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國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教育教學方式比較簡單。文章結合作者探索“學、啟、練”教學模式的經驗,從學、啟、練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對初中教學模式進行淺要分析,以期為廣大同行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啟、練”;教學模式;運用
一、“學、啟、練”教學模式的概念
“學、啟、練”教學模式就是指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學生啟發(f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做題練習鞏固的環(huán)節(jié)。其中“學”環(huán)節(jié)具體指,學生通過教師或者數學工具書中編寫的進行知識點預習,實現自主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要熟悉知識點,還要通過查找知識、質疑新的知識點的方式,促進知識的增長?!皢ⅰ杯h(huán)節(jié)具體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fā),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關知識點,進行知識的遷移學習?!熬殹杯h(huán)節(jié)是指,教師讓學生通過做練習題的方式,使其知識得到拓展和延伸,并融會貫通教材的內容,從而使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學、啟、練”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具體運用
1.“學”在數學教學模式中的具體運用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對于初中生來說,自學能力才剛開始培養(yǎng),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制訂計劃,讓學生有層次、有步驟地進行學習。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乘法”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自身編寫的導學教案中這樣設計。首先,畫出一條線段,然后,在線段中的某一位置上用蝸牛對其進行標注,記為點A,如果點A在左邊則表示負數,在右邊則表示正數?,F在蝸牛開始以一分鐘行3cm向左邊移動。那么4分鐘后蝸牛爬行到了什么位置?在線段上進行標注,并寫出負數答案。通過上面例題可以看出,在編寫該教案時,不僅涉及了有理數中的負數、整數知識,還通過小動物進行了情景設定。這樣的教學設計使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時,通過導學案對新知識進行預設,還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2.“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通過“學”環(huán)節(jié)的知識預熱,許多學生都能夠對知識進行初級的掌握,然而,這種程度的學習對數學學習來說遠遠不夠,還需要教師對重點和難點的知識進行引導和啟發(fā),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挖掘。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教學中,做到對教學內容、解題方法的明確,能夠舉一反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控制時間,最好在15分鐘之內,圍繞重難點進行“啟發(fā)”;并且,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對導學案中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解答。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數軸”時,我讓學生畫出一條線段,然后,在線段中的某一位置上用蝸牛對其進行標注,記為A,如果點A在左邊,則表示負數,在右邊則表示正數。問:①蝸牛以每分鐘3cm的速度向右移動,3分鐘后在什么地方?②蝸牛以每分鐘3cm的速度向左移動,3分鐘后在什么地方?③蝸牛以每分鐘3cm的速度向右移動,3分鐘前在什么地方?④蝸牛以每分鐘3cm的速度向左移動,3分鐘前在什么地方?通過解答,發(fā)現兩個正數相乘或者兩個負數相乘都可以得到正數,但是一個正數或者負數乘以一個負數或者正數就只能得到負數。關于這些學生不理解的疑問,教師可以根據有理數乘法的法則對學生進行重點以及難點的講解,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有理數乘法的關鍵問題。
3.“練”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在上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集中學習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安排適量的練習題,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夯實和加強。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安排練習題時,要注意拓展學生的知識點,將新知識和舊知識都要進行有效融合。同時,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做題情況,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更好地安排后續(xù)的教學計劃和工作。
通過“學、啟、練”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具體運用,可以知道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 琳.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練習實踐研究[J].赤子(中旬刊),2014(1).
[2]葉泉宏.對中學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中旬刊),2014(2).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靖縣第二中學)