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東縣平山第五小學 劉小怡
如何打造“明星型”的英語教師
廣東省惠東縣平山第五小學 劉小怡
在新形勢下,筆者們該如何打造深受學生歡迎的“明星型”英語教師?在筆者所任教的三年級兩個平行班中,做實地教學實驗,用真實的數(shù)據(jù)說話,研究高效的教學方式,以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明星教師;教學模式;教學反思
當下,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少兒讀物層出不窮,小學生的學識、聰明才智已遠遠超出教師和家長的想象。這對教師和家長而言,既是個挑戰(zhàn),也是一個成長契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已漸漸被淘汰。社會、家長、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新形勢下,教師如何能成為備受學生歡迎的良師益友,如何能自信地站在講臺上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每個新時代教師努力奮斗的方向和目標。外行人也許會說,小學英語不過是教一些諸如:Hello! How are you?這些簡單的交際用語而已,誰都能教好,然而,真正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深知,小學英語最為難教,這可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成為受學生高度歡迎的“明星型”英語教師,不僅要施展專業(yè)才能,注重個人修養(yǎng),展示個人魅力,還要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獲得能力的發(fā)展。反之,若作業(yè)量過多,難度過大,學生就會望而生畏,疲憊不堪,縱使教師品德高尚,愛崗敬業(yè),學生也難以提得起興趣。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是:課堂上以講授為主,鞏固性練習留在課后。教師通過批改作業(yè)了解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優(yōu)點是: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系統(tǒng)的知識;便于教師控制教學過程,有利于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它的局限是學生以聽教師講授為主,沒有充分的機會對所學內容及時做出反饋,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不易充分發(fā)揮。而當前提倡的任務型教學法主張較大容量的知識輸入,能較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向時間要效率,向課堂要效率。因此,根據(jù)所在縣區(qū)教學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尤為重要。
為了找出最佳教法,筆者在自己所教的三(1)班和三(2)班進行對比實驗。
在前一階段,筆者在兩班均采用傳統(tǒng)模式教學,主要采用講授法,學生以識記為主。并記錄實驗結果。在Unit 1—Unit 2英語測試中,兩班平均分分別為:三(1)班81.5分;三(2)班80.4分??谡Z測試合格率:三(1)班:85.2%;三(2)班80.5%。
在教學Unit 3—Unit 4時,筆者在三(1)班換第二種任務型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穿插童話、寓言、幽默等。如在講到三年級第六單元的單詞elephant(大象)和ant(螞蟻)時,筆者先繪聲繪色給學生講個故事:elephant(大象)和ant(螞蟻)結婚,可結婚當天elephant(大象)卻不幸去世,ant(螞蟻)哭得很傷心,你們知道ant(螞蟻)傷心地說了什么嗎?學生根據(jù)常理各抒己見后,最后揭開:什么時候才能把你葬完?。繉W生從腦筋急轉彎中習得新單詞elephant(大象),復習ant(螞蟻)。比起一般的講授法,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知識的掌握也牢固。
在三(2)班,筆者仍沿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每天都布置數(shù)量較多的家庭作業(yè),第二天及時批改。在授完Unit 3—Unit 4的課程后,單元測試平均分記錄如下:三(1)班86.6分;三(2)班81.5分,口語測試合格率:三(1)班:94.6%;三(2)班81.5%
結果顯示,第二種教學模式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于是,筆者在思索:如何能在兩種模式中取得平衡,以改進教學方法?使其既能繼續(xù)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做如下嘗試:
2.1 精講多練,做好任務型教學的設計師
