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明哲
語文教學最大的悲哀是語文本體的淡化和失落。語文本體就是文本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相關內容的,即關乎“怎么寫”的問題?!墩嫦胱兂纱蟠蟮暮扇~》是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童真、童趣的兒童詩。執(zhí)教《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文,我從聚焦文體、借助文本、扣住文脈三個方面引導孩子們在低年段語文課堂上誦讀品悟、想象表達、趣味識寫。認真反思教學,教者努力從語文意識的視角闡釋現代兒童詩的教學。
案例一:
師:夏天是位小姐姐,她想變點兒什么呢?自由朗讀詩歌《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生:雨滴、小魚、蝴蝶、蟈蟈、星星、新月、荷葉。
師:在這些美好的愿望中,你最想變成什么?
生:我最想變成雨滴。雨過天晴,小雨滴在陽光的照耀下晶瑩透亮。
師:像鉆石一樣的雨滴躺在一片綠葉上,不知不覺睡著了,誰來讀一讀?(指名讀、小組讀)
師:小河里的水清澈冰涼,用文中一個詞是什么?
生:清凌凌。我想夏天已經很熱了,小魚在清涼的小河里游來游去一定很舒服。
師:誰想做這一條悠閑自得的小魚?讀一讀這句話。
生:(自由讀)我真喜歡這條小河呀!
師:夏天來了,花叢里的花兒顯得更加嬌艷了。這里一朵,那里一朵,爭相開放。美麗的蝴蝶來到這里會做些什么呢?誰來繼續(xù)讀。(出示:在花叢中穿梭)
生:這片花叢可真美,蝴蝶們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呢!
師:蝴蝶妹妹們在花叢中自由自在地“穿梭”,你們中有哪一只蝴蝶能快樂地朗讀呢……
簡析: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是貫穿本課教學始終的一條主線。讓學生讀讀、說說,教者相機點撥,讓孩子體會“透明”“清凌凌”等詞語準確生動的運用。抓住每一次在大自然里“變”的美好,借助多張圖片和舒緩的音樂創(chuàng)設一個絢麗多彩的夏天生活情境,為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對閱讀材料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提供條件。在此基礎上再啟發(fā)孩子結合生活中看到的夏天景象激活孩子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沉浸在和大自然親近的喜悅中。
案例二:
師:(感受變成荷葉的美好)我們來仔細瞧瞧荷葉吧!碧綠碧綠的葉子在荷塘里舉著,就像——
生:荷葉像一柄大傘。
生:荷葉像一張大大的飛盤。
師:你們喜歡這樣的荷葉嗎?
生:它的顏色很漂亮,我很喜歡。
師:不僅你們喜歡,小精靈們也喜歡呢?(引讀)“小魚來了……雨點來了……”
采訪:小雨、小魚,夏日里驕陽似火,你怎么游得這樣歡快?。?/p>
師:(播放夏夜荷塘里的聲音)仔細聽,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在這一片荷塘呢?
出示句式訓練:……來了,在荷葉上……;……來了,在荷葉上……
生:蟈蟈來了,在荷葉上蹦跳。
生:蜻蜓來了,在荷葉上休息。
生:蝴蝶來了,在荷葉上翩翩起舞。(邊說邊加上動作)
簡析:童詩要有豐富的想象。正如“留白”的藝術在于點到為止,剩余的就留給讀者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從而讓詩歌的畫面更加豐滿,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在詩歌教學中,適當地組織學生進行規(guī)范句式的訓練,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想象,訓練思維,而且便于他們積累語言,感受語言文字的形式美感并進行詩意的表達。
案例三:
師:這一切奇思妙想都源于一次與夏天這位小姐姐的對話,她是怎么問我的?(出示第一小節(jié))
生:她熱情地問我。
師:夏天這位小姐姐很喜歡小朋友,就連提問都很友好呢。(出示“熱”字的古體字)你們仔細觀察,“熱”這個字是什么結構?
