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問題分析
1. 性格缺陷
由于與父母長時間不在一起生活,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會嚴重缺失,缺少機會與父母相互交流,導致留守兒童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
2.情感缺失
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無法從父母身上學習到一些應該具有的情感,在親情弱化的同時也導致其情感的缺失,具體表現為缺乏愛心、缺少安全感以及缺少父母的關愛。
3.難以融入社會和集體
留守兒童往往處在塑造道德素質以及塑造行為方式的較為關鍵的時期,然而這時候他們卻并未得到社會化的培養(yǎng),因此并沒有真正找到自己的社會角色,導致其要想融入社會非常困難。
4.人生觀的偏差
農村里的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只有通過讀書,子女的生活水平才能夠得以提高,社會地位也得以提高,并且認為這是唯一的途徑。但是,部分家長看到一些打工者即便沒有什么文化知識,也能夠賺大錢,這會使這些家長存在困惑,由此認為讀書無用。以上兩種表現都會對留守兒童產生不良影響。
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難題的策略
1.提升家庭教育技能
首先,必須轉變留守兒童家長不正確的教育與培養(yǎng)觀念,重視兒童德智體美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父母應該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上樹立良好的榜樣。
其次,社會必須為留守兒童與其父母之間搭建雙方溝通的橋梁,使留守兒童經常與其父母進行溝通交流。務工人員單位可以通過在寢室內配備公用電話等方法來為務工人員創(chuàng)造與孩子取得聯系的渠道;假期允許留守兒童探望外出打工的父母,并積極提供住宿條件讓其親人團聚。
最后,必須教育家長選好委托監(jiān)護人,并與委托監(jiān)護人定期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子女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與子女溝通交流,以免孩子產生心理障礙。
2. 提升學校教育技能
第一,學校專門為農村留守兒童建立情感檔案。通過檔案對留守兒童的情感狀態(tài)進行跟蹤和更新,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情感波動情況,并及時將留守兒童的在校情況通知給他們的父母,在父母和學校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實現學校和家庭的共同管理。
第二,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學??梢詫嵭蟹忾]式管理模式,這樣可以加強在校留守兒童的監(jiān)督和管理,減少他們的離校時間。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他們接觸社會不良習氣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
3.提升社會教育技能
在社區(qū)中建立留守兒童監(jiān)管、關懷和托管制度,了解留守兒童具體生活的每個農村社區(qū),在村小組的層面建立起有效的監(jiān)管與關懷制度。由留守家庭中有勞動力的成年人組成監(jiān)管關懷小組,經常性地監(jiān)督和管理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行為,多跟他們溝通交流,努力與他們建立一種監(jiān)護人與被監(jiān)護人之外的朋友關系,鼓勵他們多交朋友。
三、結語
每個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都不太相同,由于個體以及生長環(huán)境的差異,其產生因素也是千差萬別,導致大規(guī)模的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內因是由于留守兒童人格特征出現偏差,留守兒童的群居關系不協調:前者會使留守兒童個體產生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等人格缺陷,后者會導致留守兒童產生情感缺失、價值觀錯亂等問題。上述兩種內在因素導致留守兒童在教育、生活大環(huán)境方面達不到正常兒童的心理需求。而外因則與留守兒童教育體系存在殘缺以及社會經濟發(fā)展結構的不均衡有關,前者會導致素質教育不到位,后者會導致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劉 霞,張躍兵,宋愛芹,等.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Meta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1):68-70.
[2]欒殿飛.流動時代的留守兒童問題[J].蘭州學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