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清華
(龍巖第一中學分校,福建 龍巖 364000)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初探
熊清華
(龍巖第一中學分校,福建 龍巖 364000)
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情景教學、探究教學、習題教學,對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通過物理探究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也會得到培養(yǎng),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主要講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幾點做法。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
初中物理是義務教育,是在《課程標準》指導下進行的全日制教學活動,物理課程總目標之一是:“學習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解決問題或作決定時能嘗試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研究方法”。也就是說初中物理不但要掌握知識,還要學習科學研究方法,更要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yǎng)提升思維能力。大家都知道,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只停留在“言傳”,而更應該是“意會”,讓更多學生提高思維能力。
物理思維,就是指人腦對物理事件、物理現(xiàn)象、物理過程的分析、抽象得出的概念、規(guī)律的體現(xiàn),是解決物理問題的綜合品質。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在形成科學體系的過程中,定義了很多物理概念、發(fā)現(xiàn)了很多物理原理、總結了很多物理學科特有的方法,這些概念和原理在形成過程中表現(xiàn)出許多具有物理學科特點的思維方式。學習物理就是學習概念、原理或理論、定律和方法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這句話從想象力的角度指出了物理思維的重要性??v觀物理學的發(fā)展史,許多重大的發(fā)明、自然現(xiàn)象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都是運用物理思維的結果。[1]筆者從教學實際出發(fā)談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對抽象思維、分析思維、求異思維等能力的培養(yǎng)。
情景教學是物理教學的最重要形式之一。教師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而通過生活常識、生活中看到的物理現(xiàn)象、電影情節(jié)中的物理問題、課堂上有關實驗來創(chuàng)設情境,使師生的活動在老師和學生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和學生思維之間展開,讓學生在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知識點之間通過學生的思維聯(lián)想對信息進行加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物理抽象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在“力是什么”的概念教學中,通過推土機用力推走泥土、漁翁用力拉起漁網、運動員用力舉起杠鈴、頑皮的小象用力向下壓蹺蹺板、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帶靜電的橡膠棒吸引小紙屑等現(xiàn)象,把以上物理過程中的推土機、漁翁、運動員、小象、磁極、橡膠棒抽象為一個物體,泥土、漁網、杠鈴、蹺蹺板、另一同名磁極、小紙屑抽象為另一物體,推走、拉起、舉起、下壓、排斥、吸引抽象為某種作用,從而得出力的概念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又如,人們時刻跟大氣打交道,從來未感覺到大氣壓強。教師在講大氣壓強前創(chuàng)設情景:拿一個可樂罐,裝少許水,放在火上加熱把水燒開,用橡皮泥把可樂罐開口封住放在水池中,同時用冷水澆,讓學生觀察可樂罐發(fā)生的變化,思考是什么使它們發(fā)生了變化,分析得出是空氣的力量,從而抽象出大氣壓強的概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再如,在進行慣性的概念教學時,首先,從運動的物體(平直公路上停止踩蹬的自行車、斯諾克中離開球桿后的白球等)在外力作用撤銷后還能繼續(xù)運動的感性認識出發(fā),抽象出物體沒有外力作用時,仍然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本質;其次,從相同速度的實驗物體在不同粗糙程度的平面上通過距離不同的現(xiàn)象出發(fā),抽象出同一物體的慣性不會隨所受作用的大小變化而改變;再次,從前面幾種不同粗糙程度平面中阻力越來越小,運動距離越來越遠,抽象出一個理想的光滑平面,實驗物體受到阻力為零,則它將以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這樣設置情景引導學生進行階梯式的思維活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培養(yǎng)。
實驗探究教學一般位于教學活動的主要部分?!拔锢韺W是以觀察與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運動和物質結構的一門基礎科學。在教學中許多規(guī)律性的認識是通過對物理事實的觀察或實驗獲得,這種認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所以實驗探究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維培養(yǎng)的好時機。”