在教學三年級第二冊第六單元At the zoo第二課時,筆者綜合兩種教學模式,如教學:Let’slearn與Let’s do時,由于內容較多,教學難點“short”,既可表示矮,也可表示短的意思,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難以在一節(jié)課中消化透徹。于是,筆者從一個寓言故事中引出單詞long和short:從前,有個壯漢舉著一根long long(長長)的竹子進城門,在通過城門時,由于城門太tall(高),于是,他想了一個自認為最高明的方法,把竹子砍short(短),以便順利通過城門,學生在會心的微笑中掌握新的形容詞。緊接著,筆者拿出準備好的姚明的海報,教師做出向上跳躍之狀,欲與姚明比高??耷徽f:I want to be tall.引出tall(高)、short(矮),學生饒有興趣地學習,而教學big和 small時,請四位學生表演吹氣球比賽,在全班的吶喊聲中:big...small...氣球在大小變化之中。針對教學任務,設計啟發(fā)性問題。
在完成教學任務后,本課的重難點已完滿解決。延伸的作業(yè),就是用所學的形容詞介紹自己的家人或家中物品。這樣,既擴大知識容量,又使作業(yè)不至于成為過重的負擔,也使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并能學以致用。
2.2 做個有幽默感、親和力強的教師
教師上課的風格,直接影響到你是否受到學生的歡迎,是否能像塊“磁石”般吸引學生求知若渴的眼睛。為此,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筆者宣布獎懲制度時特別強調,學習積極、努力的同學將獎勵一個英文名字,當學生聽到筆者喚其英語名字時,他們心里的榮譽感油然而生,當然,作為英語教師自己也應有個易記、朗朗上口的英文名字,以便拉近師生關系。此外,教師應永葆一顆童心,講課時滿懷童趣,表情變化豐富逗樂,說話風趣、幽默,哪怕是學生間的沖突也能以幽默的方式化解。教師與學生間關系融洽,學生才喜歡接近教師,對教師的工作主動配合,學習成績才能不斷提高。
2.3 多與學生打成一片,成為學生中的“孩子王”
幾乎沒有一個學生會喜歡不茍言笑、一板一眼、過分嚴厲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學生上課貌似正襟危坐,但課堂氣氛卻極為沉悶,學生注意力容易渙散。哪怕其業(yè)務精通,恪盡職守,學生也只會“敬而遠之”,因此,教師在課間應主動與學生“套近乎”,多陪女生聊天、跳繩;陪男孩們打球、丟沙包等。似乎,這些與教學毫無關系,可得人心者得天下。孫子兵法亦言: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只要筆者們工作的對象——學生擁戴你,工作便是一片光明,反之,“得罪”了學生,哪怕教師們用心良苦,學生也不愿“買單”。只有學生把教師當作自己人,他們才會敞開心扉,樂于配合教師們的教學工作。
2.4 教學中常作反思,做個研究型的教師
教師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讓人麻木、倦怠。人們常說,人生就像一本書,人的經(jīng)歷是人一生的寶貴財富,但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只有那些對自己的經(jīng)歷經(jīng)過充分、深入思考的人,方能稱得上擁有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教育反思實際上是反思者對自己的教育經(jīng)歷進行綜合、總結、分析、提煉的過程。反思者自身經(jīng)驗固然重要,然而,反思者相關的眼光、悟性、學識和知識背景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他們必然會參與到反思中去,并最終決定反思者反思的結果。如果說反思是一種思維的發(fā)酵過程,那么,反思者自身的經(jīng)歷就相當于原料,上述其他原因就相當于促進反思并決定反思質量和結果的酵母。這就像蘋果落地的現(xiàn)象司空見慣,但只有牛頓從中得出了最有價值的成果。記錄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哪一節(jié)課講得特別精彩,是因為嘗試了什么方法,記錄下來。哪一節(jié)課教師學生無精打采,推斷是什么原因,以便在下節(jié)課中改善。哪種批評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有助于改正缺點,所有這些,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好好反思,該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哪些方法該保留,哪些方法要堅決摒棄。多作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科學、客觀、完善,并讓自己逐漸成長起來。
經(jīng)過改進,兩班在Unit 1—Unit 6測試平均分如下:三(1)班91.2分;三(2)班88.7分,口語測試合格率:三(1)班:98.9%;三(2)班97.2%。
可見,隨著對兩種教學模式的吸收和改進,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更愿意投入英語課堂中,從而使英語教學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之中。
杜威說,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繼續(xù)教育自己。在瞬息萬變的社會,應該倡導終身學習、終身教育。而作為教師,學習就是“保鮮劑”,向前輩學習,向名師學習,向學生學習。打造“明星型”英語教師的路還很長,乃至終其一生,但筆者會鉚足勁,一步一個腳印,那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閃爍著,指引著筆者又一次啟航。
胡寅生. 1999. 小學教育學教程[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振宇. 1998. 心理學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