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臻奕
最近,《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正式發(fā)布。一時間,“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教育界的又一個熱詞。
這是好事,是國民矚目教育發(fā)展的大好事!筆者認為,“核心素養(yǎng)” 已經跳出了“三維目標”“素質教育”的層面。“核心素養(yǎng)”框架的正式發(fā)布,表明教育時代的進步,表明教育理念的提升,表明教育終極價值的理性回歸。一句話,它標志著教育目標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
什么是教育?廣義地講:“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從定義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哪一個視域,無論哪一個層面,最終歸結到一點:教育具有社會性,它是培養(yǎng)社會人的活動。
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核心素養(yǎng)”倡導者認為:“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蹦敲?,據(jù)此“總體框架”,我們就不難解讀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社會需要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社會需要有相當“自主發(fā)展”能力的人,社會需要有積極“社會參與”的人。一句話,社會需要“全面發(fā)展的人”。
那么,作為“上講臺的人”,“核心素養(yǎng)”需要我們做什么?我們的“一畝三分地”該發(fā)生哪些改變?筆者認為,這里面有兩點是至關重要的。
一是我們的思想要“脫俗”了。 新時期,一線學科教師要積極主動學習《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總體框架,深入研究其內涵、主旨及要義。作為教育者,只有自身弄明白“是什么”“為什么”,才有資格、有能力、有底氣去實踐“做什么”。因此,在“總體框架”的推動下,我們學科教師要積極主動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xiàn)象,那種“唯分數(shù)論”“唯考試論”的思想要盡快“脫俗”,理念要迅速更新?!爸鲃印奔由稀巴苿印辈庞小靶袆印薄N覀儾粌H要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力、學習力,更多的要關注學生的思維力和生命力。
二是我們的行動要“避虛”了。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按照專家學者的定義:素養(yǎng)=態(tài)度(知識+能力)。從公式中,我們不難看出,“素養(yǎng)”是知識、能力、態(tài)度的綜合表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是這些綜合表現(xiàn)中最為基本、最為集中、最為重要的素養(yǎng)。我們更要從這個公式中讀懂另一個要義:除了知識、能力,“態(tài)度”將成為“素養(yǎng)”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因素。
葆有教育良心,秉持教育良知,放眼長遠,為子孫負責,為民族擔當,這就是“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國家和人民對所有教育人提出的新要求。
各位教學一線朋友,您準備好了嗎?
(作者單位: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