可求得全學院的人均科研產出,(論文數據來源以知網收錄的期刊為科研產出的統(tǒng)計指標)。通過以上條件提取數據整理如下表2。
(二)數據的分析與結論
我們選取表2中X1學院和X5學院的相關數據,對模型進行檢驗和分析,判斷這兩個二級學院規(guī)模的適度情況。
從相關的散點圖看,X1學院的人均產出與整個學院的人均產出線性相關明顯,X5學院的人均產出與整個學院的人均產出線性相關并不明顯。
表3顯示,X1學院的人均產出與整個學院的人均產出的相關系數R=0.821,顯著性檢驗系數為P=0.002<0.05,屬于高度正相關,結合該二級學院占到全校36%的在校生規(guī)模,根據判別標準一,當學院整體人均科研水平與二級學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關系數滿足R>0.7且P0.05時,結合二級學院的權重規(guī)模大的模型約束條件可以推導出,從科研角度看該學院的規(guī)模和資源投入是合理的結論。
表4顯示,X5學院的人均產出與整個學院的人均產出的相關系數R=0.049,顯著性檢驗系數為P=0.447>0.05,相關系數極小且相關性不顯著,結合該二級學院占到全校5.4%的在校生規(guī)模,根據判別標準四,我們得出結論:盡管該學院的在校生規(guī)模為5.4%,遠小于X1的36%,但其規(guī)模為該校的第五大二級學院,從科研角度看該學院的規(guī)模和資源的投入與其目前的產出要求是不相適應的,亟需對該二級學院的規(guī)模進行改革調整,考慮重新組織頂層設計和修改發(fā)展規(guī)劃。
該校其他學院也可用類似的方法進行評估和計算,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進行分析和判斷。
四、模型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首先,該模型的假設條件中只選取論文產出作為唯一衡量科研水平的變量雖然在前文中已經論述了其假設的合理性,但現實情況相對較為復雜,高職院校相對本科院校的科研創(chuàng)新來講更強調社會服務,社會服務中其實是存在科研產出的部分,但該指標的衡量標準不統(tǒng)一,提取量化數據也較為困難。盡管如此,解決社會服務中科研產出的量化問題仍是該研究的一個重點突破方向。
其次,假設條件中提到當二級學院占整個學院的規(guī)模與權重較大時,由于各種資源分配向該二級學院重點傾斜,推導出該二級學院對全院的科研產出的貢獻率較大的這一結論是否合理,需要結合具體院校自身情況進行考量,我們在調研的過程中發(fā)現有的學校二級學院雖然很小但占的資源分配比例卻很大,這與學校領導的發(fā)展思路和該校的頂層設計密不可分。我們還發(fā)現相對文科專業(yè)的低辦學成本,理科專業(yè)由于其自身辦學成本較高所以在資源分配上也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所以具體院校在使用該模型時還需要對各二級學院基本情況進行摸底工作。
最后,對于判別標準的解釋規(guī)則及相關系數模型選取的是spearman等級相關,主要原因是我們對民辦高職院校N研究樣本提取的數量是10,樣本數量沒有達到pearson相關的(n>30)研究要求,這也是民辦高職院校研究的一個現實問題,目前廣東省內還沒有辦學歷史超過30年的民辦高職院校,所以在相關系數的質量上未來還有可以提高空間。
參考文獻:
[1]王玲玲.深化“一主多元”的辦學格局 全面提升辦學質量——職業(yè)教育辦學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2).
[2]夏季亭.民辦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
[3]宋愛蘋,王麗.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考核模型構建[J].價值工程,2010(7).
[4]湯向玲.上海民辦高職院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5).
[5]梁忠環(huán),張春梅,強玉紅,等.民辦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2.
[6]李栗燕,孟繁超,劉耀彬.中外民辦教育法比較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3).
[7]王利明.制定《民辦高等教育法》規(guī)范民辦高校辦學行為[J].高等教育研究,2000(6).
[8]潘懋元,胡赤弟.民辦高校產權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J].教育研究,2002(1).
[9]宋京.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區(qū)分營利性與非營利性組織——基于產權視角的分析[J].民辦教育研究,2005(1).
(責任編輯:陳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