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讀懂香港這本深奧的書的一把鑰匙
      ——評 《“一國兩制”與基本法: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2017-04-15 15:18:24鄒平學
      法治社會 2017年6期
      關鍵詞:政制憲制基本法

      鄒平學

      讀懂香港這本深奧的書的一把鑰匙
      ——評 《“一國兩制”與基本法: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鄒平學*

      王振民教授新著 《“一國兩制”與基本法:二十年回顧與展望》一書從政策基礎、憲制依據(jù)、重大實踐和比較視野四個方面對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豐富實踐及基本法的實施作了清晰、權威、準確的解讀,全書高屋建瓴、亮點紛呈,對理論爭議、疑難問題振葉尋根、觀瀾索源。理論分析、制度檢視、實踐研究經(jīng)緯相織,歷史動感、現(xiàn)實意義和未來展望融為一體,其洞見、論證、視角及方法就像一把鑰匙,為讀者開啟了探究深奧的香港的大門。

      一國兩制 香港基本法 鑰匙 書評

      香港問題一直備受世人關注,但常給人霧里看花、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感。香港中聯(lián)辦前主任姜恩柱曾在赴港上任之初說過,“香港是一本深奧的書。”這句話后來廣為流傳。所謂 “香港是本深奧的書”,無非是說它復雜難懂。香港回歸前我曾在香港的一家英國律師樓工作過半年,算是對香港有一定的了解,返回學界后十多年來一直全身心投入研究香港基本法,我認為姜恩柱先生此言非虛。鄧小平同志在1987年4月16日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中說:“‘一國兩制’是個新事物,有很多我們預料不到的事情?!雹佟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1頁。鄧公的這個論斷也可謂 “深奧”的另一種說法。的確,國家解決香港問題曾頗費周折,回歸后亦非萬事大吉,一系列頗具探索性、挑戰(zhàn)性的問題紛至沓來,令人應接不暇,這不僅增加了觀察研究者的困難、困惑,也使得對它的任何解讀和研究都有隨時落后于形勢之虞。在香港回歸祖國及基本法實施二十年之際,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振民教授的新著 《“一國兩制”與基本法:二十年回顧與展望》。②王振民著:《“一國兩制”與基本法:二十年回顧與展望》,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古人云 “二十弱冠”。二十周年于人而言,正是青春勃發(fā),風華絕代。二十周年于基本法研究和基本法實踐而言,也是一個重要和關鍵的時間節(jié)點,因為過去二十年已有足夠的理論和實踐素材可供回望和咀嚼,可資反思和前瞻。二十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輝煌成就,同時也出現(xiàn)不少重大理論實踐問題亟待研究解決,近年香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xiàn),面臨著國家認同、經(jīng)濟轉型、民生改善、民主發(fā)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等重大挑戰(zhàn),香港與內(nèi)地的合作發(fā)展、和諧關系面臨考驗。未來如何更好回應上述理論和實踐挑戰(zhàn),把 “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實踐向前推進,是我們面臨的重大任務。在這個關鍵節(jié)點,出版這本帶有回顧與展望性質的著作,可謂 “正當其時”。

      出版社將該書定位為國家重點主題讀物,對其推介語是 “權威作者對五大核心主題深度分析,廓清迷霧,指向光明”。讀畢這本書,我認為上述定位和評價恰如其分。如果要我給這部書作個評價,我覺得它是我們讀懂 “香港這本深奧的書”的一把鑰匙。

      正如作者自序中所言,“本書精選了20多年我在 ‘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研究方面的主要文章、評論,記載了20多年來我對相關問題的學術探索歷程。”③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5頁?!叭珪崂砹讼愀?0多年來發(fā)生的主要政治法律事件,特別是回歸以來發(fā)生在香港的重大憲法、基本法事件,可以說是香港回歸20年憲制發(fā)展的學術見證”。④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6頁。書中精萃的35篇文章按主題分為五章,從政策基礎、憲制依據(jù)、重大實踐和比較視野四個方面對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豐富實踐及基本法的實施作了清晰、權威、準確的解讀。全書高屋建瓴、亮點紛呈,對理論爭議、疑難問題振葉尋根、觀瀾索源。理論分析、制度檢視、實踐研究經(jīng)緯相織,歷史動感、現(xiàn)實意義和未來展望融為一體,其洞見、論證、視角及方法就像一把鑰匙,為讀者開啟了探究深奧的香港的大門。具體來說,我認為這本書有如下亮點和特點:

