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和提高。在教學中如果能巧妙運用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輔助作文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fā)展,對提高習作教學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電教媒體;生活體驗;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17)21-0065-04
1 多媒體在習作教學中的作用
1.1 利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寫作熱情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梢?,興趣是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老師。運用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景、物、事通過處理加入文字和聲音搬進課堂,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具體可感的形象,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當學生看到多媒體中鮮活、不斷變化的畫面,清晰的文字,聽著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一旦我們的作文課使學生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迸發(fā)出對作文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
例如寫景抓不住特點,寫不出意境和內涵是學生不喜歡寫景的重要原因,我們認為這是因為學生對周圍的景物不夠留心,平時沒有注意觀察,缺乏豐富的聯(lián)想,再就是積累的好詞佳句太少,遣詞造句的能力有限。而實際上,老師指導學生寫景作文時并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他們融入景物才讓學生感到難寫。在教學觀察作文《春天的美景》時,我先播放事先拍攝好的學生們春游時的錄像,再現(xiàn)當時的情境:“鮮花盛開,春意盎然……”錄像中的音響畫面重新勾起學生的回憶,聲、光、景充分喚起了學生內在的情感,使他們無比地興奮起來。學生在課堂上同時受到音樂、美術、文字語言等多種媒體的熏陶,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徹底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主動寫作的欲望,這樣,自然而然地也就實現(xiàn)了從“要我寫”到“我要寫”的轉變。借助信息技術,可以促成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交流,激發(fā)寫作熱情。
1.2 利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造觀察條件
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發(fā)生在身邊的事熟視無睹,所以往往因為觀察不仔細而不知道寫什么,無話可說,寫出來的作文枯燥乏味,或想當然地進行編造,顯得空洞無物,缺乏真情實感。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主動觀察事物,才會寫出有童趣的文章。
一次,我布置學生寫一種小動物,學生們很苦惱,不知該寫什么。我說:“你熟悉什么動物就寫什么動物唄。”可有些同學還是有些為難,我再提醒:“你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時沒看到過什么小動物嗎?”有位同學突然高興地說:“對了,我在草坪上看到有許多蚱蜢,我就 寫蚱蜢吧。”后來那位同學寫完了作文,我一看,發(fā)現(xiàn)文中只寫了“蚱蜢很多”,至于怎么多沒具體寫;還寫了“蚱蜢很可愛”,至于怎么可愛也沒具體寫;也沒寫出蚱蜢長什么樣,有什么特點。我知道這是缺少仔細觀察的緣故,這也是很多學生會出現(xiàn)的問題。
于是我收集了關于蚱蜢的多媒體資料,配上錄音放給學生看,帶領學生仔細觀察起蚱蜢來。從蚱蜢的頭部到腹部,再到尾部,從顏色到動態(tài),我們都一一觀察了。通過觀看多媒體,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再加上錄音中活潑可愛的朗讀,使他們如臨其境,為學生提供了詳細又具體的寫作資料。等學生們把作文重寫一遍后,我把前后兩篇文章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讓他們自己比較,連他們自己都驚嘆自己的進步:由于觀看了課件,仔細觀察了蚱蜢,修改后的作文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抓住了動物的特點,將蚱蜢寫得活靈活現(xiàn)。如寫蚱蜢多,有同學寫:“一不小心就會蹦到你臉上來,我一伸手就抓住幾只?!跋窦饧獾男〈保x后如見其物。
1.3 利用電教媒體,啟發(fā)學生想象
《課文課程標準》指出,鼓勵自主寫作,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虛構作品應鼓勵大膽想象和幻想。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沒有想象力的作文是沒有生氣的。小學生的作文源泉在于生活,但由于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使他們對周圍生活觀察不夠,因此靈活使用多媒體教具,能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將學生帶進廣闊的想象空間。
例如教學補充空白圖寫《過河》一課時,教師先出示本次訓練要求,然后運用電教媒體出示第一幅圖,讓學生觀察圖后問:“這幅圖寫了什么?”接著出示第二幅圖問:“白兔來到了哪里?他們會怎么想呢?會怎么說呢?”然后出示第三幅圖,指導學生用“先……接著……然后……”說說小白兔怎樣放木盒,進木盒。讓學生大膽想象,小白兔還有什么方法可以過河呢,最后出示第四幅空白圖,問學生這幅圖會畫什么?再用電腦把四幅圖全部連起來放在大屏幕上,再連起來說一段話,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再指名說,最后按照一定順序寫下來。這里運用電教媒體把形象的圖片顯示在銀幕上,給學生直觀、感性的認識。