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彤彤
(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63)
“學講課堂”模式對高中思政課學習策略的啟示
劉彤彤
(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63)
學習策略的運用水平已經(jīng)成為影響學生自主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學生會不會學的重要標志。在傳統(tǒng)高中政治課堂中,學生對政治學科學習策略的知識認識不足,學習策略的選擇運用存在依賴性、偏差性等問題,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徐州“學講課堂”模式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傳授與引導,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并借助一定的學習方法進行實施,學習的有效性大大提升,因而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學習策略;學講課堂;思想政治課
近幾年,學習策略研究逐步得到各學科教育研究的重視,分學科的學習策略研究成為教育科研的熱點。簡而言之,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學習方案;凡是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質(zhì)量、學習效率的程序、規(guī)則、方法、技巧及調(diào)控方式,均屬于學習策略范疇。[1]教會學生學習,傳授有效的學習策略,是教師提升學生學習策略意識、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高中政治課有著較強的理論性和時代性,相關的原理、概念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主要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教學仍然過多地關注概念、原理及知識點的講解,缺少對學生學習方法及技巧的引導,大部分學生離開教師的指導就無法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關鍵在于學習策略訓練。本文分析高中生在政治課學習策略運用方面存在的問題,解讀徐州“學講課堂”模式產(chǎn)生的背景及主要特點,結(jié)合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實際,探討借助徐州“學講課堂”模式提升高中政治課學習策略的途徑。
關于學習策略的類型,學者之間還未達成一致的看法,形成統(tǒng)一的分類的標準。本文借鑒《教與學的策略》<張大均,2003>中的劃分,將高中政治學習策略分為學習前的準備策略、課堂學習策略、課后復習策略和理論應用策略,[2]以便更好地認識和探討學生實際學習時段的具體策略運用情況。據(jù)此,我們以100名在讀高中生為對象,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研究其學習策略行為。以江蘇徐州某中學高一、高二、高三中抽取高一(2)班、高二(2)班、高三(2)班的學生作為此次問卷調(diào)查的樣本,共發(fā)出問卷12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共106份。通過調(diào)查總結(jié),我們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高中政治教學中,政治學科學習策略教學還處在被忽視的狀態(tài),學生主要依靠自己的摸索來獲得這些策略,學生學習策略意識的自我激發(fā)速度慢,不少學生不知如何選擇恰當?shù)膶W習策略??偟膩碚f,現(xiàn)階段高中生政治學科學習策略的運用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缺乏對政治學科學習策略基本知識的認識。學習策略知識屬于程序性知識,側(cè)重于“如何做”,而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策略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是什么”的層面,對學習策略的把握不到位,對潛在的政治學習策略種類認識更少。在調(diào)查中,不少學生還在使用讀、寫、記等低級學習策略進行政治學習。例如,在政治課后復習中,有46.7%的學生表示“把學過的內(nèi)容看一遍、背一遍即可”,只有14.7%的學生能夠采取一些高效的政治復習策略,如“回想學過的內(nèi)容后歸納出知識點,針對不懂之處仔細鉆研”來進行政治復習;在遇到難以掌握的政治知識點時,高達56.3%的學生“不知道記憶的策略”,仍舊采用死記硬背、重復抄寫的方式。主要由于學生學習策略知識的欠缺,限制了學生學習策略選擇的范圍,使得部分學生認為政治學習方法單一、呆板,課程學習枯燥、低效。
其次,學習策略的選擇存在依賴性。長期以來,政治教學沿襲“滿堂灌”的方式,學生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習慣于教師的灌輸、講解。在政治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因此而無法選擇,也不會選擇并運用恰當?shù)膶W習策略,只能一味的依賴教師。調(diào)查顯示,只有23.6%的學生“感覺課堂討論很必要,會在課堂討論時和同學積極討論一些問題”,高達56.9%的學生“感覺學生課上討論沒必要,討論不出什么結(jié)果,還是聽老師講比較好”。事實上,課堂討論作為一種有效的政治學習策略,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互助意識,提高政治課堂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聽老師講”依然是高中生政治課程的主要學習策略,學生對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自主學習策略的重視不夠。對于幫助學生實現(xiàn)高效的自主學習而言,是否能夠有效解決其學習策略選擇,擺脫政治學習中對課堂及教師的盲目依賴問題,已經(jīng)成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最后,學習策略的運用存在偏差。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的目的在于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現(xiàn)實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應更注重知識的運用。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政治學習時,過多的運用一些理論學習策略,而忽視理論應用策略的使用。在學習完一些政治知識后,35.8%的學生表示“會聯(lián)系實際,把學過的政治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中”,38.4%的學生“偶爾會把學過的知識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還有25.8%的學生“不會”甚至“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以運用的地方”。政治學習源于生活,最終要回歸生活,單純學習知識點而不注重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勢必會影響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學習難度,進而影響政治學習的實效性。
