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品
摘 要:紅木家具作為一種包含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和民族風格,不僅傳承悠久歷史,濃縮了中國千年的智慧,承載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民族文化。得益于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壓艙紅木為原材料后,中國傳統(tǒng)家具的生產設計發(fā)展到鼎盛。在當代紅木家具設計中向年輕消費者靠攏,創(chuàng)造了新中式,新古典,中式后現(xiàn)代等風格的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而生產流程的核心元素仍然傳承到現(xiàn)在。紅木家具擁有一套自成系統(tǒng)的家具制作工藝流程,流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非常講究,制作工藝的好壞也是決定紅木家具價值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紅木家具文化元素 民族風格
紅木家具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獨具保值增值的功能,通過家具洞悉歷史、窺視其他藝術形式,無形中提升自己的藝術欣賞水平。在中國歷史上,古典工藝家具發(fā)展數(shù)千年,獨特的典雅氣質和遵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不僅讓中式古典生活的美學價值漸成主流。尤其是在拍賣市場最活躍的明清宮廷紅木家具,幾百年過去,仍然可擺在家中待客,而且傳承數(shù)百年“越傳越貴”。
尤其是明式家具,工藝制作和造型藝術達到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水平,在世家家具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造型裝飾上特別講究簡潔明快,設計線條富有韻味。清式家具尤其注重雕工技藝,具有很好的觀賞品鑒價值。對于紅木家具的制作工藝,采用傳統(tǒng)的榫卯結構,是榫和卯的結合,結構形式千變萬化,是中國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構思巧妙,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個方向的扭動。此外,在打磨、雕刻、涂飾的裝飾工序上,裝飾元素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具有寓意吉祥等多重傳統(tǒng)觀念。只有綜合考究紅木家具的造型設計、制作工藝、文化內涵等元素,才能塑造出具有藝術收藏價值的家具。
眾所周知,紅木家具的保值增值需要建立在“精品紅木家具”的基礎上,只有精品的紅木家具才能夠保值增值。紅木家具傳承久遠、歷久彌貴,具有濃厚的中國紅木古典家具文化內涵,主要得益于“型、材、藝、韻”四個特征。
一、器型優(yōu)美,享受中式雅致生活
“型”是指作品的形狀和造型,一件工藝品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形狀,考量其造型的美觀性,設計精巧優(yōu)美,讓人感受造型藝術的美感,這直接關系到一件家具的整體檔次與品位。具體來講則包括整體設計是否相稱、上中下比重是否對稱、用料大小是否合理、側方前后是否標準、大小尺寸是否協(xié)調、各部件高矮粗細比是否合理、紋飾是否與家具的整體框架和諧統(tǒng)一、整體疏密曲直的形式節(jié)奏是否到位等。
早期的紅木古典家具在結構的設計上,講究純木質結構,能工巧匠們利用各種木料,通過聯(lián)結的形式解決拼接、定向、移動、旋轉等結構。其巧妙的力學原理運用和結構學知識的駕馭令人驚嘆。經典明清紅木家具是中國傳統(tǒng)家具制作的巔峰,因為從藝、型、韻、材方面都獨具特色。尤其在“型”這方面,散發(fā)著中國傳統(tǒng)家具的制作哲學,氣韻十足。
中國古典家具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一門獨特的家具制作體系。而古典家具除了在造型上的美觀,其設計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人體工程學的原理,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具有實用和收藏鑒賞價值,即人們在使用時的習慣與舒適。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典家具發(fā)展的鼎盛期,對于這一時期的家具研究,可以解讀出中國古典家具的造型結構的精髓。一般來說,明式家具在結構設計上,沿襲了宋代家具的制作方法,結構設計精巧,線條刻畫流暢,充分展現(xiàn)了明式家具委婉含蓄的美,突出簡練簡的曲線,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詮釋了空靈的禪意。中國古典家具獨特的美,造型考究,結構上追求嚴謹?shù)目茖W性,制作工藝精益求精,展現(xiàn)榫卯結構的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
