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佳
在皇宮中,有專門負責為嬪妃研制養(yǎng)生美食的人,從而漸漸地形成了宮廷專有的秘制養(yǎng)生美食?,F(xiàn)在這些秘制的美食已經(jīng)流傳出來了,一起來看一下吧!
原料:黨參60克,茯苓60克,白術(shù)30克,薏苡仁、芡實、扁豆、蓮子、山藥各90克,白糖240克。
制法:共研細末,同白米粉蒸糕。每服不拘多少,日進兩三次,白開水送下。
功效:此方不寒不熱,平和溫補,扶養(yǎng)脾胃,男女諸虛百損,服此糕,無不神效。
此方對于脾胃虛弱,心腎不足之證更為相宜。
原料:茯苓、蓮子、芡實、山藥、粳米、糯米。
制法:茯苓等藥各等份共研為細粉,粳米、糯米另磨粉。取藥粉3份,粳米粉5份,糯米粉2份,用水和成糕,放入籠內(nèi)蒸熟,做成小餅。每日早晚各食1~2個。
功效:健脾益腎,寧心安神,延年益壽。
此為清宮食療秘方。茯苓,《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說它“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是古代醫(yī)家常用的益壽藥。
原料:人參60克,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各120克,懷牛膝、枸杞子各60克。
制法:人參研為細粉。余藥煎煮后過濾去渣,加入蜂蜜適量,加入人參粉,煉成膏?;?qū)⒅T藥共研為粉,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藥膏每日2次,每次半匙,白開水沖服。藥丸每日2次,每次10克,空腹白開水送下。
功效:滋腎益肺,健脾養(yǎng)心,填精補髓,強身壯體,延年益壽。
集靈膏是清康熙年間宮廷御醫(yī)顧松園改進之方。由于方中藥物偏于滋陰補血,所以脾虛腹瀉者最好不用。
原料:天門冬500克,麥門冬500克,川貝面120克。
制法:天門冬、麥門冬加水熬成膏,加川貝面、蜜收成膏。每日早晨用4~5茶匙,白開水沖服。
功效:此膏清心潤肺,止咳化痰,滋陰降火,解渴除煩。
方出《清太醫(yī)院配方》。方中二冬均為甘寒養(yǎng)陰佳品。
原料:霜桑葉60克,菊花60克,蜂蜜適量。
制法:上藥研為粗粉,煉蜜為丸如綠豆大?;蛞运就福ピ?,再熬成濃汁,兌蜂蜜服膏。每日2~3次,每次6克。
功效:平肝明目,清熱散風,降血壓。
此方對老年人非常適宜。
原料:五味子240克。
制法:將五味子洗凈,水浸半日,煮爛去渣,再熬成飴,少兌蜂蜜收膏。每日口服1~2次,每次1匙,開水沖服。
功效:補腎健腦,滋陰益氣,養(yǎng)心。
此方收錄在《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中,是用來給慈禧補身體和養(yǎng)心神的。
原料:白茯苓(去皮)60克,山藥60克,芡實90克,蓮子(去心、皮)150克,神曲(炒)30克,麥芽(炒)30克,大米、糯米各500克,白砂糖500克。
制法:將諸藥搗成粉,與大米、糯米共放布袋內(nèi),再放到籠內(nèi)蒸熟,取出放簸箕(或大木盤)內(nèi),摻入白砂糖攪勻,揉成小塊,曬(或烘)干貯存,備用。老年人每日2~3次,每次1~2塊。
功效:健脾胃,益腎養(yǎng)元氣,寧心安神,延年益壽。
這是明代宮廷食療驗方,出自《魯府禁方》。清代名醫(yī)張錫純說山藥是滋補藥中無上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