著名的教育家霍威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眾多學校開展了自主學習模式的探索,例如,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模式等,都取得一定成效?!皩W講課堂”是徐州市教育局跟隨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基于“學以致用”教學思想建構的一種自主學習課堂模式。該模式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以“學進去,講出來”為主要課堂學習樣態(tài),以“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zhì)疑拓展”、“檢測反饋”、“小結(jié)反思”為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學習的同時學會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學講課堂”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4]總的來說,“學講課堂”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運用進行指引。“學講課堂”作為徐州市教育局推出的一種新型課堂模式,能夠順利推行實施并取得很大的成效,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指導。教師的指引是學生短時間內(nèi)迅速適應學習模式、學會學習的關鍵。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基本了解并適應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不管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目標確立、學習步驟安排、學習計劃執(zhí)行、學習時間利用,還是學習努力程度的調(diào)節(jié)、學習效果的測評、補救措施的采用等學習策略的運用,學生都能夠根據(jù)不同狀況,積極靈活的選擇,并不斷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從而促進各個學科的學習順利開展。
其次,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皩W講課堂”模式強調(diào)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學生手中,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從事和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在“自主先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和要求,自己做出合理的計劃和安排;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互助,自主克服困難、排除干擾,從而保證相關學科學習的順利進行;在“交流展示”、“質(zhì)疑拓展”環(huán)節(jié),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所得分享給其他同學,并根據(jù)小組討論情況提出問題,在課堂上一起解決困惑;在“檢測反饋”、“小結(jié)反思”環(huán)節(jié),學生進行自我檢測、自我反省、自我修整、自我總結(jié),確保知識的鞏固落實。正是在這種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下,學生才能夠根據(jù)這些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要求自主的調(diào)節(jié)學習策略,不斷的促進學習策略的優(yōu)化,從而保證了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獨立性,降低了學習的被動性以及對教師的依賴性。
最后,以“學進去”進而“講出來”為主要學習樣態(tài)?!皩W習金字塔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分為七種,學生在被動聽講的學習方式下產(chǎn)生的學習效果最差,而“教授給他人”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最好。[5]“學講課堂”在遵循金字塔理論所闡述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將“學進去”與“講出來”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樣態(tài),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互助學習、探究學習等有效的學習方法,理解并掌握所學新知識,將當前所學習的新知識和已有的舊知識建立起聯(lián)系,從而有效地將知識信息存貯到記憶網(wǎng)絡中;通過學生之間互助的“做、講、練、教”方式,幫助其他同學克服困難,在“講出來”、“教別人”的過程中,鞏固學生自己所學,促進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在龐雜的學習系統(tǒng)中,“學講課堂”模式形成一套以“學進去”、“講出來”為學習樣態(tài)的有效的學習操作過程,有選擇地把學習方法加以具體化,從而為學習策略實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6]
在“學講課堂”模式下,學生能夠不斷在已有學習策略水平基礎上掌握其他學習策略,能夠選擇適宜有效的學習策略,并借助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法,保證學習策略的具體實施。但是,學習策略的運用是否適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換言之,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對學生掌握和運用學習策略有著重要影響。就高中政治教學而言,借鑒“學講課堂”模式,應當加強教師對學生學科學習策略方面的訓練,通過大量的學習實踐,找準提升其學習策略的途徑,培養(yǎng)其運用學習策略意識。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習策略往往被排斥在教學目標之外,一些教師對政治知識點的教學可謂駕輕就熟,但對于學習策略的的引導與傳授卻無從下手。知識本身固然重要,但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更為重要,借鑒“學講課堂”模式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課的學習策略,提高其學習策略的運用水平,教師應當結(jié)合該模式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傳授關于政治學習策略的基本知識。“學講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革,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凡是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方法、技巧等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都應該及時的掌握并以適當?shù)姆绞絺魇诮o學生。從著名教育家麥基奇
