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本科翻譯教學中翻譯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

      2017-04-14 01:06:12肖艷梅
      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 2017年8期
      關鍵詞:思維習慣場域譯者

      肖艷梅

      (文華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4)

      本科翻譯教學中翻譯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

      肖艷梅

      (文華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4)

      譯者的翻譯行為受到翻譯規(guī)范的約束,隨著譯者在翻譯領域的資本的積累,譯者在內化翻譯規(guī)范時又會形成自己獨有的翻譯思維慣習,最終形成譯者個體鮮明的翻譯風格。本文以英語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索如何幫助在翻譯領域資本不足的翻譯初學者形成一套符合翻譯規(guī)范的思維慣習,從而讓他們有可能快速積累翻譯資本,形成自己獨特的翻譯風格。

      翻譯教學;翻譯思維;翻譯習慣

      0.引言

      近年來,與社會學相結合的翻譯研究認為思維習慣對譯者的翻譯行為產生直接影響。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分析社會現(xiàn)象時提出一系列概念,其中最核心的有三個:場域、慣習、資本?!皥鲇颉敝浮熬哂凶约邯毺剡\作法則的社會空間”(Bourdieu,1993:162)?!皯T習”指人在成長、學習、工作、交往等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學習并內化社會規(guī)律,從而產生一套 “定勢系統(tǒng)”(system of dispositions)(Bourdieu, 1990:54)。該概念主要關注個體如何在各種場域中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傾向;“資本”指決定人們在各種場域中地位高低的資格。資格優(yōu)越者,在場域中占統(tǒng)治地位,反之,只能處于被統(tǒng)治地位。將這三個概念引入到翻譯研究中,我們可以理解為:翻譯場域是一個特殊的場域,譯者的翻譯行為必然會受到各種翻譯規(guī)范的約束和影響,但同時不會一直被動地受到翻譯規(guī)范的約束。西米奧尼曾對西方譯者的行為進行過研究,認為西方譯者在進入翻譯場域之后接受和遵循翻譯規(guī)范從而形成自己的翻譯慣習,但隨著譯者在翻譯場域資本的積累,可能會出于某個目的有意打破翻譯規(guī)范,并形成新的翻譯規(guī)范。

      由此可見,慣習具有“被塑造又具有塑造力”(structuredandstructuring)的特點。從不同側面綜述了國內外對翻譯思維的研究成果:就翻譯思維過程而言,它具有“感知源語—轉換—形成譯文”序列性特點;就翻譯思維品質而言,它具有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敏捷性的特點;就譯者的思維結構內容而言,包含思維的目的、過程、材料、結果、監(jiān)控與自我調節(jié)及非認知因素。因此,若本科翻譯教學中將教學重點從傳統(tǒng)的翻譯技巧填鴨式的講授轉向對他們翻譯思維的關注,利用翻譯規(guī)范對初學者的思維進行培養(yǎng),勢必有助于為他們的翻譯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課堂教學中翻譯思維習慣培養(yǎng)的案例分析

      筆者選擇英語專業(yè)大三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在他們《英譯漢》第一堂課上(此前他們并未接觸任何關于翻譯的課程),讓他們填寫了筆者設計的《翻譯認知問卷調查》。該問卷共包括三大部分:1-6項圍繞非認知因素(翻譯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展開;7-8項圍繞思維過程(思維的序列性、反復性等)展開;9-18項圍繞思維品質(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等)展開。本次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68份。

      問卷1-6項的結果分析顯示:68名學生中,只有4.41%的學生(3人)自我描述“非常有毅力”,44.11%的學生(30人)認為自己“比較有毅力”,51.47%的學生(35人)認為自己“比較缺乏毅力”;以前閱讀過翻譯類書籍的占比 20.59%(14人),曾嘗試過翻譯練習的占比85.29%(58人);5.88%的學生(4人)對筆譯“非常感興趣”,“比較感興趣”的占比70.59%(48人),“不太感興趣”的為20.59%(14人),“完全不感興趣”的為2.94%(2人);愿意每天接觸翻譯書籍或翻譯實踐的占比95.59%(65人),但其中77.94%(53人)表示“愿意,但不一定能堅持”。

      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逾一半的認為自己比較缺乏毅力,絕大部分曾經嘗試過翻譯實踐,且對翻譯有一定的興趣,愿意每天接觸翻譯書籍或實踐,具有一定的翻譯動機,但動機并非十分充足。

      問卷7-8項的結果分析顯示:94.12%的學生(64人)認為需要做譯前準備,而就準備的內容而言,“快速瀏覽原文(63.08%)、分析原文文體及功能(60%)、詞典(55.38%)、了解原文作者個人信息(47.69%)”的重要性呈遞減趨勢。

      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就翻譯思維過程而言,絕大部分對翻譯思維過程,尤其是對譯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及準備工作的具體內容有比較正確的認識。

      問卷9-18項結果分析顯示:95.59%的學生(65人)認為翻譯有技巧可循,98.53%的學生(67人)認為原文不止只有一種譯文;就最佳譯文的特點而言,44.12%的學生(30人)認為“視文本類型而定”,35.29%的學生(24人)認為“譯文讀者能輕松理解”,19.12%的學生(13人)認為“能表達原文主要內容”;就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處理權利而言,69.12%的學生(47人)認為譯者有這一權利,58.82%(40人)的學生認為譯者可“兼顧原文作者、譯文讀者及文本類型進行靈活處理”,當問及如何處理翻譯中的雙語文化沖突或空缺問題時,50%的學生(34人)認為需“視文本類型而定,必要時才譯出”,48.53%的學生(33人)認為需“查找相關信息并照直譯出”,選擇“直接省去不譯”的占比1.47%(1人);被問及“如何處理無法從詞典中找到原文的對應表達”時,88.24%的學生(41人)認為可“結合詞典解釋和上下文”,17.65%的學生(12人)認為可“查找網(wǎng)絡或機器翻譯的結果”,16.18的學生(11人)認為可“猜詞義”,14.71%的學生(10人)認為應“查找詞條更全的詞典”。