      一、宏觀視野與專題研究相結合

      該書分為五章,第一章 “一國兩制”收文10篇,第二章 “憲法和基本法”收文8篇,從宏觀角度闡述 “一國兩制”、憲法和基本法,奠定全書立論的理論原點、政策基礎及憲制依據(jù);第三章“人大釋法”收文6篇,第四章 “政制發(fā)展”收文6篇,專題研究香港基本法實施中兩個集中體現(xiàn)“一國”與 “兩制”關系,也是引起頗多爭議的憲制層面的重大問題;第五章 “普通法與大陸法”收文5篇,從普通法和大陸法的比較法視角對特別行政區(qū)制度運行實踐涉及的全國性法律在特區(qū)的實施、特區(qū)立法權、司法復核等具體問題進行闡發(fā),呈現(xiàn)出探幽入微的專題研究色彩。這樣一來,全書的編排結構和論證路徑就呈現(xiàn)宏觀與專題、理論與實踐、制度與運行三個維度的經(jīng)緯交織。

      一般來說,宏觀研究切忌宏大敘事流于空乏,專題研究容易出現(xiàn)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問題。該書的研究則把兩者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其宏觀研究不僅體現(xiàn)在理論視域的宏觀,還體現(xiàn)在中國大歷史、國際視野的宏觀,第一章收錄的 《“一國兩制”是政治寬容精神的體現(xiàn)》《“一國兩制”下國家統(tǒng)一觀念的新變化》《香港觀察:理性前行或者勇往直前后退——一個中國歷史的視角》等文章是其代表。在回答 “一國兩制”為什么不會變這個問題時,作者從香港社會的關切入手,針對某些群體對 “一國兩制”能否堅持下去疑慮重重,特別是隨著近年來香港經(jīng)濟地位在國家整體結構中相對下降,這種論調(diào)更是不時浮出水面的現(xiàn)象,分析認為香港社會的疑慮,主要與其對 “一國兩制”內(nèi)涵的狹隘理解相關,作者從 “政治寬容”的角度指出,“一國兩制”具有三個層面的內(nèi)涵:其一,是作為解決港澳臺統(tǒng)一問題對策的 “一國兩制”;其二,是作為國家開放發(fā)展大戰(zhàn)略組成部分的“一國兩制”;其三,是作為全新世界觀與方法論的 “一國兩制”。⑤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3-9頁。中央政府提出 “一國兩制”,當然是為了解決港澳臺統(tǒng)一問題,但目的卻絕不僅限于此。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作為近代人類創(chuàng)造的兩種主要的社會制度,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要么是資本主義,要么是社會主義,只有中國的制度容許二者共存,把兩種制度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身。事實上,正是由于中國擁有香港,才使得我們相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前蘇聯(lián),能夠順利實現(xiàn)改革開放。中國的社會主義不僅要與港澳臺的資本主義共存,也要與國際范圍內(nèi)的資本主義共存。“一國兩制”是 “一個世界多種制度”理念下的產(chǎn)物,是中國古典治理 “求大同存大異”理念的現(xiàn)代重現(xiàn)。⑥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24-34頁。唯有引入這個觀念,才能理解為什么 “一國兩制”不是權宜之策。這種層層遞進、娓娓道來的闡述有助于以理服人。

      又如在論證香港新憲制秩序的確立與內(nèi)涵這一宏大問題時,作者采取了法理論證和實證分析的方法。首先從問題入手,指出香港法律法學界討論香港憲制問題時,總是更愿意強調(diào)香港回歸前后的 “不變”。當然,應該承認,在香港憲制轉軌的 “非常政治”時期,這種對 “不變”的強調(diào)有利于香港的平穩(wěn)回歸,但是,隨著憲制轉軌完成,香港進入 “日常政治”階段后,這種認為 “一國兩制”就是名義上的、虛的 “變”,而實質層面 “什么都不變”的理解,不利于香港特區(qū)的法律、司法體制與香港新憲制秩序的銜接,實踐中的許多爭議也由此產(chǎn)生。對此,作者在書中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了解析,首先以凱爾森的 “根本規(guī)范理論”為基點,指出香港法律的許多內(nèi)容雖然得以保留,但它們的效力基礎已經(jīng)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從肯定英國憲制秩序有效的規(guī)定,轉為肯定中國憲制秩序有效的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取代 《英皇制誥》與 《皇室訓令》成為香港新憲制秩序的基礎,這本身就是一次 “憲制革命”。香港社會既要擁抱那些 “一國兩制”允許 “不變”的方面,同樣也要擁抱那些 “一國兩制”要求必須“變”的方面。唯有如此,才能保證 “一國兩制”之下新憲法秩序的和諧與穩(wěn)定。⑦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93-106頁。

