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蓮
【關鍵詞】 閱讀教學;個性;自主性;差異;選擇;猜想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2—0095—01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統(tǒng)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使得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那么,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如何在閱讀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呢?
一、營造民主氛圍,鼓勵自主閱讀
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自主地閱讀、獲取和運用,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當學生進行閱讀時,學習活動越是自主,閱讀的過程就越能反映學生的個性,就越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因此,教師必須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條件去自主探索,真正實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為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營造出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允許學生不必先舉手就發(fā)表意見。對學生的意見,正確的應及時予以肯定、支持;不夠正確的意見,教師也不要輕易否定,要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意見,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辯。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主動,才會有信心去追求成功,也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潛能才能得到最大發(fā)揮。
二、尊重個性差異,調動學生參與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边@是因為每一個學生進行閱讀時,都有著各自注重的焦點、欣賞的角度;每一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都與其本身的知識水平、認識能力、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習慣等有關。即使對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在同一教師的指導下,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和環(huán)境里,對同一課文的感悟也會有差異。對于閱讀過程中學生獨立自主的感悟,教師要珍視、尊重并大加鼓勵,正是學生這種個性差異的閱讀感悟,才能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閱讀既然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那么,學生自然可以依據(jù)自己的閱讀期待對課文產(chǎn)生認同、共鳴或進行質疑、批判。所以,教師在教學和設計課文問題時,應摒棄強調“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問題,多設置一些能促進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
三、尊重自我選擇,發(fā)展個性特質
只有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者的個性特質,培養(yǎng)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閱讀教學中,實施選擇性學習策略,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實質上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這種教學從預習就開始建構,效果更好。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幾種預習方式,指導他們自主選擇。1.“基礎型”。即根據(jù)導讀要求,借助字典正確讀準字音,正確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2.“作業(yè)型”。按導讀、預習、課后思考練習的要求,帶著問題邊讀邊想、自讀、自找、自練。3.“自能型”。根據(jù)自已的學習情況,在自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這三種預習法都能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為學生營建自由、寬松、探究的學習情境,使之能積極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四、誘導學生猜想,發(fā)展個性思維
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或點到為止,或留下空白,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筆者在教學中則抓住教材預留的空間誘導學生猜想,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如,在教學《小攝影師》一課后,讓全班同學討論:“小男孩會再來嗎?為什么?”讓學生大膽猜測,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聯(lián)系全文找出自己的依據(jù)。大部分學生聯(lián)系高爾基對小男孩給他照相時的表現(xiàn)猜測小男孩會再來,也有學生猜測高爾基是有名的文學家,每天工作很忙,不會再見小男孩,所以小男孩不會再來。還有幾個學生大膽地揣測了小男孩的矛盾心理:小男孩自己忘記帶膠卷,耽誤了高爾基爺爺那么多寶貴的時間,他不好意思再來,可他想到班上的墻報,同學們對他的希望,他第二天還是會來的……這樣,學生通過大膽猜測,對小男孩和高爾基的品質有了更為豐富的感悟。同時,在續(xù)編故事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個性思維相互碰撞,個性感悟、個性情感自由放飛,并引發(fā)生成了許多有意義的東西。
總之,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挖掘、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主動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自主學習,必將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