生:上下結構。
師:是的,“熱”下半部分的“四點底”和火有關,它原來是指一個人舉著火把給四周帶來了光和熱。
生:“熱”這個字上半部分有個提手旁,就像一個人在用手舉著火把一樣。
生:我覺得“熱”的四點底就像四根火把的火焰,熊熊燃燒著。
師:你們的想象很有趣,一下就能幫助我們記住了這個字。
師:夏天真熱,小朋友們會跟著爸爸媽媽去游泳池游泳,仔細觀察“游”這個字。關于這個字,你有什么小妙招來記住它呢?
生:在一片方方正正的荷塘里,一個小孩子頭頂一片荷葉從水底鉆出來,濺起了點點水花兒。
師:(掌聲)通過編一個小故事,就讓我們把“游”這個字記住了,很了不起!
簡析:課文中 “熱”這個字筆畫較多,字形難記,“橫斜勾”需要特別提醒;“游”這個字右半部分識記比較困難。通過“熱”的古體字和“游”的動畫資料,將字理識字和趣味識字相結合,進而在課堂中努力營造出一種文化氛圍,將漢字的情與趣氤氳在低年段語文課堂教學中。
【案例反思】
1.聚焦文體,誦讀詩歌品悟詩情
薩特認為: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文中有許多表示修飾的詞語,如“透明、清凌凌、彎彎的”等,這些詞語本身具有節(jié)奏感、音律美,它們就像一顆顆寶石鑲嵌在兒童詩里,待老師和孩子們一同去挖掘,真正使它內化到孩子的語言系統(tǒng)中,幫助孩子去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比如:“小朋友會做出眨眼的動作,天空中的星星也會眨眼,你覺得這樣的星星怎么樣呀?”又如“在寂靜的夜里,綠葉上的小雨滴在微風中搖啊搖,不知不覺睡著了,誰能說說它睡得怎么樣,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在這里,抓住“眨眼”和“睡”兩個詞讓孩子結合自己的體驗來談談感受,深化他們對詩句的感悟,感受每一次“變”的快樂。再通過多種形式,層層深入地反復誦讀,讀中感悟,在朗讀和對話中激起孩子與文中“我”的共鳴。在與大自然親近的喜悅之中,帶著孩子感受、欣賞、創(chuàng)造美,悄無聲息地陶冶情操,潤澤詩意童年。
2.借助文本,想象畫面學會表達
上課時,播放一段夏夜荷塘小動物們鳴叫的音頻資料,在夏夜的蟲鳴聲中,渲染了熱鬧的荷塘景象,激活了學生的表達的欲望,拓寬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再用“……來了,在荷葉上……”的句式引導說話練習,這樣的訓練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規(guī)范其言語表達,其實不也在深化對詩意的理解嗎?原來,做一片大大的荷葉是幸福的,在給人快樂的同時也讓自己快樂無比。在潛移默化中,不留痕跡地將“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的思想意義滲透到語言文字的感悟中去。
3.扣住文脈,趣味識字扎實寫字
《語文課程標準》在低段識字寫字教學中強調每天的語文課要安排10分鐘寫字時間。從這樣的硬性規(guī)定中不難看出,寫字時間在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
怎樣將生字與閱讀教學巧妙地結合起來呢?細讀本文第一小節(jié),會讓人豁然開朗:“我”的這一切美好的幻想都是源于一次與夏天這位小姐姐的對話。原來“熱”就藏在問話的語氣里——熱情。這樣,再次回到詩歌第一小節(jié),并自然地過渡到“熱”字的教學,同時也能在“字義”方面相機理解“熱情”一詞。同時,難寫、難記的字通過字理識字、趣味識字等方法,增添了漢字教學的情與趣,也讓寫字教學更為扎實。
在教學現代兒童詩《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時,教者始終不忘帶著孩子們品味文本語言,感受綺麗的想象和親近大自然的美好,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詩意的種子。正是“語文意識”的統(tǒng)攝、燭照作用,才能使兒童詩更加親近兒童,充滿詩情畫意,學生的語文意識也才能得到喚醒。正是教者一次次激活、啟迪,才使得孩子們與文本以及作者充分地對話,當孩子們再品讀《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時,那一池層層疊疊的荷葉和旖旎多姿的荷花必將散發(fā)出濃濃的語文味。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將軍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