      該書在專題研究方面也頗見功力,新見迭出。以第三章對人大釋法問題的研究為例,作者通過分析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作出的五次解釋,總結和梳理每次釋法引起的熱烈討論與爭論,對三個層層遞進的具體問題提出和論證了自己的學術見解,在不少方面具有新意和創(chuàng)見。

      其一是關于具體的釋法內(nèi)容。該書 《關于 “人大釋法”的幾個問題》和 《對基本法關于特首任期規(guī)定的理解》兩篇文章就深入系統(tǒng)地分析了2005年 “人大釋法”的基本內(nèi)容。⑧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214-226頁。

      其二是關于抽象的釋法制度。圍繞釋法權的爭議,作者通過分析回歸前后香港法律解釋制度的變化,特別是對 “樞密院司法委員會”與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解釋方法的對比,指出從法理層面看,回歸后香港法院對基本法的解釋權,不是原生的,而是基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這種授權關系決定了香港法院對基本法解釋權的有限性。對于深受普通法傳統(tǒng)影響的香港法律界、法學界來說,上述理論或許在短期內(nèi)不容易理解,但這種 “不適應”不能成為抵制 “人大釋法”的借口。為正本清源,作者在書中從 “‘人大釋法’的性質”“‘人大釋法’的程序”“‘人大釋法’的哲學和方法”以及 “‘人大釋法權’與香港司法終審權的關系”四個角度對 “人大釋法”制度進行了解析,全面回應了香港法學界對此問題的疑問。⑨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187-193頁。

      其三是關于釋法背后的政治意涵。作者從五次 “人大釋法”的實踐,歸納出中央對港治理二十年的三項基本邏輯:一是堅持 “一國兩制”不動搖。通過歷次釋法實踐可以得知,香港回歸后確實在政治、社會層面出現(xiàn)了一些爭議,“一國兩制”的實施也并非一帆風順,但是中央政府始終堅持全面貫徹落實基本法,確保了 “一國兩制”不走形變樣。二是用好用足憲法法律賦予中央的權力。香港在 “一國兩制”之下享有高度自治,但 “高度自治”從來不是 “完全自治”,“五十年不變”也絕對不能被理解為 “五十年不管”?!耙粐鴥芍啤敝栽谙愀勰軌蛉〉贸煽?,既是高度自治權充分行使的結果,也有賴于中央依法行使主權,把應該管、必須管的事情處理到位了。三是中央政府始終把 “發(fā)展經(jīng)濟、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動民主”作為治港工作的核心,歷次釋法的具體內(nèi)容,均與上述核心工作保持著高度一致。⑩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234-239頁。這就把專題研究的結論提升到了宏觀研究的層面。

      二、中國立場與香港情懷相融洽

      所謂中國立場,就是堅定維護 “一國”原則,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為最高原則。該書這一立場旗幟鮮明。如該書第一章闡述 “一國兩制”的源與流,在 《“一國兩制”是政治寬容精神的體現(xiàn)》一文中,作者鮮明地提出并論證了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的不同不應當成為國家不統(tǒng)一的理由,不應當成為搞分裂的借口。作者在 《“一國兩制”的初衷是實現(xiàn)并維護國家統(tǒng)一》一文中認為 “實行 ‘兩制’的前提條件是必須首先滿足 ‘一國’的基本要求,能夠實現(xiàn)并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這是大前提,是 ‘兩制’存在的根和本”,指出了香港社會拿 “兩制”來對抗 “一國”、破壞“一國”甚至鬧獨立等變形走樣的危害和嚴重后果。該書在闡發(fā)論證 “一國”為什么必須是 “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時,并未因為當然的政治正確而以勢壓人,而是擺事實、講道理,以法理和道理服人。該書第二章數(shù)篇文章從不同的層面深刻闡述回歸后香港新憲法秩序的確立及其構成、憲法與基本法的關系、“一國兩制”實施中的憲法問題、中央與特區(qū)的關系、高度自治的法律界限等重大理論和制度原則問題,其主旨紅線仍是從憲制基礎角度闡釋 “一國”和 “兩制”的基本原理,闡釋中國立場的治港路徑。