將聲、色、形融為一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喚起了學生的想象,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1.4 利用電教媒體,優(yōu)化評論途徑,提高評論效率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其實,評改是作文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發(fā)展學生分析、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評改,能指導學生找出作文的優(yōu)缺點,使學生學會摒棄、吸收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所以我們必須訓練學生怎樣評改作文。以往的評改作文不能使全班學生受益,利用電教媒體對學生作文進行直觀評議,能優(yōu)化作文的評議途徑,提高修改效率??梢园褜懙煤玫奈恼轮谱鞒烧n件展示出來,進行范例講評;也可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影出來,進行分析、推敲。為鼓勵學生習作中的點滴進步,每次作文后,教師都應該從一般的習作中找出精彩的詞、句、段,制作成課件,注上姓名,讓大家品味、欣賞,引導學生點評,并廣泛討論,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總之,要讓所有學生看到每一篇文章的修改過程。這樣,全班學生集體評議,既節(jié)省了時間,還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2 學生作文的本源是來自對生活的體驗
我國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著名論斷;葉圣陶先生也指出:“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講知識,或以為多講知識,即有裨益于讀寫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之想?!?/p>
新《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語文課程的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語文教學走向開放、走向實踐、走向綜合的基礎,也為體驗習作教學提供了政策背景。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教育中的難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小學語文教師??v觀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不得不令人憂慮,諸如“假”,說假話,寫假事;“大”,小孩兒說大人話,毫無童心童趣;“空”,內容空洞,不實在,不具體;“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寫別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沒有個性和特點,幾乎是從一個模式里走出來的。
究其原因,主要在:(1)作文與學生生活、學習嚴重脫離,學生無內容可寫,形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作文時學生多半是無病呻吟;(2)作文教學存在著“文學化”、“成人化”的傾向,使學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漸失去對作文的興趣;(3)作文教學存在著隨意性及無目的、大操練的傾向,缺乏一定的訓練序列。由此可見,作文教學少了對學生主體精神的關注,寫作沒有成為孩子生活的真實需要。
因此,作文教學必須走向現(xiàn)實生活,貼近學生實踐,教師應該作學生生活的引導者,讓他們覺得平淡生活中,也有許多精彩的地方可供寫作。于是,讓學生在體驗中習作就在這樣的思考土壤里萌芽了。
讓學生在體驗習作中習作就是引導學生從觀察、體驗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周圍的世界,認識生活,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在體驗中樂于表達,有感而發(fā),不為表達而表達。我在日常教學中的具體做法如下:
2.1 整合教學內容,形成習作訓練序列
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針對不同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把整個小學階段習作教學的內容進行了梳理、整合、分類,形成一定的訓練序列。低年級:主要培養(yǎng)學生喜歡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進行完整、通順地說話、寫話。中年級:在觀察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能寫連續(xù)觀察日記;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寫;并能展開合理的想象,學會表達。高年級:學會觀察周圍事物的方法;能綜合運用學過的表達方法進行習作,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會寫部分應用文;習作有一定的速度。
2.2 親近自然,在觀察中習作
親近自然,帶領孩子聞花香,賞夏荷,觀秋菊,品冬梅……在親身體驗和感受中抒發(fā)真情實感。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周圍事物,學會如實有條理地表達,例如: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觀察人物外貌特征,觀察物品的形狀特點等。(例如:在蒜苗活動,寫觀察日記,觀察我周圍的人,給他們畫一幅文字素描。)
2.3 與學?;顒酉嘟Y合
學校的母語節(jié),科技節(jié),圣誕節(jié),體育節(jié),以及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等,都是學生進行體驗和習作的很好素材。
主題班隊會也是孩子體驗習作的好陣地。如:消防主題班隊會時,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調查之后,填寫調查表,將收集的材料寫成文章。班干部競選時可讓學生寫競選演講稿等。
2.4 在日常生活體驗中習作
新書發(fā)下來了,親手給書籍穿上美麗外衣,帶領孩子包書皮;帶領孩子做一些手工制作或者組織學生做一些趣味游戲:舉行護蛋游戲;穿針引線,縫沙包;端午節(jié)包粽子等,和學生一起做一做,玩一玩,寫一寫。
2.5 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與音樂、美術、體育、綜合實踐、科學等學科相結合,讓學生把在課堂學習中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的內容有條理地寫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2.6 在閱讀中習作
我們領著孩子進行大量的閱讀,為習作拓寬思路和積累素材,在圖書漂流中,會寫讀書推介和讀后感,能對故事類文章進行續(xù)寫補白。
