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曉楠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媽媽竟也變成了低頭族,兩只手天天在手機屏幕上左右滑動,跟她的初中同學聊得火熱。
一天晚上,九點多,月朗星稀,伴著些許清風,很適合懷舊……
媽媽坐在沙發(fā)上,吃著葡萄,連籽兒都顧不上吐,給我扒拉著通訊錄上的名單,講述她的學生時代。
“她,當年和我關系最好,那時候比我高半頭,去年我見了她,背都駝了;這個,年輕時候長得特別好看,前幾年得了病,吃激素藥,胖了,頭發(fā)也掉沒了;他當上了村支書;這個進了煤礦,干了兩年就升為辦公室主任了;這兩個都當了老師,孫子都有了?!?/p>
媽媽努力回憶著,從腦子里找出記憶碎片一股腦兒地塞給我這個局外人,似乎是要我也走一遍她的青春。她又說她們學校的炊事員做飯?zhí)貏e好吃,說那個年代男生女生私下里一句話都不說,女孩都留一根長長的辮子,又粗又亮。第一次,我在她的臉上看到了名為留戀的色彩,那神情好像屋外的清風,將她帶回到過去的歲月——十三四歲的年紀,提著灰布袋,走一段山路,看到男生就繞道,麻花辮披在肩上,一扭一扭……
又一個下午,她躺在沙發(fā)上,跟我絮叨:“有個男同學建了個班級微信群,把我拉進去了,年紀大了,好多人都不會玩微信,你媽我可比他們強。”她像個小孩子,因為這個,傻樂了半天。她對著屏幕傻笑,發(fā)語音佯怒,發(fā)紅包怪嗔,我突然好奇地問她:“您當年不是和男生不說話嗎?您現(xiàn)在的群里肯定有男同學吧?”她半天才嗡嗡地回應我:“那時候真的很少說話,后來分開了,偶爾還想他們呢?,F(xiàn)在有微信了,溝通更方便了,大家在群里一發(fā)言,馬上就有其他同學回應。你看,有個同學說他兒子快結婚了,要給大家發(fā)紅包呢——呀!我又是手氣最佳,這紅包發(fā)不停呀——嘖嘖。當年太封建,哪有你們現(xiàn)在的男女平等、互相幫助啊。”
后來,不知哪個同學曬出了老照片,是她們的畢業(yè)照:黑白色,四十個同學加六個老師整整齊齊排成五橫排,前面是女生,后面是男生。女生穿清一色的碎花無領布衣,寬大的闊腿褲。不知刺眼的是鎂光燈還是陽光,每個人都皺著眉,許是感受到了離別,有些不舍。
再后來,媽媽興奮地告訴我,她和同學們約定8月28號舉行同學聚會。隔天下午,她便去街上剪了頭發(fā),燙成略顯年輕的酒紅色卷發(fā),我知道,那是對三十五年后與老同學重逢的期待。她邊照鏡子邊又皺了眉:“不知道還能不能認出來,畢竟那么多年過去了。要不讓你爸爸陪我去?到時候哭鼻子就丟人了。”
媽媽的青春,散落在天涯,媽媽的青春,珍藏在心底,雖不轟轟烈烈卻也彌足珍貴。
點評
1.小作者通過對生活的仔細觀察,敏銳捕捉,選擇了一個十分特別的角度,即:媽媽對青春的記憶和緬懷。不僅角度新穎,主題也十分深刻。
2.小作者通過大量的細節(jié)描寫,將現(xiàn)實與回憶巧妙地結合,生動表達了媽媽對過往青春歲月的眷戀。如“第一次,我在她的臉上看到了名為留戀的色彩,那神情好像屋外的清風,將她帶回到過去的歲月——十三四歲的年紀,提著灰布袋,走一段山路,看到男生就繞道,麻花辮披在肩上,一扭一扭……”寫出了青春的美好;而“隔天下午,她便去街上剪了頭發(fā),燙成略顯年輕的酒紅色卷發(fā),那是對三十五年后與老同學重逢的期待。她邊照鏡子邊又皺了眉:‘不知道還能不能認出來,畢竟那么多年過去了。要不讓你爸爸陪我去?到時哭鼻子就丟人了。”則寫出了媽媽對同學聚會的期待和忐忑,也更從側面反映了媽媽對青春記憶的珍惜。
(王金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