      該書還充滿了作者拳拳的愛港之情,洋溢著濃濃的香港情懷。作者王振民教授早年師從中國憲法學巨擘和基本法大家許崇德教授,1995年完成并于2002年出版的博士論文 《中央與特別行政區(qū)的關系——一種法治結構的解析》,是基本法研究領域一部力作。在香港回歸前的1993-1995年,作者在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學習兩年,期間不僅對香港普通法和本地法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而且與香港法學界、法律界人士建立了廣泛而密切的聯(lián)系。除了長期研究港澳問題外,作者還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親身參與了處理基本法實施重大問題的實踐。2016年初,作者調(diào)任香港中聯(lián)辦法律部部長。作者的這種經(jīng)歷,使得作者相較于很多內(nèi)地研究基本法的學者來說,具有了解香港區(qū)情政情民情的優(yōu)勢,具有熟悉香港社會脈動的便利。作者在書中表明了自己的心跡,“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熱愛 ‘一國兩制’事業(yè)”,其愛港、知港、熟港的香港情懷躍然紙上。值得稱道的是,書中香港情懷的流露始終統(tǒng)一和融洽于中國立場。比如,作者從中國歷史角度對香港的觀察、對 “一國”之下的 “兩制”相處之道的闡述、對基本法與香港命運的分析、對香港深層次問題的思考,客觀公允,持論平和,充滿了對香港前途和命運的關切、對 “一國兩制”的堅定信念。再比如,回歸后的香港社會,不少人對于中央政府為什么總是強調(diào) “一國”是 “兩制”的前提和基礎不能理解和接受,反對派更是堅定地認為,“兩制區(qū)隔”才是特別行政區(qū)制度的核心所在。對此問題,你若講 “主權理論”“中央權力”,他便談 “自治權理論”“自由民主”理論,雙方南轅北轍,漸行漸遠,不歡而散。針對這一現(xiàn)象,作者從常識入手,指出香港回歸前,兩地之間其實就一直是 “兩制”,只不過那時候是 “兩地兩制”,回歸后所改變的恰恰不是兩制,而是 “一國”,是通過恢復行使主權改變了 “一國”遭遇破壞的屈辱歷史。換句話說,在香港回歸后,對于香港社會、特別是普羅大眾而言,陌生的不會是 “兩制”,而是 “一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只談 “兩制”,不談 “一國”,或者突出 “兩制”,淡化 “一國”,就必然會致使 “一國兩制”走形變樣。作者進一步闡發(fā),實現(xiàn) “一國兩制”的目的是為了和平解決國家統(tǒng)一問題,但是如果 “兩制”走形變樣得太嚴重,已經(jīng)威脅到了 “一國”的存續(xù),國家自身的存在都因為實施 “兩制”而產(chǎn)生疑問,那么任何政府都會為了自身的存續(xù)而放棄 “兩制”。從這個角度說,“一國兩制”如果失敗,受到直接損害的也將是 “兩制”,而不是 “一國”。作者語重心長地指出,香港越是堅定地支持 “一國”,國家才越能放心讓香港實施 “兩制”,這才是 “一國兩制”的良性循環(huán)。反之,香港如果讓國家戒心疑慮不斷加強,“兩制”的空間只會日漸狹窄,“一國兩制”就會進入 “惡性循環(huán)”。中國古代智慧強調(diào)的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這個道理。作者直言相告,“一國兩制”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超常規(guī)安排,因此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香港社會應該倍加珍惜 “一國兩制”的成果。“一國兩制”如果失敗了,國家損失的是面子,香港損失的則是里子。?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35-39頁。作者的這番諍言,愛港心切、忠言逆耳,或許某些香港人覺得刺耳,但卻是真正從關心香港整體利益和福祉發(fā)出的肺腑之言。