其次,調(diào)動學生政治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分為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學生在以死記硬背為特點的被動學習中,只能呆板、機械的從事學習活動,根本稱不上學習策略的運用,只有學生處在主動學習或稱有意義學習的狀態(tài)下,主體意識得到肯定,主動性得到發(fā)揮,才能夠進行學習策略的運用與優(yōu)化。傳統(tǒng)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主要采取“接受學習方式”,即教師把學習內(nèi)容以定論的方式直接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的學習過程也主要是對課本理論知識和詞句的理解。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晦澀抽象的理論,導致學生提不起政治學習的興趣,學習的主動性也大打折扣。研究表明,學習環(huán)境越是開放的、民主的,受學生歡迎程度越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越強,所獲得的學習策略就會越多,其水平也會越高。[9]因此,教師在傳授政治學習策略的同時,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學生在面對學習任務或者學習問題時,才能改變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在主動地思考、實踐中,促進學習策略運用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師在政治教學中,還要將政治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聯(lián)系起來。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越貼近,學生的興趣就會越高。將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常識、真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才能促進學習策略的運用和優(yōu)化。
最后,在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運用政治學習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不僅是讓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的過程,更是將這些理論觀點運用于生活,指導學生探索社會和人生的過程。提高學生政治知識的運用能力,關鍵在于理論應用策略的實施。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策略對學習活動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主要借助一定的學習方式或方法來實施。[10]“學講課堂”模式為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學習活動中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質(zhì)疑學習等學習方法保證學生“學進去”,采取“做、講、練、教”等方式來促進學生將知識“講出來”。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不具有固定的教學模式,為了提高學生理論應用的意識,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針對實例采取學習方法,通過學習方法的積極運用來保證理論應用策略的順利實施。例如,在學習《經(jīng)濟生活》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一框題中《企業(yè)的兼并和破產(chǎn)》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展示“諾基亞”和“蘋果”的案例,引導學生采取合作學習的方法探討“諾基亞”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原因,并對“蘋果”重振雄風東山再起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11]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關注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對生活實例進行剖析,借助合作學習和小組討論的方法,保證理論應用策略的實施,促使學生不斷聯(lián)系課本知識,嘗試把所學理論運用于生活,在解釋生活現(xiàn)象的同時,達到政治學習學以致用的目的。
新課程改革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對教師的指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皩W講課堂”模式在學習策略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面做出了創(chuàng)新,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傳統(tǒng)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借鑒這一模式,不能墨守成規(guī)、生搬硬套,而是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從高中政治的教學實際出發(f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diào)整和完善,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習策略的轉(zhuǎn)變,由被動接受,轉(zhuǎn)向主動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習策略在政治課堂上發(fā)揮作用,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1]劉電芝.學習策略的實質(zhì)[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22(1):18—20.
[2]張大均.教與學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8-19.
[3]劉電芝.學科學習策略與學科發(fā)展:理論與實證[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2.
[4]王丹.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角色新定位—以徐州市“學講課堂”教學模式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603(24):60-61.
[5]李本松.合作·體驗·教別人—學習金字塔理論在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10):24-26.
[6]彭德正.“學講”課堂學習模型的內(nèi)涵、特征及操作要義[J].上海教育科研,2015,(8):74.
[7]渠曉峰,馬曉林.創(chuàng)造學習策略訓練[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3-4.
[8]蘇靜.思想政治課特殊學習策略初探[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4,(6):94-97.
[9]張大均.教與學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9-30.
[10]陳時見.課堂學習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69-170.
[11]王紅娟.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讀書文摘,2016,(4):264.
G 632
A
1672-2094(2017)05-0104-04
2017-06-21
劉彤彤(1993-),女,山東菏澤人,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鄧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