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琪
“如果可以,我想當個壞孩子”,腦子里突然冒出這個念頭時,連我自己也很驚訝,驚訝于我竟然會有這樣的想法。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5歲那年。
在電閃雷鳴的夜里,當那只瑟瑟發(fā)抖的小狗趴在我的腳下,輕輕地蹭著我的褲腿,用軟綿綿的聲音叫著我,水靈靈的眼睛里滿含期盼地望著我時,我猶豫不決地用乞求的目光看著媽媽,等待她毫無可能的回答,結(jié)果自然可想而知。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那時候,果斷地抱起那只小狗,摸摸它雪白的毛,然后脆生生地說:“不要怕,咱們一起回家吧!”然后,給它做個溫暖舒適的小窩,讓它盡情享受,我的疼愛。那么,第二天我就不用默默地蹲在奄奄一息的小狗旁邊直抺眼淚。
如果可以,我想當個壞孩子,暫時不聽媽媽的話,對5歲的我說一聲:做你想做的,讓別人說去吧。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7歲那年。
媽媽拽著哭得歇斯底里的我,強迫我去學(xué)舞蹈。我撅著小嘴,噙著淚水,乖乖地換上練功服,走進那間控制得了我的動作,卻始終留不住我心的練舞室,天天在那里進行練習(xí),承受壓腿的痛苦,承受汗流浹背,結(jié)果只落得個腰酸背痛的下場。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那時候,對媽媽的要求絕不輕易屈服,而后頭也不回地離開。我要揮舞畫筆,描繪自己心中的所想,用毛筆在宣紙上寫出一個個有靈性的字。那么,我就不會有那么多的遺憾,以至于連自己喜歡的事都變得遙不可及了。
如果可以,我想當個壞孩子,對7歲的我說一聲:不要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
如果可以,我要回到初中生活的每個夜晚。
重復(fù)地做著枯燥的習(xí)題,把自己浸泡在題海中,熬著酸脹的雙眼奮筆疾書……僅僅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xué)的羨慕。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那個時候,在日記本上寫下:我的青春我做主。不要為了他人的眼光而學(xué)習(xí),要知道,在當今社會,如果不掌握一項技能,是很難立足下去的。
如果可以,我想當個壞孩子,我會拍拍那個“披星戴月”、滿臉認真的我的肩膀,告訴她,別只是為了考試而死讀書,給自己更大的成長空間吧!
如果可以,我不愿意當外人眼里的“別人家的孩子”,同學(xué)眼中的“學(xué)霸”,家長眼里的“乖乖女”。有時當個“壞孩子”,并非本質(zhì)的壞,而是可以展示出更真實的自己。
總評
1.擬題精妙。題目補進“我想當個壞孩子”,顯得奇特,且設(shè)置了懸念,讀者自然會饒有興趣地看下去。2.思路清晰。本文以“如果可以,我想回到……”一句作為行文的線索,將文章自然地分成三個部分,有助于讀者更好地把握。3.對比鮮明。全文處處都有兩個“我”,卻又是截然相反的兩個“我”,增強了文章的畫面感,給讀者留下回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