      政法研究首先要解決問題的是堅守什么樣的立場、提出什么樣的觀點和運用什么方法。作者在該書結語 《香港為什么依然重要》中總結20多年研究 “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兩個出發(fā)點時指出自己一是把它當成科學來研究,熱愛真理,追求真理,講真話;二是要熱愛祖國。這當是學者基本的政治取態(tài)。他深情地寫到:“永遠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和家國情懷,對人民和大地真誠的熱愛,應當體現(xiàn)在一切學術研究之中”。他表示,不會因自己一些學術觀點 “有時被人誤解、曲解、攻擊”而表示將 “改變自己對真理的終極追求,不會改變自己的學術風格和志趣”。?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346頁。對此,我十分認同作者在該書堅持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應當看到,隨著香港基本法實施的爭議性問題頻發(fā),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和重視香港基本法研究,基本法研究已有成為一門顯學的端倪。這當然是個好現(xiàn)象。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一些人奉馬克斯·韋伯的 “價值中立”論為圭臬,對在基本法研究中學者堅守 “一國”原則的立場,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放在首位的做法戴上國家主義的帽子,有的曲解甚至攻擊為一種 “泛政治化”研究,批評這不是研究學術、不是探究真理,指責這是為國家權力背書,為中央集權站臺。而一些人對香港社會存在的突破 “兩制”底線、抗拒中央權力、反對人大釋法、不接受中央對政制發(fā)展的主導權決定權等做法卻或明或暗地喝彩,覺得這是在追求自由、民主、人權。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誤用的 “價值無涉”,錯位的 “價值中立”。難道維護國家主權就會損害人權法治自由?難道堅持 “一國”原則就一定會破壞 “兩制”?

      暫且先放下社科研究是不是要堅守 “價值中立”這樣的問題,我們只需要回答香港問題研究為什么不能 “價值中立”而必須堅持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和安全的立場。香港問題本身就是中國屈辱近代史的一個縮影,近代中國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就是從香港島被英國占領開始。解決香港問題的根本在于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一國”是 “兩制”的前提天經(jīng)地義。中國自古以來就擁有對香港的主權,制定香港基本法,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并決定在特區(qū)實行的制度,是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必然結果。設計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制度的基本內(nèi)容,無論是規(guī)定中央與香港特區(qū)的關系,規(guī)定香港特區(qū)的法律地位,還是規(guī)定中央對香港特區(qū)的權力以及授予香港特區(qū)多大范圍的高度自治權,都首先需要遵循堅持一個國家、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最高原則,都是以國家主權歸屬于中央這一根本的政治現(xiàn)實為前提和基礎的?!耙粐鴥芍啤钡那疤崤c基礎在于 “一國”,中央代表統(tǒng)一的 “一國”行使的國家管理權是特區(qū)自治權的來源,因此不能把中央權力對特區(qū)權力必要的干預、限制和監(jiān)督說成對 “一國兩制”的破壞。所以,我認為以所謂 “價值無涉” “價值中立”的主張研究基本法不符合 “一國兩制”政策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在這一點上,該書作了很好的回答。

      三、問題意識與實踐理性相統(tǒng)一

      眾所周知,基本法研究理論性強,同時政治性、實踐性也很強,如何直面問題,尊重實踐理性,學術難度很大。該書在這方面也頗為成功。例如,政制發(fā)展問題是基本法實施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也是長期困擾著特區(qū)發(fā)展穩(wěn)定的重大問題。自從2003年 “政改”議題出現(xiàn)以來,香港社會就對此一直爭議紛起,2014年爆發(fā)的 “違法占中”運動,更是將有關爭拗推至頂峰。如何認識和解決這一挑戰(zhàn)性難題,作者在書中沒有泛泛而談,也沒有閃躲回避,而是直面香港政制發(fā)展問題上的 “四個關鍵點”,進行了針對性地分析,回答了如下問題:

      1.“政制發(fā)展”到底是在發(fā)展什么?

      不少關于香港政制發(fā)展的討論之所以脫離實際、天馬行空,重要原因是沒有對 “何為香港政制發(fā)展”這一前提性問題有清晰的認識。作者在書中認為,香港的政治體制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中央與特區(qū)的政治關系;二是特區(qū)本地的政治體制。而香港特區(qū)本地的政治體制本身又包括兩點:其一是設立哪些政權機關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對此基本法設計了行政主導體制。其二是政權機關的產(chǎn)生方式,特別是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的產(chǎn)生方式。上述第一個層面,即中央與特區(qū)關系,以及第二個方面特區(qū)的政治體制所包括的第一點 “設立哪些政權機關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長期不變,保持穩(wěn)定的,不屬于政制發(fā)展的范疇。因此,香港社會討論的政制發(fā)展,只能是第二個方面的第二點——特首和立法會的產(chǎn)生方式上,這只涉及對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治體制的局部修改,不涉及對特區(qū)整個政治體制的全盤審視,因此需要明確香港政制發(fā)展不是無限的,而是有特殊的含義、特定的范圍。?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288-289頁。

      2.為什么香港政制發(fā)展的主導權在中央手中?

