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冀
孩子發(fā)燒了怎么辦???
作為家長的您會不會選擇先給孩子溫水擦浴或者泡個澡?再用個退熱貼?或者用冰袋冰頭?
您是否認為孩子退燒應該首選物理降溫,物理降溫不好使再吃退燒藥?
很遺憾,這些做法和觀念其實并不十分正確。
發(fā)燒有利于康復
事實上,體溫升高可以減少孩子體內(nèi)病原微生物的復制和繁殖,也可以提高人體的炎癥反應,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因此發(fā)燒對孩子的病情恢復是有利的。
美國兒科學會的相關指南中強調(diào):除非是超高熱,發(fā)燒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相反是有好處的。目前公認有效的退燒方法是退熱藥物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用退熱藥的主要目的除了退熱,還有緩解因發(fā)熱及疾病帶來的疼痛感。因此,發(fā)燒的治療目標是改善孩子的舒適度而不是單純的追求降低體溫。
那么,如何衡量孩子的舒適度呢?中國指南是38.5°C以上(美國專家的共識是在39°C以上)孩子會比較難受,除了一些有遺傳代謝病、心肺功能疾病、癲癇等疾病的孩子,如果孩子沒有明顯不舒服,大多數(shù)的孩子在38.5°C以下不需要退燒,自然不需要擦澡也不需要冰袋。超過了38.5°C孩子明顯不舒服才需要退燒。
物理降溫并不高明
物理降溫的方式很多,包括脫衣服散熱、泡澡、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冰敷、退熱貼、吹風扇、開空調(diào)等等。其中溫水擦浴是用得比較多的方式,對此相關的臨床研究也比較多,而大部分的研究認為,擦浴在短時間內(nèi)(20~30分鐘)是可以降低體溫的,但結(jié)束擦浴后很快體溫就逐漸回升了。擦浴是用水和身體的溫差來帶走熱量,溫差小了沒有效果,溫差大了會引起孩子身體的不適,而且高熱的孩子很多時候昏昏沉沉想睡覺,并不樂意接受這種擦浴的不適刺激。事實上,許多家長也發(fā)現(xiàn),擦浴會引起很大一部分孩子反感、哭鬧甚至寒戰(zhàn)。既然我們的治療目的是讓孩子不難受,而溫水擦浴卻可能讓孩子更難受,而且這種降溫的效果差,持續(xù)時間短,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治療方式。
那么,專業(yè)指南和各個權威機構(gòu)對物理降溫的評價是怎么樣的呢?
1.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的急性發(fā)熱診斷處理指南:物理降溫效果不及退熱劑,可作為輔助退熱方法,物理降溫與退熱劑聯(lián)合應用時,體溫下降快于單用退熱劑,高熱時推薦使用退熱劑同時聯(lián)合溫水擦身的物理降溫方法。
2.香港衛(wèi)生署:溫水浴并不能幫助寶寶退燒,但若寶寶有以下情況,很多人都會給寶寶泡溫水浴來令他舒服一點:(1)不能服用口服藥物(2)服藥后嘔吐(3)表現(xiàn)煩躁或非常不適。
3.第19版《尼爾森兒科學》:不認為溫水浴和冷毯這樣的物理方式對退熱有效。
4.美國兒科學會《兒童發(fā)熱與退燒藥的使用》指南:把體溫降到正常是不是就改善了孩子的舒適度,我們并不清楚,外部降溫方式,比如溫水擦浴,可以降低體溫但提高不了舒適度。
可見,物理降溫僅僅被作為輔助退熱方法,而并不是首選。當然物理降溫方式很多,并不是所有的都不能用。正如前面所說,少穿衣服開空調(diào)也屬于物理降溫的范疇,因為可以讓孩子更舒服,冷就穿,熱就脫,空調(diào)也一樣,熱就開冷氣,冷就開暖氣。至于冰袋冰敷、退熱貼這樣的小面積接觸皮膚的降溫方式,既降不了溫又讓孩子不舒服,自然應該放棄,而酒精擦浴可以降溫,但可能導致孩子酒精中毒,應該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