      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約一半的學生對翻譯的認識比較靈活,針對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較敏捷地做出判斷和處理,但仍有40%左右的學生缺乏這些品質,例如他們會過重依賴詞典甚至網(wǎng)絡翻譯,約近一半的學生遇到文化因素時會不分情況全部照直譯出。

      并且,筆者在他們完成了問卷后,對他們進行了一次摸底性的筆譯前測,要求他們在20分鐘內完成2002年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英譯漢原題中的一個段落,共72個單詞。從所收回的68份譯文看來,學生對詞語理解的語境意識比較薄弱,集中體現(xiàn)在對 concept、energy、performance、acting的翻譯中,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了將其基本義照搬到譯文中,而忽略了它們與上下文的搭配問題;并且對原文文體風格的體現(xiàn)能力有限:譯文中四字詞語出現(xiàn)了共23次,原文連續(xù)使用了三個結構對稱的并列結構短語,這種句式恰好符合漢語喜好對稱結構的特點,但是譯文中使用一組對稱詞語的一共出現(xiàn)了6次,同時使用兩組對稱詞語的3次,同時使用三組對稱詞語的1次。這說明學生的翻譯思維品質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針對上述問卷和前測所反映出來的學生的翻譯思維的特點,筆者在后來的翻譯教學將關注重點從譯文轉向學生的翻譯思維,從譯文反推譯者的翻譯思路或請學生大膽地分享他們的翻譯思路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弱化“一個原文一種譯文”的觀念,鼓勵學生分享不同譯文;同時不輕易對學生的譯文妄下對錯的結論,對于明顯的錯誤,引導學生追溯原因,并針對該類型的錯誤及糾正方法進行適時的展開和總結。

      在這個班最后一次《英譯漢》的課堂上,筆者對他們進行了筆譯后測,要求他們在30分鐘內完成2014年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英譯漢原題的全文,共147個單詞。從所收回的63份有效譯文分析來看,學生的翻譯思維品質有了明顯提高:從譯文詞語的搭配可以看出,學生的語境意識增強,生搬硬套式的搭配明顯減少,例如,將“physical distance”翻譯成“物理距離”的有7人(占比11.11%,)而譯成“身體(之間的)距離”的有51人(占比80.95%);將“closeness”譯成“距離”的有1人,而譯成“近距離(交談)/靠得近”的有59人(占比93.67%)。詞性轉換、增譯等翻譯技巧的運用更為嫻熟。但同時仍反映出一些問題,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英語長句的理解能力仍有待加強。原文中有一個長句Proximity is also both a matter of personal style and is often culturebound so that what may seem normal to a speaker from one culture may appear unnecessarily close or distant to a speaker from another。該句中含有so that引導的結果狀語從句,狀語從句的主語由一個名詞性的從句充當,且unnecessarily修飾的對象close or distant。從此次譯文分析來看,能夠正確理解并準確通順譯出該句的比率明顯減少(25人,占比39.69%)。

      2.結術語

      翻譯教學中將關注重點從譯文轉向學生的翻譯思維,發(fā)現(xiàn)思維中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適當?shù)赝卣瓜嚓P內容加以鞏固,對于幫助學生在學習翻譯的初期階段建立良好的思維慣習有一定的作用。

      [1]Giddens,Anthony.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M].New York&LondonW.W.Norton, 1996.

      [2]廖七一.翻譯規(guī)范及其研究途[J].外語教學,2009(1):95-98.

      [3]苗菊,朱琳.認知視角下的翻譯思維與翻譯教學研究[J].外語教學,2010(1):98-103.

      [4]邢杰.譯者“思維習慣”—描述翻譯學研究新視角[J].中國翻譯,2007(5):10-15.

      On Translators’Habitus’Building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Xiao Yan-mei
      (Wenhua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ubeiwuhan 430074)

      Translators has to follow translation norms in their translating,but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their capitals in translation field,they may break the existed norms and form their own styl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uthor’s tentative attempt to help build translation beginners’habitus which conforms to translation norms through some innovative teaching.

      Translation teaching;Translation thinking;Translation habit

      H059

      A

      2095-7327(2017)-08-0028-02

      肖艷梅(1979.6—),女,湖南邵陽人,碩士研究生,文華學院外語學部講師,研究方向為英漢互譯。

      猜你喜歡
      思維習慣場域譯者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幼兒100(2023年36期)2023-10-23 11:41:34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0:10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探索發(fā)展學生科學思維習慣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學實踐活動為例
      探索發(fā)展學生科學思維習慣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學實踐活動為例
      中國武術發(fā)展需要多維輿論場域
      武術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2:48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新大學密涅瓦有新教法:認知工具
      大學生(2015年15期)2015-05-30 10:48:04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商河县| 苏尼特右旗| 贡山| 丹东市| 富裕县| 舒兰市| 贡山| 甘南县| 房产| 万山特区| 婺源县| 葫芦岛市| 阿克苏市| 息烽县| 瑞安市| 海兴县| 富源县| 博兴县| 顺昌县| 阿尔山市| 纳雍县| 宜春市| 广宗县| 仁化县| 霸州市| 玉溪市| 民权县| 阿勒泰市| 天等县| 开封市| 潞西市| 阳原县| 宁德市| 施甸县| 元氏县| 新乡县| 水富县| 团风县| 德钦县| 涿鹿县|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