      香港實行什么樣的政治體制是國家依據(jù)憲法并具體通過基本法加以規(guī)定的,這是國家主權的體現(xiàn),是 “一國”的要求,一個地方如果能夠獨立決定自己實施什么樣的政治體制,則意味著它是享有獨立主權的國家,香港的政治地位決定了其政改主導權只能在中央手中。?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261-267頁。當然,中央擁有政改主導權,絕非意味著中央在決定香港政制發(fā)展的過程中不需要征求香港的民意。從實際情況看,中央政府在作出每次政改決定前,都會以各種方式咨詢香港社會不同階層的意見,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央的政改主導權”與 “香港的政改建議權”是兩項具有關聯(lián),但性質截然不同的權力,不能混淆。?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280-281頁。

      3.中央政府對香港民主發(fā)展持何種態(tài)度?

      香港社會一些人對中央政府在香港政制發(fā)展上的態(tài)度有很多誤讀,反對派指責中央政府作為“極權政府”不可能真心支持香港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污蔑中央是香港民主發(fā)展的最大障礙。對此,該書通過講事實、擺道理,作了有力的辯駁:第一,需要看到,在香港推行民主是中國單方面的決定,并堅持寫入到了基本法之中,因此,可以說中央政府才是香港最大的 “民主派”;第二,在要不要在香港推進民主的問題上,中央與香港各界并沒有分歧,目前的癥結根本不在于香港要不要推進民主,而是如何推行民主,推行什么樣的民主。中央政府關切的重點是,香港民主的發(fā)展,能否嚴格按照基本法所設計的框架來展開。由此可見,要不要 “在法治原則下推行民主”才是當前中央政府與香港反對派的根本分歧。?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268-273頁。

      4.中央基于何種原則決定香港政制發(fā)展的進程?

      自從香港反對派在2015年一意孤行否決政改方案后,何時、如何重啟政改就成為了香港各界關心的問題。對此,作者在 《香港未來政治發(fā)展之思考》一文中歸納總結了中央政府推進香港政制發(fā)展的原則:第一,既然香港特區(qū)的政治體制是根據(jù) “一國兩制”方針政策設計的,因此香港政制發(fā)展肯定要堅持 “一國兩制”原則,這意味著 “一國”和 “兩制”應該通過政制發(fā)展得到同樣的保障和強化,削弱其中任何一個,都不符合 “一國兩制”的精神;第二,香港作為一個利益多元的社會,發(fā)展民主要保障社會各界的均衡參與,唯有如此,香港推行的才是優(yōu)質民主,才能保證香港的“民主政治”與 “繁榮穩(wěn)定”比翼齊飛;第三,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實際情況加以推進。這里的實際情況不僅包括香港本地的情況,而且還包括整個中國的實際情況,以往香港社會在討論民主發(fā)展時,往往只關注前者,而忽視中央政府在推進香港民主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與承擔的壓力,香港政制發(fā)展從來不是地方性、而是全國性的政治問題。?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274-282頁。

      此外,該書在針對香港法院適用中國憲法的問題,除了抽象的理論分析外,還注意從實證的角度,對于在新憲制秩序背景下,香港特區(qū)法院在司法實踐中究竟有無適用憲法、如何適用憲法、適用的局限及其原因進行了全面分析。作者認為,“基于主權回歸而理應適用的訴求”與 “不能完全適用的實踐”之間的矛盾,是憲法在香港適用問題的難點。從實踐看,回歸后香港各級法院在判決中適用憲法的情況并不顯見,然而,目前的憲法適用都局限于特定案件或特定問題上。顯然,這種狀況不利于憲法的最高效力及其規(guī)范性價值在香港的充分彰顯。對此,作者提出目前可以運用法律解釋的方法,發(fā)揮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香港法院適用憲法上的橋梁和監(jiān)督作用,而此問題的徹底解決,則需要憲法學理論為 “一國兩制”內(nèi)在張力的紓解,提供一個更為融貫的體系化思路。?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240-257頁。