3 評改賞析與評價
學生在體驗活動后,就可進行習作,習作課分兩種課型:習作指導課和習作賞評課。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側重點確定相應的評改要求,使學生在評改中能有章可循,切中要害,給學生一定的指導示范作用。習作賞評課的形式有同桌互評和小組互評,讓學生在自改、互評、賞析中,思維進行第二次撞擊,最后在形成自己最滿意的文章。學期末對評選出優(yōu)秀讀書筆記、手抄報、循環(huán)日記等學生作品,進行綜合評選出:“閱讀之星”“ 最佳口才獎”“ 最佳小作者”等。最后精選佳作,集結成冊,形成“年級優(yōu)秀習作集”和“班級優(yōu)秀習作集”。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體驗為孩子的習作提供了源頭活水。通過讓學生在體驗中習作,增強了學生習作的興趣和信心,促進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量比之前增大了很多,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有了表達的欲望,能做到我手寫我心,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不空洞,不無病呻吟,能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
4 興趣在習作教學中的作用
4.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學生一聽到寫作文就會感到痛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作文一點興趣都沒有,要想徹底扭轉這一現(xiàn)狀,必須使學生在心理上認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歡作文,讓他們認識到寫作文不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作文就是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聽、所感記錄下來,再進行稍微的文學加工。所以在課堂上我也是盡一切可能的讓孩子多表達自己每天的見聞,舉行一些即時的口頭作文,鼓勵他們說“把這些記下來就是一篇很棒的文章!”每次的口語交際課都提前布置好需要收集的材料,指定主持人上課,沒有老師的拘束,學生們能夠暢所欲言,學習效果很不錯,對作文的興趣也一點點開始高漲。
4.2 課文學習中滲透作文教學
能夠選入課本供學生學習的課文都是一些精品,就要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這些優(yōu)秀作品的寫作方法,仿寫就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桂林山水》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除了要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更要體會語言的美,尤其是描寫桂林的水的那一組排比句,就是學生仿寫很好的模板,“桂林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桂林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痹谝龑W生分析這幾句話的特點之后,就讓他們抓住一處景物的特點進行仿寫,因為有了例句的比照,學生在寫的時候就容易多了,有的學生寫出了這樣的文字“黃山的山真高啊,高得讓你感覺到一種直插云霄的感覺;黃山的山真陡啊,陡得讓你感覺隨時都會倒下來;黃山的山真奇啊,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讓你流連忘返?!?/p>
續(xù)寫也是鍛煉學生作文水平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很多課文讀完之后讓人意猶未盡,學生就可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續(xù)寫。有了課文情節(jié)的支撐,學生續(xù)寫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課文《中彩那天》講述了父親無意抽中了大獎,但是抽中了大獎的彩票卻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過思想斗爭,他把大獎送還了同事的故事。課文講到父親還了轎車之后就結束了,我就要求學生們進行想象,進行現(xiàn)場作文,孩子們的表現(xiàn)一個比一個精彩,有的描述了還車之后一家人圍在一起的交談,有的人回憶了父親和“我”還車時的心里歷程,更有的人展開想象:“我”長大以后經過奮斗重新買給了父親一輛嶄新的奔馳車……課后我又趁熱打鐵,讓學生們寫成一篇小練筆,學生們交上來的作品可謂異彩紛呈。
5 授之以漁
“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作文教學同樣如此。雖說“讀書破百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積累是寫好作文的關鍵,但是對有些孩子而言,讀書并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他們并不知道該去怎樣構思一篇文章。所以我認為作文同樣需要講解。講解不是告訴學生具體的句子或者詞語的運用,而是講解一篇作文應該如何取材、如何構思。外出學習時,有位老師將讀后感的寫法總結成了順口溜,我覺得是個非常好的創(chuàng)意:“讀后感,讀后感;貴再讀,重在寫。理解全文是基礎,抓住重點是關鍵。文章感點抓住后,新穎標題來體現(xiàn)。引議聯(lián)結四部曲,中心多與生活聯(lián)。先讀后感經常用,邊讀邊感記心間?!蔽覍⑦@個順口溜教給學生之后,學生在寫讀后感時有據可依,也就不再那么困難了。在日常的作文課中我也會讓作文優(yōu)秀的學生介紹自己寫作的經驗和好的方法供同學們借鑒。
6 在掌聲中進步
鼓勵和贊美是進步的源泉。學生的進步離不開老師的鼓勵和同學的贊美。在批改作文的問題上,我鼓勵學生先互評,再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全班共同評論這篇作文好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在作文上的評語不是在文后范范的寫上“句子通順、書寫工整”,而是在作文里具體的語句的附近,寫上這句話好在哪里或者是應該怎樣改進,這樣學生就會有的放矢,非常明確自己應該怎么樣改進自己的作文。我們還在班里專門設置了佳作墻,優(yōu)秀的習作都會被展覽在上面,“我的作文被貼上了!”是對孩子寫好作文的動力,比老師無休止的強調效果要好很多。
有了興趣的引領,佳作的感染,方法的支撐,贊美的推動,作文對學生而言不再是痛苦的事情。但是要讓學生好寫、樂寫,還任重而道遠,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