[2]探究教學中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來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如,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教師要求學生認真按教材進行實驗,再引導學生進行分析: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好處,既能看到平面鏡成的像又能透過玻璃板看到后面未點燃的蠟燭,便于確定像的位置;②將紙板放到剛才像的位置,從玻璃板上方直接看紙板上有沒有像,通過分析紙板上不能呈現(xiàn)前面看到的像,說明平面鏡成像是虛像;③將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點燃的蠟燭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透過玻璃板觀察到未點燃的蠟燭好像被點燃,此時像與蠟燭完全重合,說明所成的像與物體等大;④根據學生在白紙上描繪得到的蠟燭、像、玻璃板位置,用刻度尺測出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得出物像等距;⑤再引導學生將白紙沿玻璃板位置對折,觀察像與蠟燭位置關系,發(fā)現(xiàn)重合,說明像與物體對于平面鏡是對稱的。這樣引導,這樣分析,從而使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再如《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的教學中,學生對于光具座、物距、像距比較陌生,教師可以用實物進行演示,將凸透鏡、發(fā)光的蠟燭、毛玻璃(當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指明物距U(點燃的蠟燭與凸透鏡之間的刻度差)、像距V(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光屏與凸透鏡之間的刻度差);根據凸透鏡焦距在光具座標出一倍焦距、兩倍焦距的點,把蠟燭沿光具座從凸透鏡開始逐漸向外移動,同時來回移動光屏,找到最清晰的像,分別記下U和對應的V的數(shù)值以及光屏上看到像的情況,(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比較、光屏上燭焰的朝向與物體對比)。然后讓學生自己體驗整個探究的全過程。實驗結束后引導學生根據實驗記錄分析:①像比物體大時,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②像比物體小時,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③像與物體一樣大時,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④像中燭焰的朝向與點燃的蠟燭燭焰朝向相反時,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⑤像中燭焰的朝向與點燃的蠟燭燭焰朝向相同時,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⑥物距多大開始才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⑦光屏上的像逐漸變大時,物距怎么變化;⑧光屏上的像逐漸變小時,物距怎么變化。進而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第一是兩個分界點:一倍焦距點是虛像實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點是放大實像和縮小實像的分界點;第二是像的變化情況:物近像遠、大,物遠像近、小。這樣引導,這樣探究,這樣分析,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解法一∶先用天平使用方法測量,再應用杠桿平衡條件,求出被測物體的質量,這種方法主要考察杠桿原理利用左物右碼,得出所測質量為m1;利用左碼右物,得出所測質量為m2;根據右臂長為l2,左臂長為l1,以及杠桿原理得到∶。(m為被測物體的質量)整理可得∶。解法二∶利用等效法(等效替代),在天平的右盤放被測物體,往左盤加減細小物體使天平平衡,然后取出被測物體,再往右盤中加減砝碼,使天平重新平衡,此時砝碼的質量m就是被測物體的質量。
再如,某船在靜水中航速為36km/h,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經過一座橋時,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經過兩分鐘,船上的人才發(fā)現(xiàn),立即調轉船頭追趕,在距橋600m處追上木箱,則水的流速是多少m/s?
總之,物理學科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一個有點為難的學科,談到物理現(xiàn)象、物理實驗、物理規(guī)律,學生情緒高漲,充滿了期待。但說到做物理題,學生就沒了精神。如何將知識應用于實際,解決問題,就是需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分析、求異思維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具有利用物理知識、物理方法、物理思維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做到“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物理教學中一定不能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是習題教學,它是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提升部分。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必須通過學生在習題中進行應用,才能理解得更為透徹。教師在習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題目中體現(xiàn)物理概念的字、體現(xiàn)物理規(guī)律的詞、體現(xiàn)物理條件的句找出來,才能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和明確題目中的條件是否符合物理規(guī)律,同時引導學生注意物理過程,找出物理過程中對應的狀態(tài)物理量,從中找出未知量與已知量之間的關系,做到一題多解,實現(xiàn)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的習題教學在解題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如,如何利用不等臂天平,較準確地測出一個物體的質量?
[1]龍鋒.初中物理情境教學與學生物理思維能力培養(yǎng)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09.
[2]周向南.初中學生物理思維與探究教學初步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2.
[3]王列放.物理教學中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
(責任編輯:詹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