二、材質精良,代代相傳的健康體魄
“材”即為紅木家具的選材、用材。同為紅木,但不同木種的價格相差巨大。一件選材為小葉紫檀的和一件選材為雞翅木的紅木家具,即使其做工、造型、設計完全相同,但其價格與價值體現(xiàn)卻大相徑庭。
優(yōu)質的用材是紅木家具的卓越之源。紅木家具使用優(yōu)質小葉紫檀、海南黃花梨、大紅酸枝等紅木心材制作而成,質地堅硬耐用、紋理清晰、光澤度強、耐磨,流傳百年絲毫不在話下。尤其是明清家具雕刻制品特別考究材質的選取,精挑細選。材質不僅要求質地堅韌,具有厚重感,而且色澤紋理優(yōu)美,細密而透明。中國傳統(tǒng)紅木家具的黃金時代之所以產生于明代,正得益于在此時獲得了大量名貴硬木良材,巧妙地運用木材的天然色澤和紋理之美,而不加雕琢。
自明朝以來,得益于海禁的開放,海上的交通貿易繁榮,人們從海外運會大量的名貴木材,主要以紫檀木、黃花梨木、鐵力木為主,大量精良木料為制作明式家具的制作提供充足的保障。另外,一件家具是否用足材料對價值的影響也很大,有無嵌補、結構件有無拼接、有無邊材等將導致其價值的不同。只有舍得用足量的材料才能夠制作出一件精品家具,雖然成本很高,但是如果沒有用足材料,在一些方面補料、貼料,這樣一件家具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三、多道復雜工序,終成完美臻品
“藝”即為紅木家具的工藝,是體現(xiàn)其核心價值的元素之一。例如,榫卯結構的制作,雕飾和磨光,木材的烘干等,結合考究各道制作工序,才能制作出優(yōu)美造型的家具,不僅要蘊含文化內涵,更要展現(xiàn)器型美感,傳達出濃厚的古典氣息。
那么,“藝”該從那些方面來評價呢?通常來說,可從四大核心工藝環(huán)節(jié)入手,即:木作工藝、雕刻工藝、刮磨工藝、涂飾工藝。木作工藝是否精工,可以檢查家具的榫卯結合是否嚴密牢固、線條是否均勻順直、每個割角是否精密平整、圓角是否對稱圓潤。紅木家具雕刻工藝可觀察雕刻畫面物象是否層次分明、整體協(xié)調;物象間距離的位置、結構、比例、形態(tài)及各種特征是否準確;層次深淺是否合理、鏟底是否平整,留線是否均勻,有無留疤痕和毛刺;是否手工工藝等。
刮磨工藝使家具整體達到平滑,可以觀察各部位是否平整、光滑,有無波浪形、有無缺痕,對稱部位是否對稱,線條粗細是否均勻。涂飾工藝是整套家具里最后一道重要工序,不管是傳統(tǒng)的生漆、燙蠟工藝,還是現(xiàn)代的亮光、啞光工藝,涂面均應平整光滑、手感細膩,無皺皮、漏涂,無劃痕、白點、白棱、流掛、積粉和雜渣等明顯加工痕跡。
榫卯結構歷史悠久,是中國傳統(tǒng)家具智慧的結晶,是舉世公認的國粹。使用榫卯結構制作的紅木家具,結實耐用,牢固非常,可以使用幾百年不變形。并且,榫卯結構可以拆裝,方便運輸與維修。精湛的雕刻是明式家具中主要的裝飾表現(xiàn)形式,蘊含無窮的美學意蘊,它的美學價值遠遠超出了傳統(tǒng)家具本身的外在價值,實為中國古典藝術之奇珍。
四、恬淡清逸的美學意境
“韻”指的是,展現(xiàn)在形材藝上面的感覺。而相對紅木家具來說,要展現(xiàn)“神韻”的話,就要綜合考究工藝、造型、材質,也就是古典紅木家具中追求的上層境界。對于那些材質低劣,有拼補有白邊的,就不可能有神韻;造型不協(xié)調,不好看的,就更加遠離神韻;工藝粗劣,就更無法與神韻沾邊了。真正的神韻,可以細細品味,感悟意境美,是紅木家具追求的最高境界。
明清家具在雕刻裝飾上,是我國雕刻藝術的集大成,雕刻題材豐富,包含山水人物、神話傳說、瑞獸、幾何紋樣等,豐富多樣,寓意深遠。明式家具造型優(yōu)美、穩(wěn)重、簡樸,結構比例講求實用與審美的統(tǒng)一,裝飾講究少而精,顯得淡而雅致,由文人參與設計,強調家具形體線條優(yōu)美、明快、清新,通體輪廓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極具意匠美。
不管是紅木家具還是歷史文物,年代的久遠是否,往往是其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優(yōu)質的明清紅木家具,保存幾百年根本不是問題,再加上其精湛的工藝和精美的雕刻藝術,價值可想而知。紅木家具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傳承載體,讓中國文化盛久不衰,同樣的紅木家具也可作為家族傳承,留給子子孫孫。
對于藝術品來說,不論材質、不論年代,一件優(yōu)秀的紅木家具,它不僅有著實用價值,還具備藝術價值,包括民俗、繪畫、雕刻等工藝。這也是一些文人墨客在家中放置清代家具的重要原因。紅木源于大自然之精華,因此紅木本身蘊藏有豐富的自然味道,長年累月的熏陶,終有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紅木家具除了是中國家具文化的載體外,還是中國治世文化、家居文化、圖騰文化等的展現(xiàn),擁有豐富的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