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杰
骨骼的生長和維持主要依靠兩類細胞,一類叫做成骨細胞,負責產生新的骨;另一類叫做破骨細胞,負責吃掉老的舊的骨。影響骨生長和健康的因素很多,包括基因、激素、營養(yǎng)和鍛煉等,這些都是通過調節(jié)破骨細胞和/或成骨細胞的活性,來實現對骨的影響。當破骨的活力持續(xù)地高于成骨的活力,就會出現骨的流失;當骨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骨質疏松就發(fā)生了。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指的是骨修復愈合的速度很慢。如果傷及的是重要的骨頭,重則死亡,輕則會影響行動,給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骨折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殘最常見的原因。根據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質疏松骨折診療指南》建議,骨折后抗骨質疏松的藥物,主要包括如下幾項:
鈣劑
鈣需要量為 800~1200 mg,骨折后補鈣劑量應酌情適當加量。建議分多次服用。
活性維生素 D 3
建議用法為 0.25~0.5 μg/d,不僅能夠增進腸鈣吸收,促進骨形成和骨礦化,而且有助于增強肌力,提高神經肌肉協(xié)調性,防止跌倒傾向。
注意定期監(jiān)測血鈣或尿鈣。
降鈣素
如鮭魚降鈣素皮下或肌內注射 50 IU/d,鼻噴劑 200IU/d。能夠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質量、增強骨的生物力學性能、降低椎體骨質疏松骨折發(fā)生率,還有止痛作用。
但少數患者可有面部潮紅、惡心等不良反應,其中多數患者癥狀可在數小時內自行緩解,有明顯藥物過敏史者禁用。
雙膦酸鹽
如阿侖膦酸鈉、利塞膦酸鈉、唑來膦酸鈉等,可提高腰椎和髖部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及再骨折發(fā)生率。阿侖膦酸鈉有口服 70 mg/w 和 10 mg/d 兩種用法,應在當日首次就餐前 30 min 以一杯白開水送服,礦泉水不可用。
為減低藥物對胃與食管的刺激,服藥后至少 30 分鐘內避免躺臥。雙膦酸鹽類藥物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SERMs)
如雷洛昔芬 60 mg/d,服藥時間不受飲食影響。在提高骨密度、降低絕經后骨質疏松骨折發(fā)生率方面有良好療效。
少數患者服藥期間會出現潮熱和下肢痙攣癥狀,潮熱癥狀嚴重的圍絕經期婦女不宜使用,有靜脈栓塞病史及血栓傾向者(如長期臥床、久坐)禁用。
鍶鹽
如雷奈酸鍶 2 g/d,睡前服用。具有雙重作用機制,可提高骨強度、降低椎體及髖部骨折的風險。
常見不良反應為頭痛、惡心、腹瀉、稀便、皮炎、濕疹等。有靜脈栓塞病史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