      四、國際視野與比較方法相承接

      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是國際金融中心、貿(mào)易中心、航運中心。新中國成立后處理香港問題的基本政策的考量就是放在國際大背景的戰(zhàn)略層面來考慮的,回歸后對香港的治理也仍是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和國際層面來著眼發(fā)揮香港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所以,缺乏國際視野來觀察香港,肯定會偏狹和片面。該書具有國際視野,同時注意與比較方法的承接,使得其觀點和論證堅實可靠。書中 《“一國兩制”下國家統(tǒng)一觀念的新變化》《“英國入盟”與 “香港回歸”》《從樞密院司法委員會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普通法的治理哲學》《關于香港 “司法復核”的若干問題》等文章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例如 《論港澳回歸后新憲制秩序的確立》一文闡明了港澳回歸在保持港澳 “基本不變”的態(tài)勢下,中國恢復對港澳行使主權帶來的新憲制秩序這一根本性變化。作者告誡大家,無論在情感上是否承認,都必須理性地正視和接受這個基本的政治現(xiàn)實,那就是以中國憲法和基本法為核心的港澳特區(qū)新憲制秩序已經(jīng)取代了之前港英和澳葡的舊憲制秩序。文章還以近代英國的 “公法革命”為觀照物,告誡大家如何清醒地意識到并理性地對待這種根本性變化,及如何做好 “變”與“不變”的銜接與磨合。?參見前引②,王振民書,第93-106頁。這一觀點震耳發(fā)聵,極有現(xiàn)實意義。

      該書也嫻熟地運用了比較方法,如從普通法和大陸法的比較角度來分析基本法解釋、普通法的治理哲學、香港的司法復核等問題,或者從香港、澳門兩部基本法的比較角度研究特別行政區(qū)制度在兩個特區(qū)的異同等。

      五、文風平實,通俗易懂

      政法類論著最大的韻味就是 “無味”甚至 “無趣”,但收入該書的論文一如作者其他的作品,有娓娓道來的故事,有恰如其分的比喻,更浸透了講真話、講實話、講通俗易懂的話的風格。讀者看不到為賣弄而堆砌的外文資料和累贅不堪的注釋包裝,也不見不少學術論文標新立異的新名詞、新概念,更不必擔心閱讀起來像其他 “理論書”那般艱澀難懂。讀罷該書,我們或許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政法問題還可以這樣研究,原來基本法的論文還可以如此精彩。該書這個特點,或許與作者做人做事謙和低調(diào)有關,或許與作者在從事學術研究的同時還大量參與基本法的實務工作經(jīng)歷有關。我相信,這更與作者對港澳基本法研究一如既往的學術熱情、敢于善于講真話的初心以及對香港的未來、對 “一國兩制”事業(yè)從未動搖的決心有關。

      閱讀最美好的感受,無非是被作者的筆觸和思考吸引,跟隨作者一路探尋歷史,一同檢視現(xiàn)實,一起展望未來,感同身受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相信每一個閱讀王振民教授這部新著的讀者,都會有同樣的收獲。

      (責任編輯:葉海波)

      10.19350/j.cnki.fzsh.06.015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法學會港澳基本法研究會會長。

      猜你喜歡
      政制憲制基本法
      省憲、統(tǒng)一與護法:聯(lián)省自治運動的憲制反思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8:00
      教育何以塑造理想國
      ——《理想國》卷八芻議
      社科縱橫(2019年4期)2019-02-18 21:53:13
      資管業(yè)的基本法應當是《信托法》
      金融法苑(2018年2期)2018-12-07 00:58:52
      民主的憲制限度:重建時期的憲制及其實施問題
      行政法論叢(2018年1期)2018-05-21 00:41:40
      立法權的憲制化:議會民主的憲法使命
      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的解釋提請主體
      法律方法(2017年2期)2017-04-18 09:00:58
      首部地方性“基本法”有何新意
      熱議深圳醫(yī)療“基本法”
      “走出帝制”:歷史先聲與在場記錄——《民國政制史》導讀
      法律史評論(2016年0期)2016-11-08 01:41:49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議會在香港政制架構中的地位作用
      龙州县| 阿尔山市| 霍山县| 项城市| 咸宁市| 沅江市| 商城县| 吉水县| 阜南县| 东光县| 迁西县| 都匀市| 孟津县| 灵璧县| 仁寿县| 宁德市| 上虞市| 台南县| 天气| 吉安县| 老河口市| 翁源县| 宜宾市| 饶河县| 白城市| 交口县| 永济市| 河东区| 永宁县| 双流县| 中牟县| 土默特左旗| 磴口县| 积石山| 遂宁市| 旌德县| 乌苏市| 沅陵县| 海宁市| 安康市|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